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三课爱莲说课时训练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周敦颐《爱莲说》。

   【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也。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李渔《芙蕖》)

(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C、群葩/当令时 D、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2)、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B、菊之爱,陶后有闻(少) C、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面) D、后先相继,自夏秋(往,到)
(3)、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予谓菊,花隐逸者也 B、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秋矣 C、无风亦呈袅娜姿 D、及花既谢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同是写莲花,两文在写法和内容上各不相同。【甲】文主要采用、以花喻人的手法,赞扬了君子的高尚品质;【乙】文主要采用的表达方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重点写了芙蕖“”的特点。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乙】贞观二年,京师①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②视禾,见蝗虫,掇③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朕一人 , 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④,何疾之避?”遂吞之。
                                                                                                                                                                           (节选自《贞观政要·务农第三十》)
【注】①京师:京城。②苑:养禽兽种林木的地方。③掇:拾取。④躬:身体。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