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恩格斯

    图1                          图2                        图3

    材料二: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材料三:

    航海家时间
    迪亚士1487年
    哥伦布1492—1504年
    达·伽马1497年
    麦哲伦船队1519—1522年
    (1)材料一中的“他”和三幅图片中的哪幅图对应?“中世纪”和“新时代”分别代表哪一个社会发展阶段?
    【答案】
    (2)材料二中恩格斯所说的“变革”最早兴起于何时何地?其核心是什么?
    【答案】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出最早开辟新航线的两个国家。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人是谁?他航行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4)三则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答案】
    【考点】
    【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52次 +选题

  • 举一反三
    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来往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

    材料三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的?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科技进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表现。

    (4)根据材料四的三图,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返回首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