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面的课内语段,完成后面问题。
                                                                                        最后一课(节选)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下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他(韩麦尔先生)写出的“法兰西万岁”饱含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2)、画线句子采用了哪两种描写手法?这样的结尾好在哪里?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手间有温暖

张小平

    那年,他新到一家高级点心专卖店打零工。

    这天,进来一位落魄的男子,哆嗦着摸出几张皱巴巴的钞票,说要买一个豆沙包。他摇了摇头正声说道:“本店只卖高级点心,你还是到其他店去看看吧!”

    一旁的店主赶忙插话,对那位男子客气地说:“能麻烦你稍等等吗?我亲自给你做!”说完,店主引带男子坐下,待到做好包子再恭敬地勾着手将它递过去,深深鞠了一躬:“十分感谢您的光临。”

    他愣愣地看着男子离开,不解地问:“他不过是来买包子,您为何还要亲自接待?”

    “我不想失去任何顾客。”店主友善地笑,“平常来咱店的大多是有钱人,可他显然没多少钱,进到店里该要下多大的决心呀?我接待好他,不就还顺便成全了那颗渴望被鼓励的心吗?”

    一席话,令他惊诧不已,这才知道,原来善待穷顾客,伸出手为他们窘迫的需要服务,不仅是做成了生意,还能送出一份特殊的温暖。

    后来,他进了大公司上班。那次生意谈得很顺利,主管让他去买一批格子衬衣送给一群客户,他疑惑地问:“为什么不买素面衬衣?我注意那个客户经理好几天了,他可一直都穿素面的呀!”

    主管呵呵地笑:“我倒是留意了其他客户多日,他们都偏好穿格子衬衣呢。”

    格子衬衣买回来,主管领着他一件件地摊开,毕恭毕敬地送到客户的手中。

    第二天,他发现,除了经理依旧穿着素面衬衣外,其他客户都已换上了新送的格子衬衣。“经理通常把生意看得很重,所以不会把我们送的礼物太当回事,而下属则不同。我们按他们的喜好送礼就能打动人心呀!”主管一本正经地说。

    他愕然。原来以礼相待职位低的客户,用心去满足他们的需求,就能制造出更深意义的感动。

    如今,他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在办公室,他递交文件给员工时,总要不自觉地先转动双手,将文件倒过来,然后再递给对方。有位女职员注意到这个细节,忍不住问,您为何要这样送文件呢?他憨憨地笑,说:“这样文件传到你们手中时,就是正的呀。”

    从不曾想过,日常中伸手去传递物品,这个平常而细小的动作,在赋予了善意和体贴后,竟然可以演绎出这么多的感动!

    一念之间百花开。或许,只要我们意识到关爱弱者、体恤贫困者是一种责任,一种美丽,哪怕在一只手到另一只手之间,也能传出融融的情意,汇成别样的温暖,直通心灵深处。

选自《青年文摘》2011年10期,有改动。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1米45的佐罗

朱成玉

①男孩崇拜佐罗,喜欢看一切和佐罗有关的电影和画报,买佐罗的面具,像佐罗一样击剑,他想长大以后能像佐罗一样行侠仗义、打抱不平。男孩总嘲笑他那个矮得有些离谱,还略微有些踮脚,像得了侏儒症的父亲。连邻居家的狗也是欺人的,见到别人不咬,偏偏见到他的父亲便格外叫得凶,仿佛要把他撕碎似的。每次,父亲都会很狼狈地躲着那条狗。父亲的懦弱让男孩对他更加瞧不起了。

②从幼儿园开始,他就不喜欢父亲送他上学,总是让妈妈送。偶尔父亲送他上学,也是刚到校门口便远远地躲开。有时候被眼尖的同学看见,问他那个人是谁,他就有些脸红,支吾着说是他家远房亲戚。

③男孩渐渐长成天不怕地不怕的楞小子,刚进中学就开始打架斗殴,替班级里的女生出头,和那些来学校闹事的社会上的小混混们打架,经常是鼻青脸肿地回来,女生们却欢呼雀跃,他是女生心目中的英雄。

④有一天傍晚,男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等来了生命中让他热血澎湃的时刻:一个女人遇到了劫匪,而那个劫匪手里还拿着一把刀。他下意识地从路边拿起一根棍子,挡住那个劫匪的去路。面对凶神恶煞、手持尖刀的劫匪。

⑤他的心里第一次有了惧怕,但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劫匪从自己的眼皮底下溜之大吉,那样他的一生都会留下阴影,因为他是行侠仗义的“佐罗”!他咬了咬牙,战战兢兢地不肯让路。劫匪被惹急了,拿着刀子冲了过来。让他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只见一个黑影以闪电般的速度冲了过来,把那个劫匪撞翻在地,劫匪还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刀子已经被夺了下来,就被反手按在了地上。呆愣在那里的男孩忽然听到那人喊:儿子,快过来帮忙。这时他才看清,这个英勇无比的人,竟然是他的父亲。

⑥原来,父亲看他回家晚了,有些担心,就顺着这条路来迎他,没想到来得及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赶来的警察们有些不敢相信地看了看他们,想不明白眼前这个1.45米的人是怎么制服这个彪形大汉的。父亲说:“管不了那么多了,我怕他伤害到我的孩子,所以就拼了命。”

⑦劫匪被警察带走了,父亲却一屁股坐到地上,早已吓出了一身冷汗。却不忘冲着他打着胜利的手势,憨憨地笑着。他看到父亲嘴角出很多血,扑了过去,跪在那里帮他擦干。他第一次那么心疼他,也是第一次感受到父亲的勇敢。

⑧当孩子遇到危险的时候,每个做父亲的都会像佐罗一样挺身而出。因为爱,每个父亲都会是佐罗。男孩从此不再打架斗殴了,因为他知道,那并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里,包藏着深深的爱。就像父亲,那矮矮的单薄的身体里,却深藏着宽阔的海洋。

⑨他开始敬仰和爱戴他的父亲,这个只有1.45米的佐罗。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小题。

明前茶

①枇杷园的中央,有一块空地,老祝捐出的十棵枇杷树,就围绕着这山间少有的平整之地。认养枇杷树的城里家庭,周末会来打望“我家的枇杷树”,这是他们帮扶村小孩子的一种方式。

②老祝年轻时,曾在村小当代课老师,后来因为文凭不够,不得不从教师岗位上退下来,承包枇杷园作为新的事业打拼。这行他做得很成功,自从栽种树苗,他就仿佛拥有侍弄枇杷树的金手指。“枇杷昔所嗜,不问甘与酸。黄泥裹余核,散掷篱落间。春风拆勾萌,朴檄如榛菅。一株独成长,苍然齐屋山。”老祝觉得范成大这首诗就是在形容自己的山中岁月。苍苍枇爬树,很快就高及屋顶了,枇杷越结越多,富裕了的老祝,就想着为村小做点事:买些书本,添一副篮球架。他还打算用这笔钱,替村小的孩子置办演出服与道具,因为六年级有个姓朱的孩子有做导演的天分。

    批注

③去年暑假,这小子自己写剧本,与三位同学在晒场上表演,把外出打工的父母与留守奶奶对娃儿教育上的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了扮演戏中的奶奶,孩子拿出了自己积攒已久的压岁钱,买了灰白的假发。在他身上,老祝看到了自己少年时那股要把一切事情都做成的心气儿。老祝也看到了台下的奶奶,那泼辣的老妇人一边痛骂孙子歪点子一箩筐,一边却笑出了眼泪,频繁地用手背去擦。与孙子朝夕相处的这十二年,奶奶只感受到生活的沉重负荷;那天,她却忽然感受到了孩子像枇杷树一样成长的生命力以及他热辣的回报。孩子的才华,就像飞溅的枇杷汁,让顽固的奶奶皱起了鼻子——她被酸到了,也被甜到了。这股劲儿,一直冲到了奶奶的鼻腔和眼眶,让她且喜且叹,且愁且笑。

④老祝被这一幕深深地感动了,想要为这孩子提供一点方便。他当然也可以把卖批把的钱直接捐出来,可转念一想,枇杷树每年的收获,也是一种期待与冒险。如今的城里人就喜欢猜测与冒险,开启一个认养枇杷树的盲盒计划可能更有吸引力。老祝被自己的新点子逗笑了——如果,一棵果树能吸引城里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一起来嗅见山野的气息,体会农桑的辛苦,吃到现摘的枇杷;或者,见一见泥鳅一般黑且机灵的“朱导”,与之合演消夏之戏,也未见得不是一件好事。

⑤就这样,去年10月,老祝在微信上开卖“枇杷盲盒”:预付1600元认养一棵树,来年这棵树上所有的枇杷都是你家的了;若是风调雨顺,一棵树最少能结两百斤枇杷呢;树可一家认养,也可由几家共同认养;认养枇杷树的收入,将作为善款捐给村小。老祝有点私心,他想把这笔收入的20%用于“朱导”的梦想,帮他成立山里的第一个戏剧社。老祝期待这能勉励这个孩子,让他未来无论从事哪个行当,都保有一点世俗之上的精神生活。

⑥26个城市家庭,认养了十棵枇杷树,拉了一个微信群,自称“枇友”。冬去春来,老祝教他们疏花、疏果。这些农活,都要搭起梯子,钻入枇杷树浓密的树冠中,或以猴子捞月的身姿,或以熊猫横卧之憨态,伸长手臂和剪子艰难地干。令老祝惊讶的是,就像“朱导”这样的“赤脚大仙”爱玩阳春白雪的戏剧一样,养尊处优的城里人对爬树疏果这样的事,也干得兴致勃勃。

乌鸦鸟最爱枇把树,啄食几口枇吧,就能在树梢上亮嗓鸣唱;城里人也爱枇树,搭起几顶账整,就能在树下吃着批巴,喝着凉茶倾听鸟语风吟。“吱--呀”忽然加入的一声清透鸟鸣,惊飞了乌鹑的得意,它拍着翅膀一边搜寻一边卖弄华丽的转音,却怎么也找不着、逼不走那后来者。乌鹩困惑地摇动尾翼叹气,城里孩子在望远镜中瞧见了,窃笑不已。老祝也笑了,“朱导”噙着自制的叶笛欢鸣着从枇杷树枝权间探出头来。这孩子是这里的常客,摘枇杷,烤枇杷,熬枇杷膏,这些小技巧,就没有他不会的。

批注

句式对称,长短结合,将乌鸟和城里人对应着描写,活泼而齐整。描绘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传递出愉悦惬意之情

⑧世间的孩子无需撮合就能成为朋友。不多时,白色帐篷里就传来了孩子们的笑闹声、斗嘴声。城里孩子与乡间少年似乎达成了某种竞赛的规则,不知是谁起头,他们开始以清亮的童声,如溪水般欢脱地淌出诗情:“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火树风来翻绛焰,琼枝日出晒红纱。”老祝想起来了,这正是白居易的《山枇杷》

⑨暖风熏人,剥一只枇杷,汁水的甜蜜入口入心;耳畔,孩子的吟诵与笑声,入耳也入云。老祝笑得合不拢嘴,他的盲盒里,期待开出了希望之花。

 (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紫色葡萄慈父心

卫宣利

①小院里有棵葡萄树,是父亲在我双腿瘫痪后的第二年栽下的。栽树的时候,父亲把我推到院子里,一边挖坑,一边告诉我,葡萄树是有灵性的,种的时候许个愿,如果能实现,它就能长得旺盛。父亲说:“许个愿吧!”就这样,我们父女俩把美好质朴的心愿寄托在了小小的葡萄树上——希望我能够尽快好起来,

②父亲伺弄葡萄树的精心和殷勤一如照顾他有病的女儿;浇水要浇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施肥要施还散发着青草味儿的牛羊粪,松土自然要用手把土细细碾碎……父亲每天早上都要把我推到葡萄树前,仔细地看上一阵。葡萄树每长出一片新叶,父亲就兴奋得像个孩子,说:“你瞧,发芽了!发芽了!”后来,父亲还很有信心地说:“等到能在葡萄树下乘凉的时候,你就好了……”

③葡萄树长大了,正如父亲所期望的那样:枝繁叶茂。父亲用粗铁丝和钢筋精心地给葡萄树搭了架子。第二年,长长的藤蔓就爬满了半个院子,碧绿肥嫩的叶子在小院的上空舒展着热烈的情怀,生机勃勃!

④然而,我,依然坐在轮椅上。

⑤其实父亲心里也明白,他的女儿再也不能像只花蝴蝶一样在他身边欢快地跑、轻轻地跳了,可他依然痴望着、幻想着有一天能出现奇迹……

⑥那年,郁闷孤苦的我拿起了笔。

⑦葡萄树在第三年结了果。连父亲也未料到,他栽下的葡萄树竟是优质品种,不但个大味甜,而且熟得早。夏日里,那些成熟了的葡萄一串串挂在小院里,阳光透过叶隙落上去,颗颗晶莹剔透,硕大滚圆,既好看又诱人。

⑧从此父亲又多了一项任务。炎热的午后,父亲总会踩上凳子,摘两串紫珍珠般晶莹的葡萄,用清凉的井水洗了,端到我的书桌上,对我说:“累了就歇歇,吃点葡萄,解暑。”我便停了手中的笔,津津有味地吃葡萄。葡萄被井水洗过,凉凉的,又酸又甜,真好吃!葡萄汁顺着下巴流下来,我全然不顾。父亲看我贪婪的样子,一脸满足地笑。有时候他怕影响我,悄悄地进来,悄悄放下葡萄,又悄悄地出去。

⑨几年过去了,葡萄树越来越旺盛,一到夏天,它厚厚的绿阴就遮满了小院。当父亲坐在葡萄树下戴着老花镜读我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时,他的眼角眉梢都挂满了笑意。父亲已经接受了我不能走路的现实,当初许的愿也许早已忘了。父亲明白;有一种站立更能升起至高无上的尊严,那就是心灵的站立!

(略有删改)

【注】卫宣利:女,河南洛阳人。生于七十年代末,河南省作协会员,《青年文摘》等杂志签约作家,17岁那年因车祸而双腿残疾,善于用文字来诉说生命中爱的奇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