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练习

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开展“书香中国万里行”、“书法进课堂”等文化活动,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材料一 读书开启民智

为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部署要求,全国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引导人们多读书、读好书。该活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引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素质和境界,推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材料二 书法陶冶情操

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提高青少年的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化修养,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对于此项举措,少数同学认为:随着电脑和手机的广泛使用,人们习惯了用键盘敲字,而且“键盘”拥有“毛笔”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现在学习书法没有必要。

材料三 财政助力文化

为了保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活动顺利开展,文化部、教育部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实施文化消费补贴制度,培育文化消费需求,扩大文化消费规模;继续扩大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加大对文化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我国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意义。

(2)、假如你是学校书法宣传大使,请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说服少数同学。

(3)、结合材料三,分析国家财政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举一反三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调研,首站来到敦煌的莫高窟。习近平强调,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他勉励文化工作者讲好敦煌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为构建“一带一路”服务。莫高窟是世界上历史延续悠久、保存较完整、内容最丰富、艺术最精美的佛教艺术遗存。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从2014年8月1日起对游客开放,让人们在游览实体洞之前,先通过数字媒体与莫高窟近距离“接触”。这不仅将莫高窟单日游客承载量由3000人次提升至6000人次,还适当减少了开放洞窟的数量,缩短游客滞留时间,缓解了古迹旅游开放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为保障洞窟壁画和彩壁保存环境稳定,敦煌研究院还对每个洞窟内的微环境进行监测,确定了洞窟内相对温度不能超过62%,二氧化碳不能超过1500ppm(1.5‰)的预警指标。大屏幕上如果亮起红灯,工作人员可以暂时关闭相关洞窟,对游客进行分流。“文物有效保护的探索者”改革先锋樊锦诗,1963年从北京大学毕业来到敦煌。初到敦煌,一天只能吃上两顿饭,没有水和电,风沙漫天,为了保护莫高窟,整整55年,她倾尽一生心血,人们亲切地称她为“敦煌的女儿”。为了能将莫高窟更好地保存下来,樊锦诗为每一个洞窟、每一幅璧画、每一尊彩塑建立数字档案,利用数字技术让莫高窟“容颜永驻”。2016年4月,网站“数字敦煌”上线,提供了全景漫游体验,即可参观30个经典洞窟、4430平方米壁画,每一毕佛像、每一根线条都清晰得仿若人就在现场。

有人认为,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但文物开发与保护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对上述说法加以评析。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