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的两套装置测量所制得气体的体积,下面有关这两套量气装置的使用说明错误的是( )
某中学有甲、乙两个探究性学习小组,他们拟用小颗粒的铝铜合金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测定通常状况(约20℃、1.01×105Pa)下的气体摩尔体积(Vm).
(一)甲组同学拟设计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完成实验.
(1)写出装置I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blank#}1{#/blank#}
(2)实验开始时,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再轻轻旋开其活塞,一会儿后发现稀硫酸不能顺利滴入锥形瓶中.请帮助他们分析其原因: {#blank#}2{#/blank#}
(3)实验结束时,生成氢气的体积近似等于: {#blank#}3{#/blank#}.
(4)锥形瓶中残存的氢气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 {#blank#}4{#/blank#}(填“有”、“没有”、或“不能判断”),简述理由: {#blank#}5{#/blank#}
(二)乙组同学仔细分析了甲组同学的实验装置后以为,稀硫酸滴入锥形瓶中,即使不生成氢气,也会将瓶中的空气排出,使所测氢气的体积偏大;实验结束后,连接广口瓶
和量筒的导管中有少量水存在,使所测氢气的体积偏小.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
(1)装置中导管a的作用是: {#blank#}6{#/blank#}.
(2)实验中准确测定出4个数据,如下表:
实验前 | 实验后 | |
铝铜合金质量(g) | m1 | m2 |
量液管(C)体积(mL) | V1 | V2 |
利用上述数据计算通常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Vm= {#blank#}7{#/blank#} .
下列三套(Ⅰ、Ⅱ、Ⅲ)都可以用来测量气体的体积
(1)①装置Ⅰ是化学反应气体体积测定仪,由三部分组成,写出它们的名称A {#blank#}1{#/blank#}B {#blank#}2{#/blank#}C {#blank#}3{#/blank#}
②用化学反应气体体积测定仪测定1mol 氢气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温度:25℃压强:101.3Kpa
实验 次数 | 镁带质量 (g) | 硫酸体积 (mL) | C瓶中液体体积(mL) | 抽出气体的体积 (mL) | 氢气体积 (mL) | 计算1mol氢气体积(L) 两次实验的平均值(保留一位小数) |
1 | 0.120 | 10.0 | 119.3 | 8.0 | ||
2 | 0.112 | 10.0 | 115.7 | 6.2 |
实验温度下,氢气的气体摩尔体积为24.5升,则实验的相对误差为 {#blank#}4{#/blank#} .
③导致这个实验产生误差的原因是 {#blank#}5{#/blank#}(填编号)
a.镁带中混有铝 b.镁带称量时没有用砂皮擦去氧化膜
c.液体量瓶读数时俯视 d.装置漏气
(2)某同学用装置Ⅱ测定常温下1mol二氧化碳的体积其中Y型试管A为反应器,B中量气管的构造和滴定管类似,C为水准管.提供试剂:碳酸钙固体、碳酸钠固体、盐酸、硫酸溶液
由于CO2能溶于水,若B中装水,则测定结果往往 {#blank#}6{#/blank#}(填“偏大”或“偏小”或“不确定”),因此B管中所装液体是 {#blank#}7{#/blank#},若实验时我们选择的酸是硫酸,请写出反应的原理 {#blank#}8{#/blank#}.
(3)相对于装置Ⅰ、Ⅱ,装置Ⅲ测量气体的体积时精确度不高,请写出一条理由 {#blank#}9{#/blank#}.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下列实验研究.如图I所示(导管出口高于液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测量收集到气体的体积必须包括的几个步骤:a.调整量筒内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b.使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c.读取量筒内气体的体积.这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blank#}1{#/blank#} (请填写步骤代号).
②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时,如何使量筒内外液面的高度相同? {#blank#}2{#/blank#}
(2)在图I中利用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为了得到二氧化锰,实验完毕将图I中的试管冷却后,把剩余的药品倒入烧杯中加水溶解,再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得到纯净的二氧化锰.“过滤”装置中使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有. {#blank#}3{#/blank#}
(3)图II是实验室制取TiCl4的装置.四氯化钛是无色液体,沸点为136℃.它极易水解,遇空气中的水蒸汽即产生“白烟”(TiCl4+H2O=TiOCl2+2HCl).在650℃~850℃下,将氯气通过二氧化钛和炭粉的混合物可得到四氯化钛和CO气体.
①A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blank#}4{#/blank#}
②B装置中的试剂及其作用是 {#blank#}5{#/blank#}, {#blank#}6{#/blank#}
③D装置中冷凝水的方向为 {#blank#}7{#/blank#} 进 {#blank#}8{#/blank#} 出(填字母)
④请指出此装置的缺陷和不妥之处
编号 | 装置的缺陷和不妥之处 |
a | {#blank#}9{#/blank#} |
b | {#blank#}10{#/blank#} |
… | {#blank#}11{#/blank#}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