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写作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五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同步练习

习作

题目:那一刻,我感到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字迹要工整,语句要通顺,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

    有一次与朋友聊天,或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嘟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一直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整个心灵。面对你的眼睛,我要承认: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很小很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英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的碰撞,都会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的操劳,无怨无悔。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你摔破盆碗、拆毁玩具、遗失钱币、弄脏衣服……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摔跤一样应该得到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原因,已经记不清了,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一样我行我素,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身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一一殴打。如果问我为什么要打你,我只能说,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摸它。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我能够通过打让你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续?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的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吸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全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它如同饥饿中的食品,只有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

    我从不用工具打人。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气,便会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的掌握力量,不至于失手把你打得太重。

我知道打人不对,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一项特殊的赦免一一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我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苦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扬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许多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惟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课外阅读。

五彩泉

    我喜欢一个人爬到家乡高高的山顶上,(拨开  打开)茂密的花丛,细心倾听着从岩石縫儿里向外咝咝流淌的山泉。我长时间地观看着,望着它一路怎样跳过青石板,怎样绕过峻峭的山崖,又怎样穿过茂密的丛林和野花盛开的绿草地,然后又忽明忽暗地蜿蜒折回着,向山下悄悄地流去了。

    四月,山上的桃花盛开了,此外,还有那漫山遍野如火的杜鹃,还有那如夏夜繁星般缤纷明亮的蒲公英,它们的花瓣儿落在山泉里,向山下漂流着。夕阳用它那修长而又微微颤抖的手(敲打  抚摸)着像彩霞一样的山泉,多美呀!此刻,谁能分清哪儿是泉水哪儿是花瓣呢?

    六月,山泉从石板上跳过,翻了几个跟斗之后,又钻进了茂密的树丛中,会同着夏日的雨水,变成了翻滚的小河。不过几日之后,河水就平静下来,日夜发出淙淙的响声,就像有一个无名的仙人在山谷里敲打着钢鼓弹奏着琵琶。这时,头上的片片绿云映在山泉之中。在阳光的照射下,泉水是碧绿的,绿得像流淌的翡翠一样,令人激动,令人兴奋不已。

    八月,当山泉会同它的姊妹们手牵着手,从果园边穿过时,在它的明眸里,立刻闪现出五光十色,有鲜红的海棠、山楂,紫色的葡萄,橙黄的梨子,还有那半红半绿的苹果,当山泉从树丛间钻出来时,天地间豁然开朗了。洁白的云朵,湛蓝的天空,那漫山坡燃烧成篝火般的枫叶,田野里连绵不断的青纱帐里醉红了脸的红高粱,立刻都投入了它的眼帘,此刻,山泉是五颜六色的……

    啊,家乡的五彩泉,多像我家乡人民色彩缤纷的生活!

课外阅读。

非雪天不能读书(十四)

    ①读书不分四时。春天读书,有杏花春雨,别具一番风情;夏天读书,有接天莲叶相伴,也令人神往。而我半生读书,都似乎与杏花、春雨、莲叶无缘,飘满记忆中的是山乡茅屋的一天风雪。

    ②我年少时即插队山区,那里地旷人稀,劳动很紧张,每年繁忙的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常常是忙得两头摸黑。虽然有时雨天不出工,但能够留给我读书的时间毕竟太少,也太零碎。

    ③只有冬天,对我来说是奢侈(shē  chǐ)的日子,会有整把整把的时日供我闭户读书,我可以在火炉里煨上几只红薯,让书香伴着苗条。书读足了,就从灰烬里拔出几只又香又烫的红薯香来吃,吃饭后又翻开喜爱的书来读。这种时日,我往往将平日里想读而无暇读的书堆满一床,逐本读过去,或者将一年中零零散散读过的书全翻出来,恣意地重读一遍。

    ④雪夜读书在我也是欢乐的事。一炉红火,满室雪光,四野静谧(mì)的落雪声,我时而默诵,时而低吟,一直到雄鸡初啼才恋恋不舍地吹灯睡觉。现在回想起来,我生平所读的书,在那些雪天里读的最多,也记忆最深。

    ⑤我常常思忖:为什么我一回忆起读书的生活,总是想到那些苦寒的雪天?难道我就没有杨柳岸边书相伴的日子吗?难道我今天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读书不值得留恋吗?可是近年来我的读书成了消遣,早期的锐志没有,更常常禁不住灯红酒绿的诱惑。许多书买来,一堆一堆还没翻过,有些只看了开头的几页就再也没有碰过。现在我似乎懂了:人的一生,可用来读书的日子数来不少,但真正用在读书上的时间却不多。读书,是需要一点生存压力的。清人袁枚在《黄生借书说》里道,年轻时因家贫,他如饥似渴地借书读,做官后,生活安顺,书也“俸去书来”容易得到了,反而“素蟫灰丝,时蒙卷轴”,读书的时间反倒不多了。

    ⑥袁枚说的是书非借不能读,而我则想说书非雪天不能读。寒冬,是时令的雪天;艰难逆境,是人生的雪天;清静寡欲,是情志的雪天。雪天读书,正如旅人在风雪之夜里对家园的思念,更有一翻神思的投入和彻骨的深味。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