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二课古文二则课时训练

阅读《孙权劝学》,回答小题。

(1)、翻译下列句子。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在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仿照下列语段中画线句子,再写出句式相同的句子。

文言文中有许多词语的词义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或扩大,或缩小,或改变,或消失等。这类词在形体上与现代汉语相同,但在意义上却有明显的不同,如《孙权劝学》中的“博士”,在古代是“研究经学的最高官职名称”,而在现代汉语中是“学位的最高一级”的意思;还有。我们将这些文言词,叫作古今异义词。

(3)、人物对话时的语言往往体现其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卿言多务,孰若孤?

(4)、宋代诗人刘过曾写过一首名为“书院”的“劝学诗”: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这首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意思是:;而《孙权劝学》则以为主,言简意丰地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

举一反三
小语发现有一篇文言文专门提到了竹纸制作工艺,请你阅读并完成任务。

杀青

「明」宋应星

纸料

凡纸质用楮树(一名谷树)皮与桑穰、芙蓉膜等诸物者为皮纸,用竹麻者为竹纸。精者极其洁白,供书文、印文、柬启用;粗者为火纸、包裹纸。所谓“杀青”,以斩竹得名;“汗青”以煮沥得名;“筒”即已成纸名,乃煮竹成筒。后人遂疑削竹片以纪事,而又误疑韦编为皮条穿竹札也。秦火未经时,书籍繁甚,削竹能藏几何?如西番用贝树造成纸叶,中华又疑以贝叶书经典。不知树叶离根即焦,与削竹同一可哂也。

造竹纸

凡造竹纸,事出南方,而闽省独专其盛。当笋生之后,看视山窝深浅,其竹以将生枝叶者为上料。节界芒种,则登山斫伐。截断五七尺长,就于本山开塘一口,注水其中漂浸。恐塘水有涸时,则用竹枧通引,不断瀑流注入。浸至百日之外,加功槌洗,洗去粗壳与青皮,(是名杀青。)其中竹穰形同苎麻样。用上好石灰化汁涂浆,入皇桶下煮,火以八日八夜为率。

凡煮竹,下锅用径四尺者,锅上泥与石灰捏弦,高阔如广中煮盐牢盆样,中可载水十余石。上盖皇桶,其围丈五尺,其径四尺余。盖定受煮八日已足。歇火一日,揭皇取出竹麻,入清水漂塘之内洗净。其塘底面、四维皆用木板合缝砌完,以防泥污。(造粗纸者不须为此。)洗净,用柴灰浆过,再入釜中,其上按平,平铺稻草灰寸许。桶内水滚沸,即取出别桶之中,仍以灰汁淋下。倘水冷,烧滚再淋。如是十余日,自然臭烂。取出入臼受舂,(山国皆有水碓。)舂至形同泥面,倾入槽内。

凡抄纸槽,上合方斗,尺寸阔狭,槽视帘,帘视纸。竹麻已成,槽内清水浸浮其面三寸许。入纸药水汁于其中,(形同桃竹叶,方语无定名。)则水干自成洁白。凡抄纸帘,用刮磨绝细竹丝编成。展卷张开时,下有纵横架框。两手持帘入水,荡起竹麻入于帘内。厚薄由人手法,轻荡则薄,重荡则厚。竹料浮帘之顷,水从四际淋下槽内。然后覆帘,落纸于板上,叠积千万张。数满则上以板压。俏绳入棍。如榨酒法,使水气净尽流干。然后以轻细铜镊逐张揭起焙干。凡焙纸先以土砖砌成夹巷地面,下以砖盖地面,数块以,即空一砖。火薪从头穴烧发,火气从砖隙透巷外。砖尽热,湿纸逐张贴上焙干,揭起成帙。

【注】①本文选自《天工开物》。《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外国学者称他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②韦编:用皮条把竹简编起来。③秦火:指秦始皇焚书一事。④贝叶书:古印度用贝叶刻写佛经,为佛经之别称⑤哂:讥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八大山人传

八大山人,明宁藩宗室,号人屋,性孤介 , 颖异绝伦。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败叶离披 , 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

山人既嗜酒,无他好。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如爱书,则攘臂搁管 , 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颠如此

外史氏曰:“山人果颠也乎哉?何其笔墨雄豪也?余尝阅山人诗画,大有唐宋人气魄。至于书法,则胎骨于晋、魏矣。问其乡人,皆曰得之醉后。呜呼!其醉可及也,其颠不可及也。”

(节选自清·陈鼎《八大山人传》,有删改)

【注释】①八大山人:即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②介:耿直。③离披:衰残凋敝。④攘臂:捋起袖子,露出胳膊。榻管:拿起毛笔。⑤镒:古代重量单位,合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