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7届甘肃兰州一中高三上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近代民族企业家张謇在谈到办厂经历时感慨地说:“千磨百折,忍侮蒙讥,伍平生小伍之人,道平生不道之事。”其主要原因是(   )

A、难以招募到合适的技术人员和买到所需的机器设备 B、与外国资本竞争处于不利地位且受官府束缚、压制 C、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弊端 D、工人不断要求增加薪酬、缩短工时
举一反三
鸦片战争后,中国努力追赶工业化潮流。近代化在艰难中前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861—1894年,清政府一共经营了21家军用工厂,所费资金估算在5000万两左右。由中国人自办的民用工业企业大抵有船舶机器修造厂27家,机器缫丝厂约113家,机器绵纺织厂8家,其他轻工业工厂47家,共约195家。其中多数规模很小,资本额不详,有不少甚至在筹建期中或投产后不久便告歇业。设备比较完备的企业大多为官办、官商合办或官督商办企业。1895—1913年,国内新创办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厂共有468家,新投资总额达9822万元。新投资本中80%以上属于商办企业。

——摘编自《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等

材料二: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家和爱国人士纷纷设厂救国。张謇创办有纱厂、面粉厂等多种企业,兴办学校,他认为,实业和教育是国家“富强之大本”,企图实现以实业所得来资助教育,用教育来改进实业,凭实业发展而救国的目标。辛亥革命时期,报刊竞相宣传“实业救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实业救国”论。五四运动前后,民族资本家大力提倡国货,抵制外国的经济掠夺,维护民族利益。他们的共同口号是:“振兴实业,挽回权利。”

——摘编自白宝福《近代中国“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演变》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