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5-2016学年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中学八年级上期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缺憾是现实的常态

        ①观赏自然美景,我们喜欢春日怒放的鲜花,喜欢秋夜皎洁的满月。欣赏艺术作品,我们喜欢匀称和谐的美,喜欢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总之,我们喜欢圆满。但现实生活中,缺憾却往往是生活的常态,人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学会正视缺憾。(甲)

        ②我们喜欢春日怒放的鲜花,但对一株花而言,一年里开放的日子却只有寥寥几天,在孕育花朵和花已凋谢的日子,我们往往会忘记这是一株花。觉得无花的花树给人一种萧条与落寞之感。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不是有“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慨叹吗?而萧条落寞的日子,正是孕育鲜花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准备。胸怀豁达的诗人往往可以正视缺憾,甚至欣赏缺憾,龚自珍不是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激赏吗?

        ③我们喜欢秋夜皎洁的满月,所以把农历八月十五日定为中秋节。佳节之际,因为共赏一轮明月,天涯之遥也给人咫尺之感。因此苏轼才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思念之情,也表达美好的祝愿。但月缺月圆、往复循环,是自然的规律,没有谁可以让月亮常圆不亏,而且一月之中缺多圆少。满月是美的,弯月也是美的。柳永的千古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写的就是残月啊,以残月表达别后的相思,深情眷眷,感人至深。

        ④雕塑作品向来以匀称和谐为美,但断臂的维纳斯却是艺术品中的极品,受到世人的交口称赞。“断臂”是缺憾,但正是因为维纳斯双臂残缺,给了欣赏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使断臂的维纳斯反而更具神秘感,更具有神奇的艺术魅力。《牡丹亭》把爱情演绎到为爱可以“生而死,死而生”的境地,堪称爱情圆满结局的经典,使我们内心得到安慰。而有缺憾的爱情悲剧却可以震撼我们的心灵。《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传唱至今,《红楼梦》中“宝黛”缠绵悱恻,凄婉哀伤的爱情让人掬一把同情之泪。可见,缺憾也是一种美,一种带着伤感的美。

        ⑤自然界中缺憾是常态,艺术作品把缺憾当成了一种美,其实人生何尝没有缺憾呢?一份不理想的成绩单,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一份刻骨铭心却没有结局的爱情,一段执著却没有回报的努力……人生的痛就在这里。“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都是瞬间的美丽,人生的圆满、幸福的巅峰偏偏不肯持续到永远;倒是缺憾太严谨,对任何人都会眷顾,一视同仁。但缺憾也让我们学会了追求,学会了进取,学会了珍惜来之不易的转瞬即逝的幸福。(乙)

        ⑥圆满是美好的理想,缺憾是现实的常态;圆满是纯净的美丽,缺憾是带着伤痛的美丽;圆满让我们满足、欣慰,缺憾带给我们叹惋和震撼。(丙)正是因为有了缺憾,有了正视缺憾的态度,才有了不懈的追求。有了持之以恒的努力,我们的人生才更丰富多彩,更韵味隽永。

(1)、通读全文,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表述文中作者的观点。

(2)、②至⑤段依次举例论述了

(3)、“我们的人生也就是从缺憾向完美的一次又一次的跳跃。”是原文中的一句话,结合上下文,你认为放在甲、乙、丙哪处最恰当?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浅谈态度/姜以刚
        ①一群蚂蚁为了挪动一粒饭或一条虫,忍受着难以想象的重负,前推后搡,齐心协力。一只蜜蜂为了采一点花蜜,在花朵之间往返无数次,翻飞起舞,不辞辛劳。一株野草为了显示生命的力量,艰难地从石缝中钻出,曲折向上,百折不挠。蚂蚁、蜜蜂和小草的个体虽小,但它们那认真的态度却给了我们很多感动。
        ②接下来说说我们人本身吧。营业员态度热情,让顾客心满意足,这家店的生意就会更好。父母态度真诚,让子女心服口服,这样的教育效果就会更佳。教师态度认真,让学生耳濡目染,这样的教学就会有潜移默化的效果。
        ③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孟冬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孝子。一年冬天,大雪纷飞。其母卧病在床,突然想吃竹笋。孟冬很久也没找到竹笋,他便抱着雪地里的竹子痛哭。他终于感动了天地,竹林里冒出了竹笋,成全了他的这份孝心。
        ④综观古今中外的名人,都有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海伦·凯勒主动向命运挑战,克服了自身的盲聋哑的生理缺陷,成为了一位作家。霍金全身瘫痪,只有一根手指能活动,凭着对物理学研究的满腔热情,成为了继爱因斯坦之后的又一位物理学研究领域的泰斗。
       ⑤要成就一番事业,还得有一种谦虚的态度。三国时期的杨修非常有才,但终因恃才放旷,被曹操所杀。一个人不论天赋的高低,都要不断学习。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虽为文学神童,但每天“环谒于邑人”,错过了很多学习机会,最终“泯然众人矣”。
       ⑥要获得更多的成功,既要胜不骄,更要败不馁。诺贝尔经过很多次实验的失败,甚至连自己的弟弟和助手都在实验中丧生,自己也差点被炸死。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发明了高效炸药。
       ⑦要实现人生理想,还要坚持自己的志趣,有矢志不渝、坚韧不拔的态度,才能终成大器。努力不分早晚,出身不论贫富。齐白石年轻时是一名木匠,但他有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经常自学,最终成为一位极负盛名的大画家。唐朝大书法家柳公权,幼年丧父,家贫无纸习字,其母便以沙地为纸,以树枝当笔,教他练字。这些都没有阻碍他日后成为大书法家。
       ⑧前中国男足主教练米卢先生说过“态度决定一切”的名言。态度是学业和事业的催化剂,在学习和工作时,有了好的态度,你的人生就会更精彩。
       ⑨生活就像一面镜子,它能反射你的喜怒哀惧。保持一种平和的态度,用一颗真诚的心去理解生活,你将会从生活中提炼更多的灵感。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微笑面对生活,生活也会对你微笑。你对生活失望,生活也会懒得理你。不要关闭自己心灵的窗户,打开它,可以让更多的新鲜空气吹进来,让更多的美景扑入你的胸怀。   

阅读《要和谐必有诚》,回答下列各题

要和谐必有诚

    ①和谐社会是我们的共同追求。要和谐必有诚。

    ②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正是刘备与诸葛亮彼此坦诚相待,才使君臣关系如鱼水般和谐。可以说,离开诚谈和谐,无异于缘木求鱼,形式上轰轰烈烈,结果确是一无所获。不难想象,人与人之间失去了诚,交流时就会“话到嘴边留半句”;合作时就会“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做事时就会“未肯全抛一片心”。如果人与人之间关系如此,社会和谐就很难实现。

    ③诚是和谐持续发展的保障。 诚不仅是建立和谐的基石,还是维系和谐的润滑剂。“开心见诚,无所隐伏”,人与人之间讲诚信可以延伸和谐之路。原本和谐的关系,不靠真诚维系,结果和谐也会丧失。蔺相如与廉颇一文一武,和谐共处,齐心协力辅佐赵王,而在蔺相如“位在廉颇之右”后两人关系产生裂痕,正是蔺相如的坦诚、大度使“将相和”的佳话千古流传。当前在我们努力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毒奶粉”“地沟油”等缺乏诚信的事件的出现,危害到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所以没有诚信作为保障,社会和谐很难长久维系。

    ④诚还能检验和谐的真伪。拿些表面的和谐,禁不住诚的检验,在诚的面前就会原形毕露。楚汉合盟这个因利益建立起来的假和谐,不就在项羽背弃承诺之后而烟消云散了吗?

    ⑤要和谐必有诚。要想诚满天下,只靠教育不靠法律是不成的。对有诚信不良记录的,对违约诈骗的,就要靠制度约束,靠法律制裁,不仅使之得不到便宜,而且让其处处碰壁。

    ⑥有了诚,和谐才能成长;有了诚,和谐才能维系;有了诚,和谐才能禁得住考验。如此,才能让“诚果”累累,才可使和谐满园。

(选文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生需要一块聚光镜

    ①最近,朋友圈里流行一个小游戏:七分钟内,连续写出数字1到300,不能停顿,也不能涂改。这道源于一所大学自主招生的考题,看似简单无奇,却难倒了不少参与者。“手写着写着就酸了,一酸注意力也分散了”“数字写多了,就觉得烦躁,一烦躁就写错了”……游戏虽小,却折射出了大多数人面临的现实症结——专注力的丧失。

    ②“日光不经透镜屈折,聚于焦点,绝不能使物体燃烧”。人的一生,同样需要一块聚光镜。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读书经历,花时间把一页读通读透,比囫囵吞枣地读好几本书,更有收获。的确,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对层出不穷的诱惑,三心二意、浅尝辄止、眉毛胡子一起抓,纵然能力再出众,也难免跌进“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陷阱。相反,心无旁骛、全神贯注,方能百炼成钢。

    ③孟子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有一位名为弈秋的下棋高手,他曾有两位徒弟,一位徒弟专心致志,聚精会神,认真听弈秋所讲的弈棋之道;另一位徒弟虽然人在听讲,心思却在“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最终,学成之后,水平远不如前者。师出同门,却有高下之分,与其说是智力不同,毋宁说是专注有别。正如哲人所言,“达到敏捷的方法在乎专心治事而不在一次包揽许多事务”。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要想事有所成,必须力有所精。

    ④很多时候,人们很难专注于一件事,从表面上看,是外物纷扰、诱惑太多,其实不然,根由还在于心不静。明代大儒王阳明曾与友人同游,友人指着岩石中的花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答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这样一番对答,也启示我们:心有所主,哪怕纷扰再多,也不会乱花迷人眼、浮云遮望眼;但假如心散志衰,都无需外界干扰,自己首先便难沉住气,更别说专注一事上下求索了。“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⑤当然,专注绝非是要让人固守一隅、甘做井底之蛙,恰恰相反,心有全局才有价值排序,胸有丘壑方能分清主次。可以说,专注在本质上,乃是撇去不必要的泡沫、剔除不恰当的欲望。兵法有云:“守少则固,力专则强。”对于每个人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曾有人提出“两万小时理论”,也就是“经过两万小时锻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卓越”。两万小时,看起来很长,分解到每一天,也就只是一两个小时而已。但倘若守不住心中的宁静、抵抗不住外界的波澜,东瞧瞧、西望望,别说一两个小时,一两分钟都会成为奢侈。多几分老僧入定般的淡定,多几分古井不波般的从容,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在岁月的画布中,书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

    ⑥有人说:“一辈子,总是还得让一些善意执念推着往前,我们因此能愿意去听从内心的安排,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其他的就留给时间去说吧。”世界嘈杂,我们无法避免;但内心的专注,却可由我们自己把握,不是吗?

(选自2016年1月11日《人民日报》)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朱铁志

       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③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④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⑤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⑥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⑦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让“积极网红”驱逐“粗鄙网红”

毕诗成

    ①这段时间,社会各界对“网红”现象的讨论很多。一方面,有不少人从经济学、营销学、传播规律等角度预言,“网红”将是2016年不可阻逆的网络趋势,认为“网红经济学”已来到我们身边;另一方面,鉴于目前大量“网红”让人感觉品位低劣,且有很多抖机灵、爆粗口等粗鄙表现,很多人对这一群体嗤之以鼻。在“趋势说”和“低劣说”之间,公共舆论场似乎缺少一种和解与平衡----每个人都看到了一个方面,并在不断强化着这种对立感和撕裂感。

    ②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整治低俗网络节目,被称为“2016年中国第一网红”的“papi酱”系列视频因表述粗俗被整改,更是激发了人们对于网络空间整治的关注。没错,网络上确实有很多粗鄙、猎奇的文化,但也要看到,这类东西正在被逐步厌倦。从网络上找到能够激励自我成长的积极因素,汲取精神养分,已经成为很多网民潜意识里的渴求。既然“网红”现象、“网红”传播符合互联网时代的趋势与特质,无论你欢喜不欢喜,它都要扑面而来,那我们就没有理由各说各话,高高在上,冷眼旁观,一脸的鄙夷瞧不起。秉持这样的态度,只会令粗鄙的“消极网红”野蛮生长,洋洋得意。

    ③其实,在网络空间,我们已经可以找到一些“积极网红”的迹象。不管是此前的中学教师教学视频被追捧,还是横空出世的阿尔法围棋,甚至是社交媒体上引发怀念热潮的NBA球员科比,都可以看到“积极网红”的因子与可能。在这些事件中,当事人或是增加了人们对于科学知识的了解,或是增加了对于未来技术的洞见,或是增多了个人奋斗精神的激励,这些人对提升大众的精神世界显然大有裨益。

    ④还有一个有趣的例子值得注意,霍金作为世界顶级物理学家,,突然闯入中文世界,只用了3天时间就成为一个“超级网红”,或许有助于让一个新概念成为流行,那就是“积极网红”----他们在社会地位、科学素养、文化品位、专业精神、生活智慧等方面口碑更正面,也更能参与构建积极的网络流行文化,创造健康的精神气质,同时能与各种畸形丑陋、哗众取宠、毫无底线的“消极网红”争夺公众的注意力,从而改变网络世界的总体生态。

    ⑤如果有更多像霍金这样的公众人物进入社交媒体世界,走近大众,影响大众,你觉得它会令这个世界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糟呢?哪怕你说网友与霍金只是粗浅的交流,哪怕你说他也有宣传自己外星探索计划的“动机”,但他能够充分借助时下的新媒体和网络资源,充分扩大其影响力,让数百万网民距离大师更近一些,距离科学更近一些,终究还是为互联网世界增添了更多的积极因素。

    ⑥“网红”是个新生事物,社交媒体兴起也没多长时间,它能够成为什么样,首先取决于我们把它想象成什么样。不要简单抱怨网络和社交媒体的肤浅,而要多想想它为什么像现在这样肤浅。希望霍金的突然出现,能催生一些责任、自觉与清醒,帮助“积极网红”概念在中国快速走红。也希望更多负责任的公众人物、机构组织,能够“阳光的流行、健康的走红”,能够进入网络流行传播文化当中来,绽放在未来“网红”的江湖格局当中。

(选自2016年4月20日《新华每日电讯》,有删节)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青年应练好干事创业的“内功”

①金秋十月,神舟十七号出征太空。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组成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启动以来平均年龄最小的航天员乘组。年龄最小的唐胜杰不到34岁,从坦克兵到空军飞行员再到航天员“三连跳”的江新林35岁,两度造访中国空间站的汤洪波48岁。他们从土生土长的“农村娃”成长为航天员的人生历程,生动展现了进德修业、弘毅笃行、逐梦青春的新时代青年形象。三位航天员的精彩故事再一次清晰而有力地告诉我们,当代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无比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无比光明,青年练好干事创业的“内功”,便不乏人生出彩的机会。

②练好“内功”是成长成才的根本。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青年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影响人生事业发展的因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内在综合素质才是决定成长成才的根本所在。青年的人生道路风景无限,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如果没有道德品质、理想信念、精神意志、专业素养等“内功”方面的深厚修为,极易憾失机遇、受挫于困顿。“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练好“内功”,是青年更好利用外部条件干事创业的坚强底气,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

③练好“内功”需修德与增才并重。德与才,是青年干事创业不可或缺的两驾“马车”。以德润身,才华方能适得其用;以才为辅,德便能更好发挥成效。德与才有机统一,德始终发挥统帅作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党和人民选贤任能的基本标准,同时也是青年琢玉成器的内在持守。当前社会多元思潮相互激荡、各种诱惑层出不穷、机遇与挑战交织并存,这对青年干事创业的德才双修提出了更高要求。锤炼品德修为,始终应将爱国作为青年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对国家、人民、民族之爱愈深沉,青年愈能将“小我融入大我”,锚定人生发展的正轨而不随波逐流,愈是能够以刚健勇毅的坚强意志不断攀登事业高峰。增长真才干,应着力求得真学问、练就过硬本领,使专业知识、业务能力、认知水平紧跟时代发展之需,增强驰而不息的青春之力。

④练好“内功”志在笃行致远。青年练好“内功”,应力求将其转化为干事创业的行动力。朝气蓬勃是青年人的鲜明精神标识,青年时光是人一生中干事创业的黄金时期。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德才业互促,致力于“改变世界”,如此才是青年练好“内功”的目标所向。广大青年遍布社会各个行业领域,若人人能将各自的岗位作为实现报国之志的奋斗舞台,站稳人民立场,敢担当肯作为,就一定能以实际行动服务奉献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征程中,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新时代赋予青年的历史重任。

⑤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中国,青春之中国也必为青年提供青春之舞台。唐胜杰在采访中说:“中国科技的发展、祖国的强大,让我们有机会能够在短时间里实现自己的愿望”。少年强则国强,同样国强则少年强。有强大的祖国做后盾,年轻人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青年人生逢其时更应不负时代,练好“内功”,以青春之我为青春之中国增光添彩。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11月15日,段立国,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