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2016届广东省揭阳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一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材料可能是(      )

A、维新派批判洋务运动 B、革命派批判维新变法 C、义和团批判维新 D、新文化运动批判辛亥革命
举一反三
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思想资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旧民本是时代呼唤君主集权的产物,新民本则是在时代试图解构君主专制制度之际应运而生的。所以旧民本中包含着浓厚的尊君思想,而新民本思想中则包含着强烈的限君意识。如果说“一盘散沙”式的小农社会迫切需要强有力的君主集权来实行国家权力的整合,那么,手工商业时代到来之际那只“看不见的手”便开始排斥君主专制制度。新民本思想在尊君和限君的同时,却无法摆脱旧的传统思想的羁绊,最终选择了有限的君主制度,而未能顺利驶向近代民主的广阔海域。

———摘编自冯天瑜、谢贵安《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

材料二:新民本思想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约束君主权力。他们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确立宰相与君主的同事关系,在行政上拥有与君主“同议可否”的权力。黄宗羲认为学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而且是治理国家的机构。学校参与治理天下的主要途径是对君主进行监督与制约。王夫之则提出将中央的权力一级级分解:“天子之令不行于郡,州牧刺史之令不行于县,郡守之令不行于民,此之谓一统。”

———摘编自谢贵安《明清文化史探研》

材料三:梁启超在他的《先秦政治思想史》中提出政为民政、政以为民,他认为先民徒言“民为邦本,政在养民,而政之所从出,其权力乃在人民之外,此种无参政权的民本主义是我国政治论之最大缺点”。孙中山主张发扬光大中国传统重民思想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天下为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具有浓厚重民色彩的思想十分称道,并用近代民主观念加以诠释,主张把政权公之于天下,让人民当家作主。

———摘编自韩丽雯《近代中国民本思想演变的机缘和桥梁》

历史学家李剑鸣说: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是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变成有条理有意义的历史知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关于戊戌变法的若干信息

序号

信息

1

康有为说“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2

康有为说“弱亡中国皆此物也(指旧的官僚体制),诚宜尽撤。”

3

光绪帝在103天的时间内,发布了二三百条涉及几乎所有方面的上谕。

4

康有为说如要“尊君权”,“非去太后不可”。

5

维新派认为“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图自强在一反掌间尔。”“三年而宏规成,五年而条理备,八年而成效举,十年而霸图定矣”

6

地方官吏中只有湖南巡抚陈宝箴支持变法。

7

积威既久,皇上见西后如对狮虎,战战兢兢,因此胆为之破,至今每闻锣鼓之声,或闻吆喝之声,或闻雷辄变色云。……而诸臣之敢屡次抗拂上意者,亦恃西后为护符,欺皇上之无权也。

8

赫德说维新派“不顾中国的吸收力量,三个月内所想改革的政事,足够中国九年消化”

9

《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不仅顽固派难以接受,不少维新派也接受不了,翁同和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

10

“皇上下诏定国是。决行改革,于是诸臣上奏,虽不敢明言改革之非,而腹诽益甚。五月初王下诏废八股取士之制,举国守旧迁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之术矣。”

上面材料是关于戊戌变法的一些零散信息,请你围绕“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这一主题,将这些零散信息概括整理出有条理有意义的历史知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