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5-2016学年陕西澄城县寺前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阅读语段,回答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刚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嗟乎”一词表示的语气是(    )

A、感慨 B、叹息 C、悲哀 D、愤慨
(2)、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D、古之人不余欺也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B、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C、对那些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我是无所谓的。 D、那些教孩子的老师,交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4)、对这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该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 B、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土大夫”“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结语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D、这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5)、翻译句子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袁枢,字机仲,建之建安人。幼力学,尝以《修身为弓赋》试国子监 , 周必大、刘珙皆期以远器。试礼部,词赋第一人,教授兴化军。

    为礼部试官。常喜诵司马光《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区别其事而贯通之,号《通鉴纪事本末》。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他日,上问袁枢何官,茂良以实对,上曰:“可与寺监簿。”于是以大宗正簿召登对,即因史书以言曰:“臣窃闻陛下尝读《通鉴》,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戒,垂法万世。”遂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致于祸乱。上曰:“朕不至与此曹图事帷幄中。”枢谢曰:“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之福也。”

    兼国史院编修官,分修国史传。章悼家以其同里,宛转请文饰其传,枢曰:“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负乡人,不可负天下后世公议。”时相赵雄总史事,见之叹曰:“无愧古良史。”

    迁大理少卿。通州民高氏以产业事下大理,殿中侍御史冷世光纳厚赂曲庇之,枢直其事以闻,人为危之。上怒,立罢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实自枢始。诏权工部侍郎。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光宗受禅 , 叙复元官。

    擢右文殿修撰、知江陵府。江陵濒大江,岁坏为巨浸,民无所托。楚故城楚观在焉,为室庐,徙民居之,以备不虞。种木数万,以为捍蔽,民德之。开禧元年,卒,年七十五。

    创作《易传解义》及《辩异》《童子问》等书藏于家。

(选自《宋史•袁枢传》,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燕将录

【唐】杜牧

    谭忠者,绛人也。忠豪健喜兵,燕牧刘济与二千人,障白狼口。元和五年,中黄门出禁兵伐赵,魏牧田季安曰:“赵诚虏,魏亦虏矣,计为之何?”其徒言曰:“愿借骑五千以除君忧。”季安大呼曰:“壮夫哉!兵决出。”

    忠其时为燕使魏,知其谋,乃入谓季安曰:“某之谋,是天下之兵也。何者?往年王师算不失一,是相臣之谋。今王师越魏伐赵,不使耆臣宿将专付中臣,不输天下之甲而多出禁甲,君知谁为之谋?此乃天子自之谋,欲将夸服于臣下也。今若师未赵,而先碎于魏,是上之谋反不如下,且能不耻于天下乎!既耻且怒,于是仗猛将,练精兵,毕力再举涉河。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季安曰:“然则若之何?”忠曰:“王师入魏,君厚犒之。于是悉甲压境,号曰伐赵,则可阴遗赵人书曰:‘魏若伐赵,则河北义士谓魏卖友;魏若赵,则河南忠臣谓魏反君。卖友反君之名,魏不忍受。执事若能遗魏一城,魏得持之奏捷天子,以为符信。此乃使魏北得以奉赵,西得以为臣。于赵为角尖之耗,于魏获不世之利,执事岂能无意于赵乎?’”季安遂用忠之谋,与赵阴计,得其堂阳。

    忠归燕,谋欲激燕伐赵,会刘济合诸将曰:“天子知我怨赵,今命我伐之,赵亦必大备我。伐与不伐孰利?”忠疾对曰:“天子终不使我伐赵,赵亦不备燕。”使人视赵,果不备燕。后一日,诏果来,曰:“燕南有赵,北有胡。燕其为予谨护北疆,勿使予复挂胡忧,而得专心于赵。”刘济乃曰:“信如子断矣,何以知之?”忠曰:“潞牧卢从史外亲燕,内实忌之;外绝赵,内实与之。此为赵画曰:燕以赵为障,虽怨赵,必不残赵,必不为备,一且示赵不敢抗燕,二且使燕获疑天子。赵人既不备燕,潞人则走告于天子,曰:燕厚怨赵,今无见伐而不备燕,是燕反与赵也。此所以知天子终不使君伐赵,赵亦必不备燕。”刘济曰:“今则奈何?”忠曰:“燕孕怨,天下无不知,今天子伐赵,君坐全燕之甲,一人未济易水。是燕贮忠义之心,卒染私赵之口,不见德于赵人,恶声徒嘈嘈於天下耳。唯君熟思之。”济乃自将七万人南伐赵。

(选自《樊川文集》,有删改)

【注】①燕和下文的赵、魏、潞均指当时割据一方的藩镇,燕牧、魏牧、潞牧分别指所在藩镇的节度使。②中黄门:此处指宦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 , 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①。”

    ……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②,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之疑人,非节烈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战国策·燕策三》)

【注】①请入,图之:南宋鲍彪注:“请太子入息,已乃图之。”②道:通“导”,引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轩輗,字惟行,鹿邑人。永乐末年进士,授行人司副。宣德六年用荐,改御史。按福建,剔蠹锄奸,风采甚峻。

    正统元年清军浙江,劾不职官四十余人。五年言:“祖宗设御史官,为职綦①重。今内外诸司有事,多擅遣御史,非制,请禁之。”立报可。是年,超擢浙江按察使。前使奢汰,輗力矫之。寒暑一青布袍,补缀殆遍,居常蔬食,妻子亲操井臼。与僚属约:三日出俸钱市肉,不得过一斤。僚属多不能堪。故旧至,食惟一豆。或具鸡黍 , 则人惊以为异。时镇守内臣阮随、布政使孙原贞、杭州知府陈复、仁和知县许璞居官皆廉,一方大治。

    会稽赵伯泰,宋苗裔也。奏孝宗、理宗及福王陵墓,为豪民侵夺。御史王琳谓福王降于元,北去,山阴安得墓?伯泰不平,复诉。帝命輗及巡按御史欧阳澄覆按。輗言福王盖衣冠之藏 , 伯泰言非诬。诏戍豪民于边,停琳俸。十三年奏陈四事,俱切时弊,帝悉从之。景帝立,以右副都御使镇守浙江。景泰元年命兼理两浙盐课。闽贼吴金八等流劫青田诸县,輗与原贞讨平之。贼首罗丕、廖宁八复自闽抵浙。輗防遏有功,进秩一等。明年改督南京粮储。五年复改左副都御史,掌南院事。考黜御史不职者数人。

    天顺元年召拜刑部尚书。数月,引疾乞归。帝召见,问曰:“昔浙江廉使考满归,行李仅一簏,乃卿耶?”輗顿首谢。赐白金慰遣之。明年南京督理粮储缺官帝问李贤大臣中谁曾居此职者贤以輗对且称其廉乃命以左都御史往。八年夏,以老乞骸骨,不待报径归。抵家趣具浴,欠伸而卒。

(选自《明史》,有删节)

【注】①綦:通“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人。天宝中,累调夏令,未尝督赋,而输无逋期。 举贤良方正,补温令,所至有惠利可纪,民皆刻石以传。再迁吏部尚书,又兼益湖南、荆南、山南东道转运、常平、铸钱使,与第五琦分领天下金谷。

    初,晏分置诸道租庸使,慎简台阁士专之。时经费不充,停天下摄官,独租庸得补署,积数百人,皆新进锐敏,尽当时之选,趣督倚办,故能成功。虽权贵干请,欲假职仕者,晏厚以禀入奉之,然未尝使亲事,是以人人劝职。所任者,虽数千里外,奉教令如目前,频伸谐戏不敢隐。

    李灵耀反,河南节帅或不奉法,擅征赋,州县益削。晏常以羡补乏,人不加调,而所入自如。第五琦始权盐佐军兴,晏代之,法益密,利无遗入。初,岁收缗钱六十万,末乃什之,计岁入千二百万,而榷①居太半,民不告勤。京师盐暴贵,诏取三万斛以赡关中,自扬州四旬至都,人以为神。至湖峤荒险处,所出货皆贱弱,不偿所转,晏悉储淮、楚间,贸铜易薪,岁铸缗钱十余万。其措置纤悉如此。诸道巡院,皆募驶足,置驿相望,四方货殖低昂及它利害,虽甚远,不数日即知,是能权万货重轻,使天下无甚贵贱而物常平。质明视事,至夜分止,虽休浣不废。事无闲剧,即日剖决无留。

    晏殁二十年,而旧吏推明其功。陈谏以为管、萧之亚,著论纪其详,大略以“晏通计天下经费,谨察州县灾害,蠲除振救,不使流离死亡。晏始以官船漕,而吏主驿事,罢无名之敛,正盐官法,以裨用度。 每州县荒歉有端,则计官所赢,先令曰:‘蠲某物,贷某户。民未及困,而奏报已行矣。晏又以常平法,丰则贵取,饥则贱与,率诸州米尝储三百万斛。岂所谓有功于国者邪!”

(节选自《新唐书•刘晏传》)

【注释】①榷:榷税(专卖业的税);②蠲juān:除去,免除。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