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人教新课标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综合检测(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材料二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材料三  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斯大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苏俄农民对当时的经济政策抱有什么态度?这一经济政策是什么?

(2)、材料二中,列宁为改正经济探索中的错误,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有什么作用?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斯大林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重视哪一部门?在该部门苏联取得了哪些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联)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经济政策有过哪几次大的调整。反映了其经济探索过程中的什么特点?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三 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力,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应负担的国家义务,……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决议(节选)
材料四 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 多个法令,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
(1)材料一中的“新皇帝”是谁?根据材料一说出他巩固统治的主要措施。
(2)材料二中的“制度创新”指的是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此体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判断,苏俄当时实行了什么政策?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4)结合材料四,说说罗斯福新政有什么特点?它是在什么情况下实施的?
(5)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有哪些认识?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伦斯基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倒台了,新政权立即就要提出正义的和平,把土地交给农民。各地的政权都已转到工人、士兵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的手里。

                                                                                                        ——据彼得格勒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推翻临时政府经过的通告(1917年11月7日)

材料二:  1921年3月,布尔什维克第四次代表大会通过一个决议。该决议主要提到七点:国有工业仍为国民经济之基础;小工业及手工业应得到充分发展;可以自由出卖其制品及承受定购;苏维埃全力支持人民之日常需要品的生产;自由贸易;废除粮食法定价格,实行市场价格;企业可以出租给私人或外资。

                                                                                                                                                                                  ——据1921年列宁《论粮食税》

材料三:  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细致地规划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国家计划力争精确,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钮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嵗仍然是1卢布。

                                                                                                                                                                                         ——据《大国崛起》解说词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