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2017学山东威海环翠区七年级五四学制上期中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问题。

花生壳的车厢

      ①人自小就有奴役他人他物的心理,譬如我,见苍蝇在玻璃上乱飞,似无道理,就手捉一只,为它寻一样“用处”——卸掉苍蝇翅膀,以细线系它腰上,教它拉车。“车”先是一火柴盒,拉不动,改一火柴根,假装这是深山的百年老松,但苍蝇还不肯拉,有一点吃力便改方向,太狡猾,怨不得人们举着拍子追而杀之。此举被大人发觉,受严厉训斥,双手在肥皂水、碱水里各洗一遍,又说“没见过这样的孩子,玩苍蝇。”

      ②苍蝇被赦免之后,我找一蜜蜂代劳,其刺已被诱出,露出少许肠子。

      ③我把它们的肠子塞了回去,教它们拉车。蜜蜂腰太细,线绳一不小心就勒断了腰,改矢蜂。后者无刺,体态憨实,拉车也肯出力。我让矢蜂拉一花生壳,壳内装几粒小米,从窗台之东拉到窗台之西,尽享旅行之乐,如孔子周游列国。那是在夏日的阳光下所做的事情,窗台前的江西腊花与指甲桃争相斗艳,花生车奔跑在红砖与水泥勾缝的豪华大道上。

      ④这时,我同学的姐姐发现了这件事。我想,毫无疑问,她当然要恭维我的创意,并请求我允许她也赶一会儿这辆车。“赶”是由于我手执一小鞭———根火柴棍顶系一截绿毛线,意思一下。

      ⑤二朵(她叫二朵,已念二年级)在我们家窗台看见了这辆花生车,说“哎呀,多不文明呀!”

      ⑥我不懂什么叫文明,或闻名,等她来接这鞭子。

      ⑦“这多残忍呀!”残忍我也不懂,因为还没上学,也没读过小说。

      ⑧“多缺德!”二朵说。这回听懂了。

      ⑨“咋的?”我不服。

      ⑩二朵给我讲昆虫也有家庭,如果它是一个妈妈,就永远见不到自己的孩子了,因为你已经揪掉了它的翅膀。如果它是一个孩子,就永远回不了家了。而它的妈妈即使到了黑天也在这儿找这个孩子。(二朵指着我们家种的向日葵)找啊,找啊,不断喊它的名字。我似乎听到了周围有矢蜂的嗡嗡声。在黑夜,它也因为找不到妈妈而害怕,害怕黑夜。

      ⑪二朵的话,使我不禁哇哇大哭,热泪飞迸。二朵说,你小点声,别人以为我欺负你了呢。

      ⑫我哽咽地点点头,用双手捧着无翅的矢蜂——它本来是我唯一的马或驴——把它恭敬地送到了向日葵的深处,把鞭子扔到隔壁小瑞家的猪圈里,用脚跺碎了花生壳的精美车厢。

      ⑬二朵摸着我的头说:“你呀,长大是一个好人。”

      ⑭我哽咽地点点头,心想:都坏成这样了,长大好也好不到哪去。

      注:作者 鲍尔吉·原野,蒙古族,当代著名散文家。

(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①大人发觉“我”让苍蝇拉车,严厉训斥“我”,是因为

②二朵看到“我”让矢蜂拉车,批评“我”,是因为

(2)、矢蜂拉花生壳车厢在窗台上走动,“我”是怎样的心理感受?请根据文本第③段内容具体分析。

(3)、⑪段“我不禁哇哇大哭”有哪几方面的原因?

(4)、⑬段二朵说“你呀,长大是一个好人。”二朵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

(5)、段中作者说自己“都坏成这样了,长大好也好不到哪去”,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100——120字)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他果然又在里边,斜躺在一堆野草上,显出十分衰弱的样子。
        ②他忽然站起来,走到我的身边,大大的眼睛_____(闪现、闪露、闪烁)出笑意。我跟着他走到他刚才_____(坐过、躺过、蹲过)的地方,坐了下来,忽然发现脚前的泥土上_____(画满、划满、涂满)了各种各样奇怪的画儿:一座歪歪斜斜的塔,一堆松松散散的书,一株弯弯扭扭的树。这些画儿下面划了三个圆圆的“○”,好像滚动的铁环。“三叔,你画的是什么?”“画的都是三叔。”
        ③“可一点儿也不像你呀?”
        ④“像,很像!”他凄然一笑,指着塔说,“我小时想做一个建筑师,但又讨厌建筑学上那些个复杂的公式,就放弃了。这一摞书,是我第二个理想,想当一名著作等身的作家,写了几篇稿子,寄出去被退回来了,我又灰心丧气,不干这伤脑筋的事儿了。这一棵树,是我第三个理想,想当一名生物学家,后来又觉得生命的起源、遗传和变异、蛋白质的人工合成等问题竟是那么复杂和渺茫,我又颓唐了。第四个理想还没有建立,命运忽然对我说:‘算了吧,你该回老家了!’”
        ⑤“那些铁环是什么意思?”我悲伤地问。
        ⑥“这是我一生的成绩:三个○。”
        ⑦“那老师一定会批评你了。”
        ⑧      没有老师来批评我的  他微微一笑,又说  只有这些树叶     小草  还有那朵紫豆角花  好像在批评我     说我以前太粗心大意了    太不了解它们了   
        ⑨我沉默了,抬头望他,不知为什么,他眼眶里滴下几滴泪水。
        ⑩这时,太阳快要西沉。透过林隙,我看见它像一个红色的车轮,就要滚进西边的山沟里去了。身边的三叔忽然喊道:“太阳!”接着,两只枯瘦的手向前伸去,仿佛要捉住它似的。
        ⑪“太阳能捉住吗?”我天真地问道。
        ⑫“能!能呀!我以前老是忘记了去捉它,让它在我头顶上溜走了几千次,上万次,我仍没有想到要捉住它!”
        ⑬“太阳里有火,一定很烫手吧?”我说。
        ⑭“是啊,有点烫手,还得费点力气。但把它一捉到手,就变了,变成一个圆圆的金盘子。里面放满了五彩的宝石。太阳的光芒都是从这些五彩的宝石上放射出来的,所以才这么亮。”
        ⑮他忽然俯下身,用手捏住我的脸蛋。我疼得差点儿叫起来,他一点儿没有觉察到我的痛楚,口里喃喃地说:“这也是太阳?这也是太阳!”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莫扎特的造访
        ①不是所有的音乐都可以把你引进天堂,音乐家也有烦躁不安的时候。但是,有一位音乐家例外,那便是莫扎特。
        ②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家的音响中正播放着莫扎特的《F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妻子在读一本画报,儿子在做功课,音乐对我们全家都没有妨碍,尤其是像莫扎特第一钢琴协奏曲这样的作品,我们三个人都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各自做自己的事情。
        ③我曾经告诉儿子,莫扎特写这部作品的时候还不到10岁。儿子睁大了眼睛,惊奇地问:“真的?他是天才?”“是的,是天才,他是上帝派到人间传播美妙音乐的天才。”我这样回答儿子。
        ④10岁的莫扎特,心里没有任何阴霾,没有忧伤和恐惧,只有对未来的幻想和懂憬。一切都明丽而鲜亮。莫扎特把童年时代的梦幻都倾吐在他的音乐中了。我喜欢这样的音乐在我周围幽幽地回荡。从钢琴上蹦跳出的音符,轻盈而圆润,犹如一滴滴晶莹剔透的雨珠,从冥冥的天空中落下来,在宁静的空气中闪烁飘荡。你看不见它们,接不住它们,却真切而优美地感觉到它们的存在,感觉到它们在轻轻地拨动你的心弦。它们滴落在任何地方,都会反弹出清幽脆亮的回声。美妙的旋律无所不至,仿佛是春天的微风从草地上拂过,没有什么能躲过那柔情的手指的抚弄。闭上眼睛,你就可以看见那些在微风中颤动的野花,还有在花瓣上滚动的露珠;小小的蝴蝶扇动着它们的彩色翅膀,从这片草叶上,飞到那片草叶上,终于在一朵金黄色的小花上停下来,微微喘息着,让湿润的风吹拂那对美丽的翅膀……
        ⑤我问儿子,在莫扎特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旋律中看到了什么。儿子说:“我看见一个金头发的孩子在弹琴。他坐在花园里,身边有很大的喷泉,喷出银色的水花,漫天飞舞。”妻子说:“我看见一条小溪在绿色的山坡上流淌,小溪里都是五彩的石头。”儿子笑着总结: “有喷泉,也有小溪,还有春天下雨时在树林里听到的声音。”
        ⑥说完话,我们仍然自己做自己的事情。除了音乐,家里没有其他声音,然而世界上一切美丽的音响都在我们小小的家中回荡……有莫扎特的音乐陪伴着,家里是多么安静多么美好,连阴郁的天气我们也能感受到阳光灿烂的情调。
        ⑦我告诉儿子,莫扎特离开人世时,两袖清风,一无所有,他甚至没有为自己留下买一口棺材的钱。在风雪中,他被不认识的人埋葬在谁也不知道的地方。人们甚至无法在他的墓地上献上一朵小花。
        ⑧“他为什么那么穷?”儿子的目光里饱含着困惑和不平。
        ⑨“因为那时音乐不值钱。”我的回答无奈而黯然。
        ⑩这时,我们的耳边充满了莫扎特的音乐,是他的最后一部交响乐《第四十一交响曲》。
那是蓝色的海水,平静地冲洗着沙滩;那是人心和天籁的融和,是超越时空的预言,是不死的灵魂在呼吸。天地间回响着那永恒的潮汐,无穷无尽……
        ⑪“钱算什么?”儿子突然喊道,“钱会烂掉,音乐活在人的心里!”我和妻子相视一笑。
        ⑫在音乐的流水声中,我们狭小的屋子变得无比宽阔,所有的墙壁都消失了,可以看到最遥远的风景。莫扎特像一个目光平和的天使,在我们的前方翩翩地飘行。我们幻想中所有美丽的地方,他都能引导我们抵达……
        ⑬莫扎特,谢谢你的造访。                       

                                                                                                                                                                                                            (选自《散文》,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读书的理由

押沙龙

    ①老家有一位长辈,属于国学爱好者。在我小时候,他曾拿着树枝在地上一边画字一边给我讲解,“城外为廓,廓外为郊,郊外为甸”,说得非常郑重,好像是告诉我一个极大的秘密。他也读过《易经》,没事了还给人算命。我上大学后,有次寒假回家碰到他,他兴奋地拉着我这个“学问人”问长问短,还说要出个上联考考我。上联大致是“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之类的东西。我想了半天对不出来,只好说我不会,他既失望又惊诧,意思是你连这都不会,还上什么大学堂呢?

    ②仔细想来,他的这些想法其实很有传统根据的。过去民间对才子的最常见表扬就是会对对联会写诗。在中国民间,自古以来就把知识当成一种类似巫术的东西,而且非常相信文字本身的魔力。中国民间最崇拜的知识分子可能就是诸葛亮了。鲁迅说《三国演义》的“诸葛多智而近妖”,以为是败笔,其实正因为他“近妖”,才更贴近民间对大知识分子的遐想。这传统一直延续到现代小说《白鹿原》,里面的朱先生也是这个路子。

    ③当然,文字本身也是有魔力的。李太白醉草的吓蛮书可以吓跑外国入侵者,韩退之的祭鳄文可以赶走水里大鳄鱼。古代文化精英对这些故事多是笑而存之,但底层百姓,尤其是底层知识分子,对此是很愿意相信的。而且他们很执拗地认为,一个人能写出好文字来,自然就会治理国家。他们这么想,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他们崇拜知识,但并不真知道知识有什么用。人们对自己崇拜而又不懂的东西,就容易有这种感觉。这就像我们现在看《最强大脑》,大部分观众并不太理解科学上的真正强大思维是怎么一回事,但知道水下盲拧魔方很难,所以容易把这种脑力杂技当成“最强大脑”。这其实跟古代老百姓崇拜对对联的才子有点像。

    ④中国传统文化谱系里缺少一种“爱智”的传统。文化精英们强调文化知识的功用性,普罗大众则信仰它的神秘性。对于前者,知识像是一种教化的工具;对于后者,知识像是一种神秘的巫术。经过现代文明的“祛魅”之后,教化和巫术一起坍塌,大家就有点无所适从了。

    ⑤那么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呢?

    ⑥读书无非是一种交流。书籍就像一个个漂流瓶,作者把他的感受、经验、思考放到这个瓶子里,然后你把它打捞起来,满足你健旺的好奇心、贪婪的求知欲,驱散你特有的孤独感。它们也许能让你在现实中做决定时更聪明一些,也许不能。读书能否让你变得更聪明,往往取决于你其他的一些特质。我见过很多聪明的读书人,也见过不少愚蠢、偏执的读书人,还见过不少如果少读点书也许更好的人。读书只是给你一个机会,让你有可能活在一个更大一点的世界里。但如果你对此不在乎,那也真的不是什么太大不了的事儿。

    (选自《读者》2019第4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与白马在一起的夏天

(美)威廉·萨洛扬

    凌晨四点,整个村庄都在沉睡中,突然,一阵轻敲窗户的声音惊醒了我,“阿兰姆。”一个声音在窗外轻轻叫唤道。

    是我的堂兄穆拉德!我从床上一跃而起,迅速打开窗户。我简直无法相信我看到的一切。虽然还不是早上,但因为是夏天,黎明前的亮光已足让我知道我不是在做梦。我的堂兄穆拉德正骑在一匹漂亮的白马上。

    我把头伸出窗外,揉揉眼睛。“你没看错,”穆拉德用亚美尼亚语说道,“是一匹马。你没有在做梦。如果你想骑的话,就快点出来。”

    我知道我的穆拉德是所有同龄人中行为最疯狂的一个,但是我仍然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

    我最早的记忆就是关于马的记忆,我的第一个愿望就是骑马。然而我们很穷,我们整个部落都处于贫困之中。每个家庭的钱都只能勉强维持一日三餐的食物。然而我们很诚实。我们因为我们的诚实而闻名。我们不会利用任何人,更不用说去偷别人的东西。

    我知道穆拉德家没有马,他本人更不可能有钱买马。我猜测这匹马一定是他偷来的。然而,我对马太痴迷了,在我看来,偷一匹马来骑跟偷别的东西(比如偷钱)似乎是不一样的,也许这根本不算偷。

    我迅速穿好衣服,然后从窗户跳到了院子里。穆拉德轻轻下马,把我扶到了马背上。

    几分钟后,我们来到了乡间公路。空气无比清新。骑在马背上奔跑的感觉真是爽极了。

    “阿兰姆,坐稳了。”穆拉德提醒我,然后,他双腿用力一蹬马的肚子,喊道:“驾!”白马后腿站立,前脚扬起,长嘶一声,然后像一支离弦的箭一样蹿了出去。马穿过田野,跨过灌溉沟渠,向乡间公路跑去……我们跑了一圈又一圈,马和人都大汗淋漓。

    太阳就要升起来了,“我们得回去了。要不大家都起床了,我们的秘密就藏不住了。”穆拉德说道。

    “我们把它藏在哪里?”我问道。

    “我知道一个地方。”穆拉德答道。

    大约十分钟后,我们悄悄地牵着马走进了一个废弃的谷仓。谷仓的地上有一些燕麦和干草。

    那天下午,我正在穆拉德家玩。一个叫约翰·拜伦的农民来穆拉德家做客。约翰·拜伦的家在另外一个村庄,离我们部落有十英里远。“我丢失了一匹马,一个月了也还没见它回来。可是这匹马花了我60美元啊!”约翰·拜伦对穆拉德的父亲说。

    他们接下来说了什么,我不知道。我已经跑出去找穆拉德。

    穆拉德正在一棵桃树下救治一只受伤的小鸟。“你居然已经私藏了那匹马一个月!”我盯着他说道。

    穆拉德没有看我,只是专心地给小鸟受伤的翅膀涂药。

    “干脆,我们把马留下来一年时间吧。”说完,我热切地看着穆拉德。

    “我知道你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学会骑马,但我们不能留这么长时间。”穆拉德头也不抬回答我。

    “那你打算什么时候把马还回去?”

    “最多六个月。”说完,穆拉德站起来,用力把小鸟抛向天空。小鸟努力拍打着翅膀,几乎要掉下来,但最终,它还是飞走了,而且越飞越高,越飞越稳。

    接下来的几个星期,穆拉德每天凌晨都来接我出去骑马。我们在田野旁的公路上尽情地驰骋。太阳升起来之前,我们就把马牵回那个废弃的谷仓。那是一段多么快乐的日子啊!

    可是这一天还是来临了。那天早上,我们在牵马回去的路上碰到了正赶往镇上的约翰·拜伦。他盯着白马问道:“请问,你这匹马叫什么名字?”

    “小心肝。”穆拉德答道。

    “我可以看看它吗?”约翰·拜伦问。

    “当然可以。”穆拉德说道。

    在仔细查看了几分钟后,约翰·拜伦说道:“如果你们部落不是享有诚实的美誉,我几乎就认为这匹马就是我丢失的那匹马。嗯,也许它跟我的马是双胞胎。”说完,他转身就离开了。

    三天后,约翰·拜伦又来到了穆拉德家。

    “我的马回来了!而且,它比以前更强壮了!”他高兴地说道。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