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探究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

实验

药品

制取气体

量气管中的液体

Cu、稀HNO3


H2O

NaOH固体、浓氨水

NH3


Na2CO3固体、稀H2SO4

CO2


镁铝合金、NaOH溶液(足量)

H2

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2)该同学认为实验①可通过收集测量NO气体的体积,来探究Cu样品的纯度.你认为是否可行?请简述原因. 

(3)实验②、③中,量气管中的液体最好分别是  、   .(只选一种)

A.H2OB.CCl4C.饱和Na2C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

(4)本实验应对量气管多次读数,读数时应注意:

①恢复至室温,② ,③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5)实验④获得以下数据(所有气体体积均已换算成标准状况)根据上述合理数据计算镁铝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   .

编号

镁铝合金质量

量气管第一次读数

量气管第二次读数

1

1.0g

10.0mL

347.5mL

2

1.0g

10.0mL

335.0mL

3

1.0g

10.0mL

344.5mL

举一反三

利用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可以测定一条条件下1mol气体的体积,图1中仪器C称为液体量瓶,瓶颈上有110~130mL刻度线.将一定质量的镁带和过量的衡硫酸在仪器A瓶中完全反应,产生的H2将B瓶中的液体压入液体量瓶中,根据液体的体积可以转换成H2的体积

实验步骤:

(1)装配好化学反应气体体积测定仪,作气密性检查.

(2)用砂皮擦去镁带表面的氧化物,然后称取0.100g~0.110g的镁带,把数据记录于表格.

(3)取下A瓶加料口的橡皮塞,用小烧杯加入20mL水,再把已称量的镁带加到A瓶的底部,用橡皮塞塞紧加料口.

(4)用注射器从A瓶加料口处抽气,使B瓶导管内外液面持平.

(5)用注射器吸取10mL 3mol/L硫酸,用针头扎进A瓶加料口橡皮塞,将破酸注入A瓶,注入后迅速拔出针头.

(6)当镁带完全反应后,读取C瓶中液体的体积,把数据记录于表格.

(7)用注射器从A瓶加料口处抽气,使B瓶中导管内外液面持平,记录抽出气体的体积,把数据记录于表格.

重复上述操作进行第二次实验,避免偶然误差.

根据上述实验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室温度:25℃,压强:101kPa.该条件下1mol氢气体积的理论值:为24.5L

(1)连接装置及气密性检查:当A瓶加料口塞上橡胶塞, {#blank#}1{#/blank#}可以确认装置气密性合格.

(2)B中所装液体一般是 {#blank#}2{#/blank#}(填“水”或“品红”).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lank#}3{#/blank#}

(3)实验数据如下:温度:25℃(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

实验次数

m(Mg)/g

硫酸体积/mL

液体量瓶中液体体积/mL

抽出气体体积/mL

氢气体积/mL

计算1mol氢体积/L

1

0.100

10.0

110.0

6.5

X


2

0.115

10.0

121.0

8.0



①上表中X= {#blank#}4{#/blank#} .

②计算1mol氢气体积两次实验的平均值= {#blank#}5{#/blank#} L.

③计算实验误差:(实验值﹣理论值)/理论值×100%= {#blank#}6{#/blank#}.

④引起该误关的可能原因  {#blank#}7{#/blank#} (填字母).

A.镁带中含有跟硫酸不反应的杂质

B.没有除去镁带表面的氧化镁

C.镁带中含有杂质铝

D.所用稀硫酸不足量

(4)许多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偏高(记录数据时已恢复至室温).为此,某化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实验方案提出了两条修正建议:

①A、B瓶的气体中含有水汽,增加的气体体积中所含的水汽,不该计入氢气的体积.

②B瓶中导管(图2中阴影部分VB)内液柱部分在反应后为空气所占据,不该计入氢气的体积.

你认为他们的意见合理的是  {#blank#}8{#/blank#} (合理则填序号,否则填“无”).如有合理之处,请根据下面的数据给出修正的1mol氢气体积的数学表达式.(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

实验次数

m(Mg)

g

硫酸体积mL

液体量瓶中液体体积mL

抽出气体体积mL

B瓶的一段液柱体积mL

水汽体积百分含量

计算1mol氢体积L

1

0.100

10.0

110.0

6.5

VB

a%


1mol氢气体积= {#blank#}9{#/blank#}L(填写数学表达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