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了解草原生态系统,对草原生物种群进行了各项调查,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兴趣小组对该草原上牧草进行丰富度的调查,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调查时应注意:① ;②;该小组还采用 法对草原田鼠进行了种群密度的调查.田鼠天性警觉,经捕获后难以再次捕获,则最终估算的结果比真实值 (偏大/偏小).
(2)在某一时刻有一田鼠种群迁入该草原,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该兴趣小组对这一田鼠种群进行了长期的追踪调查,并绘制了以下两图:
①图甲中虚线表示在条件下田鼠种群的增长方式.如果迁入时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经繁殖n代后D点种群数量是原来的k倍,则该田鼠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时的数量为 .
②图甲中实线表示田鼠种群在该草原上的实际增长情况,投药后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是
③图乙表示某时刻该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则图乙能代表图甲中 点年龄组成.
(3)田鼠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 (生态系统成分),随着田鼠活动的日益猖獗,则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将 .
表:稻鸭共作对稻田中杂草密度、物种丰富度及稻田杂草相对优势度的影响
杂草密度(株/m2) | 物种丰富度(种) | 杂草相对优势度 | |||||
草龙 | 节节菜 | 稗草 | 陌上菜 | 异型莎草 | |||
常规区 | 40 | 12.0 | 0.247 | 0.189 | 0.100 | 0.102 | 0.094 |
稻鸭区 | 2.3 | 5.3 | 0 | 0.259 | 0.271 | 0.089 | 0 |
注:相对优势度表示植物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
(1)采用样方法调查杂草密度时,选取样方的关键是{#blank#}1{#/blank#} .表中杂草密度数值应采用样方调查结果的{#blank#}2{#/blank#}值.表中数据说明稻鸭共作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杂草的密度,从而限制了杂草对水稻的危害.
(2)由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可知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群落中杂草的{#blank#}3{#/blank#} .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blank#}4{#/blank#} 地位下降,而有些杂草的优势地位明显上升,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由此推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对稻田群落的{#blank#}5{#/blank#} 有不同的影响.
(3)稻田生态系统中的{#blank#}6{#/blank#} 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blank#}7{#/blank#} 以促进水稻的生长.鸭的引入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中{#blank#}8{#/blank#}的复杂性,从而使该生态系统的{#blank#}9{#/blank#} 功能提高.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