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段考试卷(空中课堂)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两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两个时期改变组织的方式分别是(   )
A、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举一反三
中国史学源远流长,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记载了自黄帝到汉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也叙述了汉朝周边各民族如朝鲜、匈奴和中亚、南亚各地的史实。全书以编年叙事的帝王“本纪”为纲,以人物“列传”为主体,被称为“纪传体”,成为后来历代官修史书的正宗。司马迁以儒家的历史观为宗旨,在前代深厚的历史学积淀基础上,坚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著史原则,常常表达自己对于历史现象的认识甚至疑惑。《史记》充分利用各类先秦文献、汉朝政事档案等,客观、如实地叙述史实,并佐以司马迁的游历见闻及民间传说,力求“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摘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简史》展现了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的历史。《简史》讲清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艰辛探索、最终找到正确道路,从而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历史;讲清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党带领人民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讲清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找到、坚持并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讲清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历史。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邵建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要求君主做到“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明主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他主张颁布成文法,使法令成为判断功过行使赏罚的标准和上下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人们“不可以须臾忘于法”,要求改变“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习惯。不管卿相、将军、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商鞅变法实施后,“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摘编自段战平《商鞅变法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

材料二 自从清政府通令各省兴办学堂以后,“天下知朝意向西学,哄然改书院,卖积谷,加亩捐。凡天下有血气者,莫不以办学为先务矣”。到1911年改设、新建学堂达52500所,学生达156万人。科举制度的废除,在客观上为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扫除了一大障碍,1901年以前全国留日学生不过一、二百人;1903年达1300余人;1905-1906年又增至8000人到辛亥革命前夕“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德国派遣留学生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邓亦兵《论清末“新政”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 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点,我希望宣传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我们采取的所有开放、搞活、改革等方面的政策,目的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我们允许个体经济发展,还允许中外合资经营和外资独营的企业发展,但是始终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

——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1985年3月7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起,中央人民政府开始执行“一五计划”,贯彻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同时并举的方针。……1956年1月15日,距农历春节差不多还有一个月,天安门广场却显得比春节还要热闹。首都数十万人在这里举行集会,庆祝北京率先进入社会主义。随即,全国各大中城市也相继举行同样的集会,宣告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这意味着,在中国大陆,大规模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序幕即将拉开。……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指标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一大批中国过去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开始一个个建立起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有所提高。

——摘编自罗平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

材料二  现代中国的农村改革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这次改革由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开始,……这一制度的广泛推行,使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深刻地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张海荣《包产到户责任制的历史变迁》等

材料三  中国改革是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摘编自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