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语文版 八上训练·达标检测第二单元 第5课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阅读下面新闻,完成下列各题。

    中新网北京2013年1月18日电  (记者  孙自法)  中共中央、国务院

    1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嫦娥’二号工程”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嫦娥”二号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发射,至2011年4月1日半年设计寿命期满,全面实现既定的六大工程目标和四大科学探测任务。随后于2011年4月下旬至5月底,开展补拍月球南北两极漏拍点、再次对“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进行高清晰成像等两项拓展试验。同年6月上旬起开展第三项拓展试验——受控从月球轨道出发飞往日地拉格朗日L2点,“嫦娥”二号环绕L2点进行为期10个月的科学探测后,拓展试验圆满成功。

    2012年6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受控成功变轨,脱离L2点环绕轨道,飞往图塔蒂斯小行星,开展再拓展试验。12月13日,“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飞抵距地球约700万千米远的深空,以10.73千米/秒的相对速度,与图塔蒂斯小行星由远及近“擦肩而过”,首次实现中国对小行星的飞越探测。当天16时30分,“嫦娥”二号与小行星最近相对距离达到3.2千米交会时,“嫦娥”二号星载监视相机对小行星进行光学成像,这是国际上首次实现对该小行星近距离探测。至此,“嫦娥”二号再拓展试验圆满成功,“嫦娥”二号工程完美收官。

     “嫦娥”二号再拓展试验的成功实施,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欧空局和日本之后第4个探测小行星的国家,它突破并验证卫星对小天体探测的轨道设计与飞行控制技术,实现中国航天飞行从40万千米到700万千米远的跨越,并开创中国航天一次发射开展月球、L2点、小行星等多目标多任务探测的先河。

    短短两年间,从距地球38万千米外的月球,到150万千米远的日地拉格朗日L2点,再到700万千米外的小行星……“嫦娥”二号卫星不断创造并刷新着“中国高度”。

(1)、请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个字)

(2)、“嫦娥”二号卫星除了完成既定的六大工程目标和四大科学探测任务外,还进行了哪些拓展试验?

(3)、请结合第3段中“‘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飞抵距地球约700万千米远的深空,以10.73千米/秒的相对速度,与图塔蒂斯小行星由远及近‘擦肩而过’,首次实现中国对小行星的飞越探测”一句,说说运用数字的好处是什么。

(4)、文章最后一段是新闻结构中的哪一部分?其作用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举一反三
[任务一:览壮丽河山]研学之旅中,老师介绍了壮丽山河、异域风光。阅读下文,共赏红石峡。

春游红石峡

贺 昕

①那日,适逢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我驱车上路,去游红石峡。

②来到景区门口,迎接我的是一座威武壮观的门楼和左右两只仰头蹲着的石狮,“红石峡”三个大字赫然入目。

③步入红石峡,我顿觉历史的风扑面而来。峡长约350米,高十几米的东西崖壁犹如一部巨大的天书,嵌满了摩崖石刻,大者削切整面石壁,字高丈余,雄踞壁上;小者独辟一角,字不及盈寸,瘦硬孤傲。诚如著名作家梁衡在《榆林红石峡记》中所赞美的:“一川文字,满河经典。”可惜岁月的刀锋太过凌厉,有些石刻已经风化剥落,几近难辨。磨损的石阶告诉我,千百年来,红石峡接纳过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一些放眼看世界的人,必削壁为纸,蘸河为墨,方能消胸中之块垒,歌天地之正气。

④来到红石峡,我只恨自己没多长一双眼睛,在碑林丛中,见缝插针般密布着大小不一的洞窟,窟内凉气袭人,所供塑像皆慈眉善目、神态安详。温婉如玉的三霄圣母,安然酣眠的睡佛……似乎都看惯了秋月春风,眉宇间流露出超然物外的潇洒气度。据史料记载,红石峡内石窟的修建最早可追溯至宋代,“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居住在窟内的各路神仙给红石峡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⑤缓慢前行之时,我忽见紧贴身体的石壁上又挂着一段石阶,直通更高处的一个洞窟,攀缘直上,方见窟内供奉的是关羽塑像。此窟旁边有一处宽阔的平台,石桌石椅秩序井然。外辟两窗,临窗而立,眼前风景宛如画屏,对面西崖上的书法石刻在夕照中熠熠生辉,团团绿影掩映着亭台楼阁,流泉飞瀑奏响千军万马凯旋的壮歌。细读碑记,方知此处名“翠然阁”,1929年,中共陕北特委第二次扩大会议在此处召开,这次会议为陕北党组织开展武装斗争指明了方向,为进一步领导和开展群众运动打下了基础。原来,红色基因曾在此处孕育生长,革命的火种曾在这里燎原。

⑥我沿着东崖下行,只见渠水紧贴崖根穿过幽深的隧道奔涌而去,这分明是一条时光的“隧道”啊。在没有任何现代化机械的年代里,工匠们硬是靠着人力,刀凿斧斫,在坚硬的石壁上挖出一条巨龙般蜿蜒而去的水渠,这就是著名的广泽渠,其名有“泽被苍生”之意。广泽渠修建于明朝成化八年(1472),由延绥巡抚余子俊亲率将士开凿而成。

⑦向西登上普渡桥,低头,只见脚下的石缝里水流汩汩奔涌,体验着“水上桥,桥上水”的奇观,我感到新奇而刺激。我攥紧手机,生怕一不留神,这分秒不离身的宝贝滑落水中而付之东流。站在桥中央凭高远望,红石峡美景尽收眼底,一溪碧水如一条柔软的丝带婉转而歌,沙滩上有摆拍合影的情侣,有赤脚戏水的顽童,有悠然漫步的中年人,他们在清澈的榆溪河中洗去尘埃,也洗涤心灵。

⑧我迂回到西崖,但见窟少,碑多,且损毁更为严重。痛心之余,那些饱经沧桑的树木扑入了我的眼帘,它们或昂首而立,犹如壮士托天;或扎根于石缝,迎风沐雨。不知为什么,我的眼前又浮现出那些在石壁上雕刻的工匠,耳畔激荡着叮叮当当的凿刻声,他们和这些树木一样,一寸寸凿开石壁,打磨出璀璨的艺术之花。树木,工匠,石头,共同弹拨出生命力征服自然力的交响乐。

⑨走完西崖,我踏上了吊索桥,回到了起点。吊索桥与普渡桥南北相望,它缺少了普渡桥的厚重与沧桑,却多了空灵与唯美,这是现代人的凌云之志在振翅飞翔。

(选自《神州·西部散文选刊》2023年第7期,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说起劳动课,70后、80后感触颇多。70后的劳动课,多在田地里:麦熟时,学校放起麦假,孩子回到田野帮父母收割麦子;80后的劳动课,多在课堂上:竹木扎框、糊上棉纸,自制风筝放飞在课后的欢声笑语里。“是时候补上这堂课了”“劳动课很有必要”......各大社交平台上,此起彼伏的支持与赞扬是主流意见,传递着一个共识:劳动是光荣的,也是难忘的。

②开好开足劳动课的呼唤,深切期待着多方联袂参与的回应。学校或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或请非遗项目入校园,让学生在躬身稼穑、体验民俗之间,感受生活味、烟火气;企业、工厂等社会力量,利用提供标准化场地、定制化器具等方式,拓展校方的有限场景资源;家长通过日常交流的言传、共担家务的身教,营造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家风家教。如此,方能打通书本与现实、学校与社会的罅隙,把劳动课牢固地嵌入教育体系的应有位置。

③劳动课虽无范式,评价更需有标准。“老师布置任务、家长完成作业、学生打卡拍照”的网络留言,折射出家长群体对劳动课该“怎么教、怎么考”的现实思量。无论是增加专业教师培养与引进之实举,还是广开课程考核、综合评价之言路,都是合理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素质的题中应有之义,也需要被给予充分的时间、耐心去摸索与确立。但从深处看,一种更健康、更可持续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更有赖于社会心态的转变。

④劳动教育并非朝夕之得、尺寸之功,更需日将月就、久久为功。“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劳动的过程本身即是一种教育。父母们更不必苛求孩子熟稔镰刀的轻重、农事的早晚,而是让他们在身体力行的劳动中,去懂得敬惜物力,去强健自立自强之精神。这些精神上的隐性收获,更能让孩子在思想、道德与品格上获得长久的滋养。

⑤劳动是质朴的,亦是多彩的,它无比深刻地与童年交织缠绕在一起,成为人生最珍贵的回忆与永不逝去的底色。而劳动课的回归与弹性扩容,恰恰寄望于更先进的教育理念、合理的学段目标、规范的课程设计,去铺设抵达寓教于劳、五育并举的理想之路。

(有删改)

材料二:

阅读

材料一

春意惹人醉,陌上花正开。远眺高姥山,杜鹃花海宛如鲜艳的绸缎缓缓铺开。高姥山是浙江省第一个省级生态旅游区,因具有罕见的高山断层湖泊景观和成群灿烂的杜鹃花而闻名内外。

以“花”为媒,以节“圈”粉,花开四季,花节相融。近年来,磐安更是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找到了发展的新机遇。2023年,磐安以“云伴山依  花样磐安”为主题,相继举办了樱花节、杜鹃花节等活动。接下来,磐安还将深入推进“樱花谷”“杜鹃谷"“银杏谷”“玫瑰谷”“芍药谷”五大花谷等项目建设,绘就“全域皆景、四季可游”的文旅融合新画卷。

(新华网2023.4.26)

材料二

近年来,武义县紧紧园绕生态、绿色做文章,高标准推进“美丽河湖”创建,高质量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充分挖掘治水文化和人文历史,有效提升河湖生态景观,

一条条“美丽河湖”如同一条条细微的血管,将美丽乡村串联成珠,也带动了“美丽经济”的发展。在柳城镇全塘口村,满糖沉甸甸的莲蓬傲然挺立,在微风中轻揉慢曳,莲间,鱼鳖共泳,悠然自得。莲农们熟练穿行于荷塘间,拔开层层碧绿荷叶,细加找寻“增收富果”,眉眼间满是欣慰与喜悦,截至目前,该村具有“莲鐅”共养基地50亩,整村收入增加50万元以上。

(五水共治2023.8.15)

材料三

“这些秸秆重1600公斤,可换有机肥1600公斤。"11月2日上午,唐先镇葡萄种植户施汉波将自家的葡萄枯枝秸杆运送至收集点,换取有机肥料,据他估算,平均每年每亩地的秸秆可交换三四百公斤有机肥,能减少40%的用肥成本。

唐先镇系“中国红富士葡萄之乡",每年葡萄剪枝产生秸秆约1500吨,过去普遍露天焚烧秸秆,给环境造成较大压力。对此,我市在2017年率先提出“秸杆换肥”模式,科学处置秸秆,让“生态包袱”变成“绿色财富"。

目前,我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已提高至 98.33%,“秸秆换肥”模式得到了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专家肯定,并向全省推广。

(永康发布z023.11.5)

材料四

丽水九龙湿地公园,每年3一4月,成千上万萤火虫在林间飞舞,如繁星闪烁,吸引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前来观看。

“湿地精灵”萤火虫对陆栖或水栖环境要求十分严苛,其生存繁育需要水质干净、环境湿润、食物充足的环境。自2013年首次大批量出现萤火虫聚集栖息后,九龙湿地十年接力悉心呵护这些小生灵,打造出了华东地区的“旅游打卡胜景”。

专家认为,九龙湿地萤火虫的密度与数量非常惊人,这得益于瓯江独特的生态条件,这种潮湿、润泽的环境,非常适合萤火虫的生存。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工作人员应该持着法布尔的精神。"*我们建议加大保护力度,另外我们也建议今年的赏莹活动能暂停,给莹火虫一点种群恢复的时间。”守望莹火虫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第一位萤火虫博士付新华如是说。

(丽水网2023.3.20)

材料五

(《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2年)》)

阅读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近几年,Citywalk开始成为年轻人的“新宠”。“Citywalk”也被称为“城市漫步”,有说法认为它从“伦敦漫步”而来,除了随意散步之外,也会有专门的领队设计或探索特色线路、历史人文经典路线、影视剧同款打卡地、特色美食集合等。年轻人认为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深入当地,更深入、多元地了解城市。

小红书中,标记“Citywalk”的笔记已经超过48万篇,官方摄影话题“#citywalk”浏览量超6342.6万。《2023旅游调研报告》显示,82%左右的年轻人想要尝试这种新兴旅游方式。

(微信公众号)

③“城市漫步”的重点不在于景点或者外在的建筑,甚至也不在于了解城市历史,而在于努力去接近一个城市的“日常”和“本质”。对城市新移民来说,这是建立城市认同的好办法。过去二三十年,几亿中国人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到新的城市,建立所在城市的认同感,变得更加重要。

               (《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

(《中国旅行消费趋势洞察白皮书2023年版》

【材料三】

①对于重庆来说,因户外步行多需经过斜坡,重庆曾被网友评为最不适合步行的城市。但近年来,重庆因地制宜,开发了多条与成都、西安等传统平原城市景观大相径庭的步行路线。在这里。游客可以漫步山城步道,感受蜿蜒起伏的城市轮廓;可以登高远眺。瞭望两江交汇的浩浩荡荡之美;可以参观抗战时期遗留的隧道遗址,体味重庆人打不倒、炸不灭的坚韧精神。如果有幸遇到雾天。还可以一睹山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朦胧之美……在路上。你不必有明确的目的地可以随意欣赏城市的绿水青山,感受城市历史文化。

②在重庆的长江边上有一个充满烟火与文艺气息的古镇,名为磁器口。这里既有历史建筑,又有茶咖书屋、新奇小店。在附近上班的陈琳喜欢来这里散步。她告诉我们。自己在这里发现过好吃的甜品,还找到适合拍照的古朴外墙,感觉“像拆盲盒一样”。解锁出许多惊喜,她说,这样的发现,让自己颠覆了以往对于古镇的刻板印象,这座城市好像更加多元更加丰富了。

③在磁器口,我们了解到Citywalk的群体不仅仅有对于当下生活质量有着一定要求的上班族。还有可以自由支配大部分休闲时间的大学生。小妍告诉我们,周末会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来磁器口放松,她认为,这是对平时课业压力的一种排解,并且在Citywalk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到平时在学校里体验不到的新鲜事物。是书本之外不曾接触过的新世界。打卡一些在社交软件上很火的店会让她觉得非常满足,这已经成为她们同学间假期放松的新方式。

④有城市学家曾提出,一个有活力的街区,关键是成员之间保持互动,并形成情感联结。这个理念与Citywalk不谋而合,大家在活动中共同探讨线路。分享城市生活故事。成员之间能够快速“破冰”社交。还因此找到了“约饭搭子”“摄影搭子”“健身搭子”。延展出更多社交圈子。提供了快速融入城市的可能。

《重庆Citywalk漫游指南!》》

【材料四】

①Citywalk是一种慢速、深度的城市探险活动,参与者通常会在一天内行走数公里的路程,游览多个景点。这种活动对于体力和耐力的要求较高,如果准备不足或者追求速度。就很容易导致身体受损。

②现在的Citywalk在有些人的眼里已经变质了,变成一种通过拍照、发文等炫耀自己有钱、有闲、有情趣的一种方式,已然背离了初衷。

③上海citywalk的“早鸟票”收费标准流出时,许多网友拍案而起——真当我是人傻钱多吗,当街溜子还要给你交钱?

(网友声音)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