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判断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中,藤野先生为人诚恳公正。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苏武传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 , 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 , 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宜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 , 与武决去。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注释】①亡:通“无”,没有。②信义安所见乎:信义在哪里显现呢?见:通“现”,显现。③春秋:年纪。④夷灭:被杀。⑤子卿尚复谁为乎:你又替谁(守节)呢?⑥亲近:皇帝的侍从。⑦斧钺:古代兵器;汤镬:古代大锅。⑧卫律:人名。与李陵一样,为投降单于的汉将。⑨衿:衣襟。⑩决:通“诀”。

【背景资料】本文段选自班固所著《汉书》中的《苏武传》。苏武作为汉使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达19年之久,始终没有投降。

任务三:析文悟乐

武昌九曲亭记①(有删节)

【宋】苏辙

子瞻②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③,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西山)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④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林卉,拾涧实 , 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释】①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古时也称齐安)团练副使,苏辙亦受牵连被谪。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辙到黄州看望哥哥苏轼,弟兄俩载酒泛流,到武昌九曲亭游玩,苏辙写此记以宽勉哥哥贬谪黄州。②子瞻:苏轼的字。③浮图:梵语,指佛寺;精舍:僧人住所。④褰(qiān)裳:提起衣服。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让孙皎书(节选)

自吾与北方为敌,中间十年,初时相持年小,今者且三十矣。授卿以精兵,委卿以大任,欲使如楚任昭奚恤,扬威于北境,非徒相使逞私志而已。近闻卿与甘兴霸饮,因酒发作,侵陵其人,其人求属吕蒙督中。此人虽粗豪 , 有不如人意时,然其较略大丈夫也。吾亲之者,非私之也。吾亲爱之卿疏憎之卿所为每与吾违其可久乎?夫居敬而行简,可以临民;爱人多容,可以得众。二者尚不能知,安可董督在远,御寇济难乎?卿行长大,特受重任,上有远方瞻望之视,下有部曲朝夕从事,何可恣意有盛怒邪?人谁无过,贵其能改,宜追前愆 , 深自咎责。今故烦诸葛子瑜重宣吾意。临书摧怆,心悲泪下。                                                

  ——(选自《三国志》,有改动)

【注释】①这是孙权写给堂弟孙皎的家书。让,责备、责怪。孙皎,字叔朗,吴国宗室、将领,孙权堂弟。②且:将要,快要。③甘兴霸:甘宁,字兴霸,吴国名将。④侵陵:侵逼欺凌。⑤豪:强横,有势力。⑥私:偏私,偏爱。⑦居敬……临民:语出《论语·雍也》,意为居心恭敬严肃,办事简要。临,统治。⑧董督:督察;督导。⑨部曲:部属,部下。⑩愆(qiān):罪过,过错。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