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表一 甲物质(固态)
实验序号 |
体积(厘米3) |
质量(克) |
1 |
10 |
9 |
2 |
20 |
18 |
3 |
30 |
27 |
表二 乙物质(固态)
实验序号 |
体积(厘米3) |
质量(克) |
4 |
10 |
11 |
5 |
20 |
22 |
6 |
30 |
33 |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blank#}1{#/blank#}。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blank#}2{#/blank#}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③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是:
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blank#}3{#/blank#}。
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blank#}4{#/blank#}。
④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又通过加热方式使甲、乙物质都变为液态,再分别测出它们的体积和质量,记录数据如表三、表四所示。
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三(或表二和表四)的数据及实验现象,可初步得出:{#blank#}5{#/blank#}。
表三 甲物质(液态)
实验序号 |
体积(厘米3) |
质量(克) |
7 |
10 |
10 |
8 |
20 |
20 |
9 |
30 |
30 |
表四 乙物质(液态)
实验序号 |
体积(厘米3) |
质量(克) |
10 |
10 |
8 |
11 |
20 |
16 |
12 |
30 |
24 |
叶子和小雨在探究“密度概念的建构”的实验时,得到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 物体 | m/g | V/cm3 | /(g/cm3) |
1 | 铝块1 | 54 | 20 | 2.7 |
2 | 铝块2 | 108 | 40 | 2.7 |
3 | 松木1 | 108 | 216 | 0.5 |
4 | 松木2 | 10 | 20 | 0.5 |
①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blank#}1{#/blank#}的;
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blank#}2{#/blank#}的。
②由上述实验我们引入了密度的概念。可见,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blank#}3{#/blank#}(填“无关”或“有关”)。
③上述实验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中的图线{#blank#}4{#/blank#}反映了铝块实验情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