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金华义乌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

(2)、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①非宁静无以

慢则不能励精

成枯落

④以陛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及卒,如其所言。

(4)、甲文中有“非淡泊无以明志”一句,请从乙文中找出表明诸葛亮“淡泊”的相关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请敬畏规则
                                                                                                                                      罗 西
        ①中国人往往敬畏权威,但是漠视规则或者信奉潜规则。
        ②不遵循规则的人好像很拽,其实很苦、很累,因为一直要寻思“不走寻常路”!
        ③我常常站在十字路口犯傻,红灯当前,有时只剩下我一个人“不敢”闯红灯。有一次,一辆标有某执法单位的小车闯红灯,当它傲慢地与我擦身而过时,我指了指红灯说:“看到红灯了没有?”那司机居然要停车下来揍我,结果把遵守规则的我吓跑了,他们一车人气势汹汹的,我可不吃眼前亏。
        ④可悲的是,觉得最拽就是敢于不守规矩的中国人很多,敢于不守规矩也是很多国人唾沫横飞吹牛的资本。
        ⑤有个“海归”朋友告诉我说,在美国,公司作决策时,往往有许多不同意见,大家吵得不可开交,甚至一地鸡毛,但是一旦规则定了下来,不管是哪一派都心服口服地百分百去执行;相反,在国内,在讨论方案的时候,大家好像和气一团,没有争议,可是一旦新规则定下来后,有人就故意找茬不合作,来阴的与规则作对。
        ⑥从最简单的“排队”这一社会规则看,不管是在银行、医院、车站、机场,甚至火葬场,总有人“插队”,大家喜欢“挤挤”一堂,“乱”中取栗,不排队或者插队不觉得这很羞耻,反而在很多人心里是“能干”、“机灵”、“厉害”的代名词。
        ⑦很早以前,读过这样一段文字:夕阳西下,旅游团一行乘车从澳大利亚墨尔本出发,赶往南端著名的菲利蒲岛看企鹅归巢的美景。车至途中恰逢一场大型车赛刚刚散去,迎面蜂拥而来大批的车队。这是一个左右极不对称的车道,一边是光光的道路,从北向南开的车只有我们一辆;一边是密密麻麻数以千计的车队,多是爱炫耀的车迷。没有警察也没有监视器,有的只是车道中间一道毫无约束的白线。然而,对面驶来的所有车辆没有一辆越过中线,没有一个“聪明人”试图去破坏这样的秩序……如此场景凸现了人们自觉遵守规则之美。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之美。
        ⑧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毁于一炬,让人痛心疾首。突发的火灾把一名普通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他在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后,终于作出一个勇敢的选择。原来在这之前,他违反图书馆纪律,悄悄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阅读完后再归还。突然之间,这本书成为稀世珍本。该学生怀着不安的心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门,说明理由后郑重地将书还给了学校。校长先是表示感激,并对学生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然后就把他开除出校。赏罚分明,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⑨对此,很多人表示不解,但是校长不作解释,他只亮出哈佛的理念:让校规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在规则面前,他们遵循的是人人平等,要公平就必须敬畏规则。有序的文明社会,必须有各种规则来保证。敬畏所有光明正大的规则,就是尊重公平、效率与我们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人还不懂得真正的自由,因为中国人还没有真正懂得规矩。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不曾遥远的欢笑

    在当代中国人中,出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的童年游戏最为丰富多彩。尽管物资极其匮乏,但游戏似乎无处不在:滚铁环、丢沙包、跳房子、荡秋千、跳皮筋、打弹珠……一根树枝、一条绳子、一支粉笔便能成为道具,简单、随意而贴近自然,传统的乡土文化也随着游戏中的歌谣、口诀得以传承。

    一个个经典的游戏,使孩子们的天性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和释放,也成为他们日后宝贵的精神寄托。然而,越来越多的传统游戏随着电视和网络的普及,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成为永远的回忆。

    20世纪80年代,电视逐渐进入中国城市的千家万户,同时,花样层出不穷的玩具牢牢吸引住孩子们的眼球,“80后”不再像父辈那样迷恋于在户外疯跑,而是把更多时间花在与电视和玩具的独处上。即使与玩伴们一起,群体游戏的种类也越来越少,局限在玩具、游戏机等方面。随着电脑、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越来越频繁的更新换代,上网成为大多数儿童首选的娱乐方式,“90后”、“00后”的童年多与“植物大战僵尸”、“保卫萝卜”等热门网络游戏相伴,传统游戏的空间几乎完全被虚拟空间挤占。“户外的童年”几乎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屏幕里的童年”。

    尽管与传统游戏相比,电子产品迅速发展带来的多样化信息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知识,但我们必须直面与之相伴的而来的——童年的“失落”。传统的童年游戏多无目的,简单而纯真;而在虚拟空间中,由于网络传播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尺度越来越宽泛,游戏的性质也越来越趋于成人化、功利化。这些游戏通常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并且无法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综合评判,而只是通过简单的“加分”、“升级”等方式,使他们获得虚拟“地位”的增长,这种模式化的“激励”方式实际上没有将孩子当作有个性的主题对待。同时,由于缺少同伴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孩子们很容易陷入孤独、无助、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基本的交往能力等困境。更不用说,长期缺少应有的户外运动和大量接触电子产品,将大大降低孩子们的身体素质。

    传统的童年游戏的衰落令人惆怅和惋惜。从根本上看,这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乡土文化和“院落文化”的改变所造成的。20世纪80年代之前,在农村,以及住宅商业化之前的城市,人们共享着大量的户外空间,这种居住环境方便孩子们随时能与周围的同伴接触,形成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今,随着乡村的城市化,以及城市住宅的商业化、高层化和封闭化,原来的“院落”逐渐消失,每个家庭都成为相对独立的小团体,更加注重私密性,邻里之间的关系相互疏离,孩子们的也因此失去了同伴们一起进行户外游戏、群体游戏的空间,不得不在相对隔绝和单独的环境中通过虚拟游戏打发童年时光。

    游戏是儿童最纯洁的精神产物,是儿童最基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尽管我们不得不承认,那种快活而大胆的“狂欢式”童年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今天孩子所处的环境正在走向另一个极端——使他们的童年尚未真正开始便要逝去。或许,再次适当地进入传统游戏,能帮助孩子们挽回童年,带给他们真正的欢乐、自由、满足和平静。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