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比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甲】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过上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乙】我的视线顷刻间模糊了。朦胧的泪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路,路旁那长长的小巷,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
“妈妈!”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 , 又仿佛在等候.
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我其实还记得,还记得来时泥泞的山路,还得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栓,还有,还有我们曾有共同相偎走过的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

(1)、表达方式看,甲文重在_____________ 乙文重在______________

(2)、分别用一句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内容。

(3)、甲文中划线的句子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                      的决心;乙文中划线的句子是对“我”的      、        、      的描写,表现“我”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就为了多看一眼
      父亲过世后,时常提醒自己,要让一辈子穷苦煎熬过来的母亲多享些福。今夏请了假,携小儿回乡探亲,走前又领着母亲和妹子在西安城里住了3日。游玩了华清池兵马俑,逛了最新修建的大唐芙蓉园,晚上又去吃老外来西安必吃的“百饺宴”……
     七月暑天,母亲仍穿着长衣长裤遮捂严实,因近几年患上了白癲疯皮肤病,身上像斑马一样,再热也不敢穿背心短袖,怕人笑话。
     走的那天,我和小儿乘坐的火车在下午,我让妹子吃了早饭就带母亲回家,一方面天气微凉,一方面怕晚了搭不到回乡下的车。说好在西安城里做生意的妹夫来送我们。
      下午到火车站,西安是个大站,永远人山人海,城里人乡下人有钱人无钱人出发的到站的接人的送人的都是面色匆匆。
      我照看着小儿和行李,妹夫去排队买站台票。
    “娥。”身后有人轻轻唤我。我吓了一大跳,西安有谁认识我?竟叫我的乳名。
      惊慌回头,怎么也没想到唤我的竟是母亲。
     (A)一张凄苦多皱的脸,疲倦深凹的眼睛,一口乡下医院便宜简陋的假牙,一身灰溜溜的衣裤。我一把抓住母亲白一块黑一块斑驳的手:
   “妈,你咋没回去?”
    “我到这里下来了,叫你妹子先回去了。我知道你们得买站台票,就在这里候着。”
    “啊!”
      从早晨到现在已七八个小时过去了,母亲就在这儿等着!我怨不出母亲一句,我只怨自己不体谅做母亲的心,没有让母亲等在宾馆,一起吃午饭,一起打车来车站。
      母亲在这人头攒动、炒菜锅一般热的地方等着 , 等了一天,就为了多看我一眼。她常说:“见一次就少一次了。”
      眼泪热热地含在眼眶里,我控制着不让它涌出来,怕惹得母亲更加难过。
    “要进站了,时间不多了。”
      妹夫催着,他不知道母亲也在这里,也没有多买一张站台票。我扭头时,母亲不见了,去了远处的小货摊子,拿着两瓶矿泉水和几碗方便面回来,塞进儿子的背包里:“给娃拿上,火车上啥都贵得很。”
     我一手牵着母亲,一手牵着小儿,排在准备进站的人群里,队伍慢慢向前挪动着。一只手里的手胖胖的绵绵的,成天只知道摆积木玩小汽车,人生未始;一只手里的手干枯粗糙,一辈子纳鞋缝衣操劳在灶房里,生命渐末。
      剪了票,母亲被挡在铁栏杆外,我唤小儿过来,“再让奶奶抱抱。”小儿乖巧地搂紧母亲,母亲也搂紧小儿,老脸贴着小脸。母亲又看着我,(B)我伸手抓住母亲的手,紧紧一握,又不得不放开。我看见母亲眼睛红了,嘴角抽动着。我努力地笑了一下说:“妈,我走了。没事,明年又回来了。”
我一扭头,眼泪往外淌,再不敢回头张望母亲。我走在边上走得很慢,让母亲多看一会儿我的背影,我知道,这时母亲在无声地哭泣,我知道母亲会到望不见我的时候才离开。
      我对自己说,以后无论去哪里,都要安排母亲同去,不论是车站或机场,让她多看我一眼。
      也让我多看她一眼。我的母亲!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