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2016届四川省资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解琬,魏州元城人也。少应幽素举,拜新政尉,累转成都丞。因奏事称旨,超迁监察御史,丁忧离职。则天以琬识练边事,起复旧官,令往西域安抚夷虏,抗疏固辞。则天嘉之,下敕曰:“解琬孝性淳至哀情恳切固辞权夺之荣乞就终忧之典足可以激扬风俗敦奖名教宜遂雅怀允其所请仍令服阕后赴上。”

       圣历初,复迁侍御史,充使安抚乌质勒及十姓部落,咸得其便宜,蕃人大悦,以功擢拜御史中丞,兼北庭都护、持节西域安抚使。琬素与郭元振同官相善,遂为宗楚客所毁,由是左迁沧州刺史。为政务存大体,甚得人和。景龙中,迁右台御史大夫,兼持节朔方行军大总管。琬前后在军二十余载,务农习战,多所利益,边境安之。

       景云二年,复为朔方军大总管。琬分遣随军要籍官河阳丞张冠宗、肥乡令韦景骏、普安令于处忠等校料三城兵募,于是减十万人,奏罢之。寻授右武卫大将军,兼检校晋州刺史,赐爵济南县男。以年老乞骸骨,拜表讫,不待报而去。优诏加金紫光禄大夫,听其意,其禄准品全给。寻降玺书劳之曰:“卿器局坚正,才识高远,公忠彰其立身,贞固足以干事。类张骞之出使,同魏绛之和戎。职绾文武,功申方面,勤于王家,是为国老。顷者,顾斯侧景,愿言勇退,深惜马援之能,未遂祁奚之请。然章疏频上,雅怀难夺。今知脱屣归闲,拂衣高谢,固可以激励颓俗,仪刑庶僚。永言终始,良可嘉尚。宜善摄养,以介期颐。”

       未几,吐蕃寇边,复召拜左散骑常侍,令与吐蕃分定地界,兼处置十姓降户。琬言吐蕃必潜怀叛计,请预支兵十万于秦、渭等州严加防遏。其年冬,吐蕃果入寇,竟为支兵所击走之。俄又表请致仕,不许,迁太子宾客。开元五年,出为同州刺史。明年卒,年八十余。

(节选自《旧唐书•解琬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解琬孝性淳至哀/情恳切固/辞权夺之荣乞/就终忧之典/足可以激扬风俗/敦奖名教/宜遂雅怀/允其所请/仍令服阕后赴上 B、解琬孝性淳至哀/情恳切固/辞权夺之荣/乞就终忧之典/足可以激扬风俗/敦奖名教/宜遂雅怀/允其所请/仍令服阕后赴上 C、解琬孝性淳至/哀情恳切/固辞权夺之荣/乞就终忧之典/足可以激扬风俗/敦奖名教/宜遂雅怀/允其所请/仍令服阕后赴上 D、解琬孝性淳至/哀情恳切/固辞权夺之荣乞/就终忧之典/足可以激扬风俗敦奖/名教宜遂/雅怀允其所请/仍令服阕后赴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忧”即“遭逢居丧”之意,是古代的一种礼制,多指官员为父母居丧守制。 B、“圣历”是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法”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重要的纪年方法。 C、“乞骸骨”是古代官吏自请退职的一种委婉说法,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 D、“致仕”是“致仕官”的简称。“致”是“到任”的意思,“致仕”指官员上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琬屡受重用,多次请辞。他屡次受到皇帝的重用,也多次上疏皇帝请求退休,但他的请求一直都没有得到允许。 B、解琬善于治边,功劳显著。他受命处理边境事务,积极发展农业生产,习练军备,让边境地区保持了安宁的局面。 C、解琬尊重客观,实事求是。他办事不主观臆断,曾经命令多位部下实地调研地方的募兵实况,然后才上奏裁军。 D、解琬精于预测,善于谋划。面对吐蕃入侵、分界的现状,他大胆预测这背后藏着巨大阴谋,提醒皇帝要积极应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琬素与郭元振同官相善,遂为宗楚客所毁,由是左迁沧州刺史。

②琬言吐蕃必潜怀叛计,请预支兵十万于秦、渭等州严加防遏。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 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邵山人潜夫传

陈维崧

山人名潜,宇潜夫,扬之通州人也。生即聪敏异常儿,以授以经生家言,则恚甚,不肯读。或投诗赋古文辞,则大喜,昼夜疾读不辍。间操笔为之,则大工。山人虽名家子孙,然家实贫,性又不善治生产。妇,里中小家子也,庸奴其夫,日求去。妇既去,山人贫益甚,仅仅拾橡剉荐以自给。性卞急,与人语,稍抵牾,辄谩骂。食物多禁忌,间会食,食器中有非山人所素食者,报叱去,不顾也。里中儿争匿笑之。

里儿既多訾謷山人,而山人亦不乐居里中,则跳而客游。居南中,为李本宁先生上客,之梁溪,则邹彦吉先生客之。来吴中,而与王伯谷雅登谈诗一昼夜也。居无何,山人念客游久,郁郁不得志,间一归通州。而属有世变,里门且荡析久,则转徙于皋之委巷中,而是时山人亦已老矣。山人既无妇,老又无子,仅觅一里媪给鋪食。室中止数十卷书,门无牡,户无扊扅。或瞰之,则绳缚其耳。县令常馈以金,一夕为小偷胠箧,去立尽,山人怅且恨,与客语,辄诟骂不绝云。

    山人于周秦两汉六朝书,无所不习,尤善《文选》。诗则工五言古诗,精善籀篆,李潮八分书。最攻字学,点画不少 , 著书数十万言,多为人取去,残失过半。已刻者,《州乘资》《失俪志》《邵山人诗集》,诗则冒观察为之粤中。

    观察与范玺卿,于山人里中最相知深也。山人病且死,而给其医药者,观察之子巢民先生。死之日,轻纪其后事,则长孺黄先生之力居多。

    或曰:“山人性卞急,善骂。”维崧居东皋七八载,山人每过维崧,辄温语竞日。山人早过,而维崧尚卧未起也,对坐待日暆耳。然则谓山人善骂人,岂信然哉!生见国家太平之盛,以一布衣为诸侯上客者,垂六十年,老而茕独以死,悲夫!

(节选自《陈迦陵文集》卷五)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灵岩记

姚鼐(清)

    ①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如垒石为城墉,高千馀雉,周若环而缺其南。重嶂蔽之,事溪络帝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澈,寒光动寺壁。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趣,帷张而军行。岩尻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的以饮余。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入壁内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日“政和”云。

②余初与朱子颍约来灵岩,值子颍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越一岭,则入于琨瑞之山。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皆泰山之北谷也。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当苻坚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尽;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

③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颍:子颍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簏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张峡夜宿,姚鼐记。

【注释】①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②殊骛而诡趣:山势如万马奔驰般奇形怪状。诡,怪异。趣通趋,急速地奔驰。③政和:北宋徽宗年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四年晋饥乞籴于秦缪公问百里奚 , 百里奚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国之道也。与之。”邳郑子豹曰:“伐之。”缪公曰:“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卒与粟,自雍属绛。明年秦饥,请籴于晋。晋君谋之,虢射曰:“往年天以晋赐秦,秦弗知取而贷我。今天以秦赐晋,晋其可以逆天乎?遂伐之。”惠公用虢射谋,不与秦粟,而发兵且伐秦。秦大怒,亦发兵伐晋。

(节选自《史记·晋世家》)

材料二:

惠公御秦师,令韩简视师,曰:“师少于我,斗士众。”公曰:“何故?”简曰:“以君之出也处己,入也烦己,饥食其籴,三施而无报,故来。今又击之,秦莫不愠,晋莫不怠,斗士是故众。”公曰:“然今我不击,归必狃。一夫不可狃,而况国乎!”晋师溃,戎马泞而止。公号庆郑曰:“载我!”亦不克救,遂止于秦。缪公归,至于王城,合大夫而谋曰:“杀晋君与逐出之,与以归之,与复之,孰利?”公子絷曰:“杀之利。”公孙枝曰:“不可。耻大国之士于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子思报父之仇,臣思报君之仇,虽微秦国,天下孰弗患?”公子絷曰:“吾岂将杀之?吾将以公子重耳代之。”公孙枝曰:“耻一国之士,又曰余纳有道以临女,无乃不可乎?若不可,必为诸侯笑。战而取笑诸侯,不可谓武。杀其弟而立其兄,兄德我而忘其亲,不可谓仁。若弗忘,是再施不遂也,不可谓智。”君曰:“然则若何?”公孙枝曰:“不若以归,以要晋国之成,复其君而其嫡子,使子父代处秦,国可以无害。”是故归惠公而质子圉,秦始知河东之政。

(节选自《国语·晋语三》)

材料三:

晋又饥,秦伯又饩之粟,曰:“吾怨其君而其民。且吾闻唐叔之封也,箕子曰:‘其后必大。’晋其庸可冀乎!姑树德焉,以待能者。”于是秦始征晋河东,置官司焉。 

(节选自《左传》)

【注】①重耳,晋惠公的哥哥,有贤名。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