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5洋务运动课时训练

李鸿章,晚清重臣,一生主要以三种身份出现在世人面前:分别是军事家、外交家和洋务派。他曾组建淮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也曾出面签署了诸多不平等条约,饱尝中国的外交羞辱,曾励精图治办理了诸多洋务事务,也饱尝了洋务的失败,他一生的丰富角色让人们对他褒贬不一。李鸿章是卖国者,还是爱国者?李鸿章该骂,还是该赞?当回顾他这复杂的一生时,你究竟对他有什么样的看法呢?你怎样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李鸿章进行评价?

(1)、教材中提到有关李鸿章的史实有等。

(2)、就教材中提到的李鸿章的重大活动,你的初步看法是

举一反三

近代中国经济、政治、思想和社会生活具有明显的近代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为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  “要拥护那德先生(即democracy),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即science),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四:轮船、火车等新兴交通工具的实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

材料五:在中西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同样的洋枪快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干不过小日本,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就更大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警磨,零该勿底燕变的是中国人的想,于是开始学习西方的思想。               ──《袁腾飞说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逼迫下,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任务一【经济工业化】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

材料二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代中期他们掀起了一场运动,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场运动指的是什么?这场运动有什么局限性?

任务二【政治民主化】

材料三   乙未二三月间,和议将成,适逢会试之年,各省举人集于北京者以万数千计,康有为创议上书拒之。梁启超乃日夜奔走,号召廉署上书论国事,广东、湖南同日先上,各省从之……既而合十八省之举人聚议于北京之松筠庵……与斯会者凡千三百……其书之大意凡三事:一曰拒和,二曰迁都,三曰变法。而其宗旨则以变法为归。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3)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在其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上述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填“错误”。

A:康有为等人的运动,最核心的要求是“拒和”。( )

B:参与这次运动的举人来自全国18省,有1300人左右。( )

(4)材料三描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   辛亥革命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11年10月10日

A

1912年元旦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2月12日

宣统帝下诏退位

材料五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体制比喻成一棵大树,……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摘编自《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5)写出材料四表格中A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分别分析“树断了”和“树墩还在”的含义。材料二和材料四在近代化的探索上有何异同?

任务三【思想西方化】

材料六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DemoCraCy音译,意为民主)和赛先生(SCienCe音译,意为科学),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的黑暗。

——摘引自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6)据材料六,陈独秀根据西方的成功经验展开了哪一场运动?这场运动提出了怎样的口号?

(7)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