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五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同步练习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家乡的小河

     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

     小河是娴静的,宛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她又是活泼可爱的,层层鳞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在舞蹈,舞姿优美得就像天空的七彩绸。

    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着她周围的新鲜东西。这时水绿得像玉,霞红得似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

    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的身躯映在河水中,欣赏着火红的脸庞。一群白鹅开始了“曲项向天歌”“红掌拨清波”的嬉戏。鱼儿凑趣地跳跃着,翻起了一个跟头,顿时河面上鳞光闪闪。

     夕阳西下,太阳把余晖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是红,那处是绿。又一阵风来,倒映着两岸和成排的桑树、桃树,都乱成灰暗的一片,像醉汉,可一会儿又站定了。

     小河的夜晚可静啦,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她像凝固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动不动,清清的明月,悄悄爬到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

     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汪汪的狗叫声,此时的小河更静、更清。

     家乡的小河啊,你真美!

(1)、文章是按顺序写的。

(2)、找出文中揭示了中心的句子。

(3)、文章的第l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各起什么作用?

(4)、读第2自然段。分别找出描写小河动态的句子和描写小河静态的句子。

(5)、读第3自然段。这段文章是围绕“ ”这句话写的,其中是重点词。这段文章通过等事物的描写,写出了小河这一时间的景色。

举一反三
阅读肖恩,回答问题

战胜比珠峰还高的欲望

    一位新西兰的登山者和他的夏尔巴人向导,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攀登到了与珠穆朗玛峰峰顶只有短短两米的距离。在此之前,世界上还从来没有人达到这样的高度。

    他们两人中的任何一个只要向前迈出几步,就可以成为人类有史以来登上珠峰的第一人。而这几步,对于谁来说都已经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居住在大都市的新西兰登山者,深知第一个登上顶峰是自己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理想。但在登上巅峰前的几步,他战胜了自己的欲望,决定把这个必将载入史册的荣誉让给他的向导。他认为,只有和珠峰朝夕相处的夏尔巴人,才更有资格第一个登上顶峰。于是,他对向导说:“这是在你的家乡,还是请你先上吧。”

    因为他们都戴着氧气罩,这位老实、厚道,只是为了赚些酬劳的向导,并没有听清楚登山者的话,而是从他的表情和谦让的手势中明白了他的意思,但向导绝对不明白首先登上珠峰的重大意义。

    向导向前走了几步,登上世界之巅,在那里留下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行脚印。新西兰登山者随后跟上,他们在世界之巅紧紧拥抱,高呼着:“我们成功了!

    新西兰登山者叫希拉里,向导叫丹增,他们冲预的时间是1953年5月29日。这一天,在人类登山史上记下了光辉的一页。

    50年后,在隆重纪念人类登上世界之巅的时刻,人们并没有忘记希拉里的谦让精神。人们赞扬他,说他“在冲顶的那一瞬间,战胜了比珠峰还高的欲望。”

    记得有一位先哲说过:“真正的谦虚是接近高尚和伟大的美德,是一切美德之母。”美德是一个人的内在,荣誉是一个人的外在。美德好比是荣誉的种子,播种谦让的美德,必然会收获人格的荣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秃鹤

曹文轩

    ①春节即将来临,油麻地小学又接到全乡文艺会演的通知。“今年必须争得小学组第一名!”校长桑乔对蒋一轮等几个负责文艺宣传队的老师说。他们商量来商量去,最后选定演话剧《屠桥》。屠桥是个地名。有一天,这个地方来了一连伪军,他们无恶不作。那天夜里来了新四军,将他们一股脑儿擒获。桑乔看上这个本子的原因是里头有许多让人不得不笑的场面。几个主要角色很快分配好了,可等到彩排时,蒋一轮才发现有一件事没有考虑到:那个伪军连长在剧本里是个大秃子,而且里头许多唱词与道白都要涉及秃子。

    ②“这怎么办?”蒋一轮问桑乔。“不好办。”原本定的饰演伪军连长的是柳三下,他可是长着一头浓密的头发。蒋一轮去找柳三下商量,看他肯不肯将头发剃掉。柳三下一听,用双手抱住自己的头:“不行,我可不做秃鹤!”秃鹤也是油麻地小学的学生,因为头发稀少,经常受到大家嘲笑,甚至孤立。

    ③眼看着就要会演了。油麻地小学上上下下就为这么一个必需的秃头而苦恼不堪。“只好不演这出剧了。”桑乔犹犹豫着说。“不演,恐怕拿不了第一名。”蒋一轮说。很快,油麻地小学的学生们都传开了:“《屠桥》不演了。”大家都很遗憾。秃鹤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不说话。

    ④傍晚,孩子们都放学回去了,壳鹤却不走,在校园门口转悠。当他看到桑桑从家里走出来时,连忙过去:“桑桑,你给我送个纸条给蒋老师,好吗?"

    ⑤“好吧。”桑桑接过纸条。秃鹤转身离开了校园,不一会儿工夫就消失在苍茫的暮色里。

    ⑥蒋一轮打开了秃鹤的纸条,那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蒋老师:我可以试一试吗?陆鹤”蒋一轮先是觉得有点好笑,但抓纸条的双手却微微颤抖起来。当校长桑乔看到这个纸条时,也半天没有说话,然后说:“一定让他试一试。”

    ⑦秃鹤从未演过戏,但他决心演好这个戏。他用出人意料的速度,将所有台词背得滚瓜烂熟。为了把戏演好,他把这个角色要用的服装与道具全都带回家中。晚上,他把自己打扮成那个伪军连长,到院子里,借着月光,反反复复地练着……

    ⑧正式演出那天,秃鹤已胸有成竹。《屠桥》从演出一开始,就得到了台下的掌声。当秃鹤将大盖帽甩给他的勤务兵,秃头在灯光下锃光瓦亮时,评委们就已经感觉到,油麻地小学又要夺得一个好名次了。只见秃鹤脚蹬大皮靴,脑袋一歪,眼珠子瞪得鼓鼓的:“我杨大秃瓢,走马到屠桥……”

    ⑨秃鹤把那个角色演绝了。演出结束后,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只管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而当他们忽然想到秃鹤时,秃鹤早已不见了。“大家立即分头去找。”桑乔说。是桑桑第一个找到了秃鹤。那时,秃鹤正坐在小镇的河边,望着被月光照得波光粼粼的河水。桑桑走到他跟前,说:“大家都在找你。”桑桑听到了秃鹤的啜泣声。

    ⑩许多师生都找来了。他们对秃鹤说:“我们回家吧。”秃鹤的哭声克制不住地奔涌而出,许多孩子也都哭了。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选自《草房子》,有改动)

课外阅读。

爱在心中

    一位小学生问老师:“什么是爱?”

    老师觉得有必要给这个问题一个言简意赅且生动形象的回答。由于快到放学时间了,老师没有立即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要求每一位学生第二天带一样能够表达自己爱的感觉的东西到学校来。

    第二天,老师说:“请同学们展示你们带来的东西。”

    第一位学生说:“我带来了这朵花,你们不觉得它漂亮吗?”

    第二位学生说:“我带来了这只蝴蝶。瞧,它的翅膀五颜六色,多美呀!我非常喜欢它,我要将它制成标本收藏起来。”

    第三位同学说:“我带来了这只小鸟,它是从树上的鸟窝里掉下来的。你们看,它多可爱呀!”

    在学生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带来的东西时,老师注意到有一个小女孩始终一声不吭地坐在座位上。原来她什么也没有带来。于是,老师走到她的面前,有点生气地问:“你为什么没有带东西来呢?”

    小女孩说:“对不起,老师,我看到了花,嗅到了它的香味。我想要摘它,可是我更喜欢它留在那儿,这样花香会持续

    更长时间,嗅到花香的人也会更多;我也看到了蝴蝶,拍着漂亮的翅膀,飞来飞去,看上去非常快乐,我不愿意打搅它;我还看到了小鸟,它跌落在草丛里,但是当我爬上树,看到鸟妈妈仿佛会说话的表情,我决定将小鸟放回到鸟窝里。所以,我只能带来花的香味、蝴蝶自由飞舞的感觉和鸟妈妈的感激。可是,这些我怎么展示给大家看呢?”

    老师眨了眨眼睛,给小女孩记下了一个满分,因为在这么多学生当中,只有这个小女孩意识到:爱不是占有,而是发自内心的关怀和呵护。

课外阅读。

五彩泉

    我喜欢一个人爬到家乡高高的山顶上,(拨开  打开)茂密的花丛,细心倾听着从岩石縫儿里向外咝咝流淌的山泉。我长时间地观看着,望着它一路怎样跳过青石板,怎样绕过峻峭的山崖,又怎样穿过茂密的丛林和野花盛开的绿草地,然后又忽明忽暗地蜿蜒折回着,向山下悄悄地流去了。

    四月,山上的桃花盛开了,此外,还有那漫山遍野如火的杜鹃,还有那如夏夜繁星般缤纷明亮的蒲公英,它们的花瓣儿落在山泉里,向山下漂流着。夕阳用它那修长而又微微颤抖的手(敲打  抚摸)着像彩霞一样的山泉,多美呀!此刻,谁能分清哪儿是泉水哪儿是花瓣呢?

    六月,山泉从石板上跳过,翻了几个跟斗之后,又钻进了茂密的树丛中,会同着夏日的雨水,变成了翻滚的小河。不过几日之后,河水就平静下来,日夜发出淙淙的响声,就像有一个无名的仙人在山谷里敲打着钢鼓弹奏着琵琶。这时,头上的片片绿云映在山泉之中。在阳光的照射下,泉水是碧绿的,绿得像流淌的翡翠一样,令人激动,令人兴奋不已。

    八月,当山泉会同它的姊妹们手牵着手,从果园边穿过时,在它的明眸里,立刻闪现出五光十色,有鲜红的海棠、山楂,紫色的葡萄,橙黄的梨子,还有那半红半绿的苹果,当山泉从树丛间钻出来时,天地间豁然开朗了。洁白的云朵,湛蓝的天空,那漫山坡燃烧成篝火般的枫叶,田野里连绵不断的青纱帐里醉红了脸的红高粱,立刻都投入了它的眼帘,此刻,山泉是五颜六色的……

    啊,家乡的五彩泉,多像我家乡人民色彩缤纷的生活!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