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1)、用自己的话概括以上三段的主要内容。

(2)、在学习方面,母亲是如何要求我的?

(3)、在做人方面,母亲又是怎样训导我的?

(4)、从哪些地方看出母亲既是“慈母”又是“严师”?

(5)、体会下列语句所包含的情感。
①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②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一个馒头
      ①十三岁那年,我顺利地考进离家二十多里的县三中,成了母亲最大的骄傲。那时,父亲还是大山里的一名伐木工,为节约开支,他数年难得一次省亲,贫寒的家境使母亲也愈发省吃俭用艰苦度日。
      ②那是一个霪雨霏霏的深秋的一天,当父亲兴冲冲地踏进院坝时,母亲的眼眶一下就湿润了。接过父亲的行囊,母亲就发现了那个白面做成的馒头。
      ③这是父亲路上吃剩下的干粮。对于当时以玉米、红薯为主食的我家来说,白面馒头无疑是一种奢侈的享受。母亲走进灶屋,在点燃茅草给父亲烧洗脸水的同时,将蒸笼也放在了锅上……看着锅上四溢的热气,母亲喜盈盈地从房里拿出几块干净的纱布,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好那香气扑鼻的馒头,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 , 头顶一块蓝花布就向二十里外的县城走来。
      ④走到学校,已是下午。整齐的校舍、琅琅的读书声使大字不识的母亲顿生敬畏。蹑手蹑脚,屏息而行,母亲沿着每一间教室寻找心爱的儿子。几乎走遍了整个学校,她终于看见了正在上课的我。许是怕老师呵斥,母亲哈着腰,从窗户上露出半个脑袋,一边用手向我比划,眼睛又怯怯地瞅着老师。半个脑袋、奇怪的手势和母亲颇为滑稽的眼神立即吸引了同学们好奇的目光。
      ⑤就这样在窗口呆了好一会儿,在老师背过身写板书之际,母亲突然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动作。她直起身,从怀中掏出那个雪白纱布紧裹的馒头,从窗外迅速向我掷来。“咚!”因用力过猛,馒头掠过我的头顶砸在了前面同学的课桌上,随后又一骨碌滚在了地上。当沾满尘土的纱布一层层散开,那个干干净净的馒头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时,教室里哄然而起的笑声瞬间刺痛了我的耳膜。
      ⑥面对老师严肃的询问,母亲慌张地说:“我,我来给娃送个馒头。”在我那些生活颇为优裕的城里同学听来,这样的回答无疑是一种荒谬的笑料——走几十里路就为送一个馒头?看着他们前仰后合地笑个不停,憨厚的母亲全然不知所以,竟还怀着敬意频频向她心目中的“秀才”们点头。母亲补丁缀补丁的衣服、头上已歪斜的蓝花布和这种尴尬的神态再次掀起了他们的笑浪……在这一阵紧似一阵的笑声中,我的自尊被践踏得支离破碎。
      ⑦拾起馒头,我快步走出教室,拉起母亲就向操场走去。此时,我丝毫没有感到馒头上尚存的体温,没有注意到每间教室窗下湿漉漉的泥脚印,更没有看到母亲眼中那慈爱的目光!站在操场边,我气急败坏而又语无伦次地向母亲大喊大叫:“哪个要你到学校来?哪个要吃你的臭馒头?看看你这一身泥,活像戏台上的小丑,真是丢人现眼!”说着,我奋力一抡胳膊,那个尚热的白面馒头画了一道美丽的弧线,飞出了学校的围墙。
      ⑧母亲没有说一句话,慈爱的笑容僵硬在她满是皱纹的脸上。母亲嘴角抖了半晌,却终归没有吐出半个字来。最后,她缓缓转过身,一溜一滑地向校外走去。不知何时又下起了雨,濛濛烟雨中,母亲低着头,背脊佝偻如弓,随着蹒跚的步伐,那块歪斜的蓝花头布飘悠着,渐渐湿润了我的视线……
       ⑨至今我也不知道,母亲怀揣着馒头是怎样一步一滑走到学校的,当年我无情扔掉的那个馒头到底对母亲造成了多大的伤害,但我知道在回家的路上,有两条小溪、三道山梁和二十里曲曲弯弯的泥泞山道……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鲜花不会介意破花盆

      ①我家的房子就在医院门诊部对面,我们住在楼下,楼上出租给那些来医院看病的人。

      ②一个夏天的晚上,我正准备晚饭,外面传来了敲门声。我打开门,看见了一个长相可怕的老年男人。“天,他比我8岁的孩子高不了多少。”我盯着他干瘪蜷缩的躯体心里想。更可怕的是他的脸,肿胀扭曲,黝黑并且粗糙。然而,他的声音是愉悦的,他说道:“晚上好,我过来看看你这儿有没有房间可以住一晚上。我今天早上从东海岸过来就诊,要到明天早上才有回去的客车。”

      ③他说,他从中午就开始寻找住处却没有成功,好像所有人都没有房间。“我猜想是因为我的脸……我知道它看上去挺可怕,但是医生说再治疗一段时间……” 有那么一会儿我犹豫了,但他接下来的话说服了我:“我可以睡在门廊的摇椅上,客车早上走得很早。”我告诉他我可以给他找张床,但要放在门廊里。我回到里面,继续做好了晚饭,当我们要吃饭时,我问那位老人是否要跟我们一起吃。“不,谢谢,我已经吃得很饱了。”

      ④收拾完餐盘,我走到门廊跟他聊了几分钟。很快我就发现,在他那瘦小的身体里容纳着的是一个宽广的心灵。他告诉我,他靠打鱼的收入维持着女儿、女儿的五个孩子以及她那终生残废的丈夫的生计。他告诉我这些时,语气中没有丝毫的抱怨。事实上,他在说每一句话之前都会首先感谢上帝的赐予。他对痛苦没有伴随着自己的疾病——很明显是一种皮肤癌——心怀感激。

      ⑤睡觉前,我在孩子们的房间里给他支了张帆布床。第二天早上,当我起来的时候,床被整齐地折叠了起来,那个瘦小的老人在门廊里。他谢绝了我的早饭,但就在离开之前,他踌躇着说:“我下次来就诊时还可以过来住吗?我不会麻烦你很多。”他停顿了一会儿接着说道,“你的孩子让我感觉像在家里一样。”我告诉他,我们欢迎他再来。

      ⑥他第二次来我家时,是早上7点多。他还带了一条大鱼,还有一个我所见过的最大的牡蛎。他说他是当天早上刚剥的壳,这样牡蛎才能很新鲜。我知道他得赶早上4点的汽车,所以很难想象他要起多早,才能做这些事情。

      ⑦接下来的几年,他经常在我家过夜,从来没有一次没带给我们鱼、牡蛎或自己种的蔬菜。其他时间,我们会经常收到邮包。想想他为了邮寄这些东西要步行3公里,想想他挣的那点儿钱,我们更是加倍感激。

      ⑧当我收到这些礼物时,我常常会想到他第一次离开我家的那个早上,隔壁邻居唠叨的那些话:“你昨晚留宿了那个丑陋的男人?我把他赶开了!留宿这种人会吓跑其他客人的!”但是,我们一家都对能结识他心存感激,从他身上,我们学会了心平气和地接受磨难,我们也学会了珍视生命中的美好。

      ⑨最近,我去朋友的温室参观,她带着我观赏鲜花,我们走到了其中最美的一株——一株盛开的金菊前。让我大吃一惊的是,那株金菊生长在一个满是凹痕,锈迹斑斑的铁桶里。

      ⑩朋友解释道:“我的花盆不够了。我深知这株花的美丽,我想它不会介意生长在一个旧桶里面。”朋友肯定想知道为什么我会笑得那么开心,那会儿我正在想象天堂之中的一个场面:“这是最美丽的一个,”上帝走到老渔夫那令人赏心悦目的灵魂跟前,他也许会说,“他不会介意生长在这个卑微的躯体里的。”

 (选自《时代青年•哲思》有删节 李佳 译)

文学作品阅读

【文化之旅】课本剧改编

阅读下面选文,请以编剧身份,从情节、对话、舞台说明、现场演绎角度进行改编。

除岁(节选)汪曾祺

①守岁烛的黑烟摇摇的,像一条小水蛇游进黑暗里。烛泪漓漓淋淋的流满了锡烛台的周身,发散着一种淡淡的气味,烛焰忽大忽小,四壁的光影也便静静的变化着。

②想不到适当的事情做,我移移坐在椅子里的屁股,轻轻地嘘出一口气。父亲抬起头来看了我一眼。

算盘珠子刷溜的响着,薄薄的关山纸一张一张的翻过。

③真的,过年了。

④ “还好,亏不了多少,够开销的了。”【甲】父亲……
 

设计意图:从上下文看,父亲对于当下的社会现状是并不满意的,此时父亲谈到无力改变的现状,心清是无奈与气愤的。利用“凉茶”这个道具,“ 倒”“用力打”“泼”等动词将父亲的不满具象化。


       ⑤父亲少年时节完全是个少爷,作得好诗,舞得好剑,能骑人不敢近身的劣马,春秋佳日常常大醉三天不醒,对于生业完全不经意。现在却变成一个老老实实的生意人,教人简直不能相信。我凝视壁上挂着他的照像,想寻出一点风流倜傥的痕迹。

⑥“一到天明,你等着瞧吧,多少字号要在公会的名单上勾去了。广源,新丰,玉记,……船多不碍港,客多不碍路,兔死狐悲,要是有点办法,谁不愿援之以手,然而自顾都不暇了,只好眼睁睁看着一爿一爿的不声不响的倒。

【示例】父亲说着一手抓起茶杯,把杯内的残茶往嘴里倒,大概茶早已凉透了,他用力打了个寒噤,把茶都泼在痰盂里。

⑦炮声又紧了,纸窗沙沙的抖了一阵。也辨不清是敌人的,是我们的。夜来,炮声就没停过,不过到紧的时候才教人一惊。

⑧“这次是抗战,抗战,我们难道不明白吗?为了抗战,商人吃点苦是应该的,只是——”【乙】父亲…….

⑨“写春联吧,年,总是要过的。墨已经研好了,在架子上茶杯里,你拿来渗点水,燉在脚炉上,写春联的墨要熟,才有光。炉里该还有火,三十夜,要彻夜火烈。纸——怎么‘万年红’买不到?这是本城出的啊!没有就将就省用吧。”【丙】父亲……

⑩“大门后的联字换换,就用‘频忧启瑞,多,——多福兴邦’。”“福?”“福。大年下,用个‘难’ 字让老太爷看见要不高兴。”“那,‘忧’字为甚不换一个呢?”“忧总是忧的,难道不忧么?只要能启瑞就好。哈哈。”

⑪夜深了,寒气愈重了,我拨拨火盆里的炭。“不行,一会儿就要支不住了,你去再搬点炭来加上去,回来,索性拿壶酒来。”

⑫“喝,我久不同你喝了,今天不是个平常日子,我们爷儿俩守守岁,来,干!”

⑬我的杯子停在敲门声里。父亲掀开棉帘,我拿了蜡烛站在门旁,屏着气听着,心里不免有点忐忑,等待着甚么事发生。

⑭门环又响。“哪个?”“是我。”“哦,是远翁,有甚么事?进来坐吧?”“不,不,不,我这就要走,你门上封着元宝,怎能开,你不用开,不用开。”“有甚么要紧事吗?前线上怎样了?”“很好,前线上,冲过去二十几里,扎到小杨村了,小杨村离麒麟壩还有四十多。我就要去,跟王团附一块去,把慰劳品带到团部,一天亮就走。”

⑮远翁顿了顿,提高声音继续说道:“你知道收上河一带稻子的是谁?”“谁?”“陈国斌,全是替敌人收的。”“陈国斌?是去年春上被驱逐出境的?”“是他,汉奸!”“现在怎样了?”“逮到了,他正想把稻子偷运过去,由湖里。在杨林溏就擒的。所有囤粮,全部搜到,明春是没大问题了。我已经在拜年片上写明叫同业能支持的还是支持,市面要紧。”“对,市面要紧。”“我大概得过两天回来,这事得拜托您。”“当然,当然。”

⑯“怎么样,你今年?”“还好。”“你是百节之虫①,——”“见笑,见笑。”

⑰“哈哈哈哈”,门里门外一片笑声。一种压抑不住的真正的笑。

⑱“干。”

⑲“干。”

⑳父亲和我的眼睛全飘在墨瀋未干的春联上,春联非常的鲜艳。一片希望的颜色。

一九四一年三月十三日稿

【注释】①百节之虫,死而不僵。俗语,意思是指百足虫被斩断,也还会爬行,不至僵死。比喻有雄厚实力的权势门第,虽然衰败,还不至彻底死亡。

 八(1)班同学在班级语文学习活动“读文知人”中搜集了资料,设计了以下任务,请你完成。

材料一

安贫述(其二)

明末清初·李渔

    读书求富贵,大失古人心。古来成名士,强半由山林。时至不得已,才出为商霖。商霖亦难为,早久多灾祲。有施无所济,徒然负胸襟。不如安我贫,抱膝成孤吟。有山不期高,有水勿务深。但求远市塵 , 不为尘俗侵。林宽宜盛署,屋小耐天阴。枕上闻啼鸟,花间鸣素琴。闲来理残编,悠然自古今。所得亦已奢,胡为计浮沉。纷纷罹患儿,尽为多黄金。

    ——《李渔全集·第一卷笠翁一家言诗词集》

材料二

游琅琊山记(节选)

元末明初·宋濂

    洪武八年,皇上以太子暨诸王久处宫掖,无以发抒精神,命西幸中都,沿道校猎,以讲武事。濂时奉诏扈从。十有二月戊午,次滁州驿,濂请游琅琊山,皇太子欢然可之,即约四长史同行。遂自驿西南出,过平皋约三里所,望丰山盘亘雄伟,出琅琊诸峰上。居人指云:山下有幽谷,地形低洼,四面皆山,其中有紫微泉,宋欧阳公修所发。泉上十余步即丰乐亭,直丰乐亭之东数百步,即醒心亭。由亭曲转而西入天宁寺。今皆废,惟凉烟白草而已。濂闻其语,为怅然者久之。复西行约三里许有泉泻出于两山之间分流而下回让泉,潺潺清澈,可鉴毛发。傍岸有亭曰“渐入佳境”,今已废,惟四大字勒崖石间。沿溪而过薛老桥,入醉翁亭。亭久废,名人石刻颇伙,兵后焚炼为垩④尽。

    【注释】①祲 jìn:不祥之气,妖氛。②市塵 chén: 喻指城市的喧嚣。③扈从:随从。④垩è:白土。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