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的眼泪又来了”,试分析文段中“我”两次流泪的原因。

(2)、如何理解文段中的画线句?请说说你的看法。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一床小花被
        六岁时,她被母亲过继到伯父伯母家。伯父当年闯关东,与伯母结婚多年,一直没有孩子。而她的生身父亲早已去世,母亲拉扯着4个孩子不容易,思来想去,就把体质最弱的她,送出去了。
        在伯父伯母家,她过上了好日子,饭能吃饱,有新衣穿,长大后,她的伯母,也就是养母,坚持供她读到中专毕业。他们视她为己出。她也尽量做了一个好女儿:乖巧、听话,家务活抢着做。
        即使这样,她还是常常想起自己的母亲:母亲的轻言细语,母亲在深夜里为她掖好被子,母亲粗糙的手轻轻抚过她的头……十二岁那年,她随养父母回山东过年。在老家温暖的大炕上,养母微笑着给她介绍,这是大姑,二姑,这是三婶,二婶……她随着养母的指点,懂事地叫着她们,每个人都看着她,愉快地回应。
        最后,养母指向一个女人,问,认识她吗?
        她想都没想,答,不认识。掉头跑开,到院子里,和一群年龄相仿的孩子疯玩起来。
        她永远记得,那个女人的笑在瞬间僵硬,眼里涌出湿湿的东西,却努力压抑着,不让它掉下来。那个女人是她的母亲,怀里抱着一床小花被。后来得知,那床小花被,是母亲省吃俭用积攒了数月的钱,买来棉花棉布,一针一线为她缝制的。而她在踏进屋里的第一步,就在众多面孔中,一眼认出母亲。小小的她,说不清当时为什么要那样回答,许是怨恨,许是怕养母不高兴吧。
        老家之行,她的表现让养母很满意,母亲做的小花被,养母慷慨地送给了她。夜晚,盖着松软的小花被,她把头蒙进被里,拼命嗅着,仿佛能闻到一种味道,那是母亲的手,轻轻抚过被子的味道。
        养母爱她,但脾气不怎么好,遇到不顺心的事会拿她出气,打骂也是常有的事。受了委屈,她不像别的孩子那样顶嘴,或者大哭大闹,只默默地自己担着。晚上,钻进被窝,小花被的温暖覆盖着她,她的眼泪,一滴一滴渗进被子里。
        小花被一直陪伴着她。上了中专,要住校,养母为她准备了一床更新的被子,她表示还要带着小花被。然后她看到养母的脸上有了不悦。那天她去同学家玩,回来后发现小花被不见了,问养母,养母总是顾左右而言他。她便不再问了。小花被从此失踪,她的心里,很是失落了一阵子。
  她的大半生在东北度过。为养父母养老送终后,她已经60多岁。而后又随着儿女,回到山东老家。
此时,她的生母已经80多岁,身体还不错,眼不花耳不聋。母女俩再度相聚,手拉着手,有说不完的话。此时,历经磨难的她早已谅解了母亲。她给母亲讲自己的成长,讲种种见闻与经历,也讲到了那床小花被。
        老母亲用干枯的手抹着眼泪,说,闺女,娘还能为你再做一床小花被。第二天,母女俩手牵手,去了市场,买来新棉花和小花布。把花布洗净后,在阳光下晾干,然后娘俩坐在洁净的地板上,一针一线缝起小花被。
        如今,她夜夜盖着小花被,闻着,嗅着,不时用手摩挲一下,幸福得就像一个孩子。
        她是我的母亲。有时候我问,要不要换床被子。因为单位里发了很多太空被,又轻又软,柜子里有些放不下了。她摇头,急忙声明,我就喜欢这床小花被。
       我笑了,任由她拥着她的小花被。人在什么时候都需要母亲。夜晚,她的房间里传来均匀的呼吸,我想,花被之下,一定会有一个安稳的梦吧。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母亲的祈求

       这个冬天的雪来得特别晚。当它扬着洁白的羽毛飞过这个寂寥小镇时,窗外街道上早已铺满了华丽的彩灯。

       吉姆斜靠在雾气腾腾的窗上,隐约听到外面嘈杂的声响。他好奇地问:“妈妈,外面一定很多人吧?他们都在玩儿什么呢?”

       每年圣诞节前后,吉姆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吉姆是个盲童,从始至终都不曾看到过这个美丽的世界。母亲从狭窄的厨房里探出头来,故作从容地说:“没玩什么,他们都在街上散步呢!”其实,她多想告诉孩子,外面不但挂起了彩灯,还站满了喜庆的圣诞老人。但她实在不忍心说出口。对于孩子来说,那是多么遥远的梦境。

       吉姆今年已经十三岁了。他不但从未尝试过奔跑,就连摸索着进厨房帮忙都不可能,他感觉自己真是一无是处。母亲抚摩着他的头发:“孩子,你知道吗?你最擅长的根本不是这些。而是唱歌!”

       “唱歌?”吉姆收住哭声,惊疑地问。他对母亲的赞许有些不解,因为学校的许多同学都说过他五音不全。

       “是的,唱歌。在你很小的时候,你就会唱圣诞节的颂歌了。每年圣诞节,只要你亮开嗓子,那些叔叔阿姨就会高兴得朝你口袋里扔硬币!”

       吉姆不说话,他在回想颂歌的歌词。母亲继续说道:“你不知道,这几年一直有人问我,为何不带吉姆出来唱歌了?我说,吉姆长大了,得看他的意愿。当然,今天也一样有人问我。如果你愿意的话,晚饭过后,咱们就可以一同出发。”

       “没问题!”吉姆一下从地上爬起来。他感觉自己从来没有那么精神过。

       晚饭过后,他主动要求母亲帮他换上最漂亮的衣服。而后,手捧录音机兴高采烈地准备出门。临行前,母亲特意从床底取出了一块小黑板,得意洋洋地说:“今天晚上,我可得用它好好记下,咱们吉姆得了多少硬币。”

       敲第一扇门时,吉姆心里充满了恐惧。他一遍又一遍地把歌词默默温习。不一会儿,门内传来了中年男人的声音:“谁啊?”

       吉姆不敢说话。母亲镇定地喊:“吉姆!拥有全城最美音色的小伙儿!他特意前来为您奉上圣诞节的祝福!”

       中年男人开门了。吉姆迫不及待地唱了起来。他感觉自己唱得实在糟糕,根本不在一个调儿上。但中年男人却极为细致地听着,舍得不打断一句。最后,还不忘朝他的口袋里扔上两枚沉甸甸的硬币。

       吉姆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他从口袋里掏出硬币,惊呼:“先生,您这是给我的吗?”中年男人笑了:“你认为不对吗?不过,对于这种天籁之音来说,它的确是挺少的。”

       吉姆不知该说些什么。大颗大颗的热泪像此时的雪花,洒满了他的衣襟。他继续跟随母亲前行,敲开了一扇又一扇卷着风雪的门。

       那是他人生里最为快乐的一天。没有任何一人打断他的歌声,也没有任何一人嘲笑他五音不全。他唱得很卖力,直到喉咙沙哑。当晚,他终于相信母亲的话,原来                                             

       估计,他这一生都不会知道事情的真相。那天夜里,他的母亲始终举着一块黑板。黑板上写的,不是他所得硬币的数目,而是一句简短的话:“我以一位母亲的身份恳求您听完这首歌,您的聆听和赞许,将是孩子继续活着的勇气!”(有删节)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拾穗的脚步

李良旭

    ①迈着匆匆的脚步回到乡下,已是晌午时分,午后的阳光,火辣辣的,没有一丝阴凉。正是稻子收割的季节,空气中,散发着刚收割下来的稻谷的清香味,袅袅娜娜,沁人心脾。

    ②路过一块田地,我忽然看见母亲还在收割好的稻田里拾稻穗。那一刻,我忽然僵住了,站在田埂上,直愣愣地看着稻田里正在拾稻穗的母亲。母亲的身上洒满了金色的阳光,泛着金色的光芒,斑斑驳驳的,很晃人眼。母亲70多岁了,可是她却在家呆不住,她牵挂的是收割好的稻田里那些散落的稻穗。那些黄澄澄的谷粒,在她心里,就像金子般地散发着眩目的光泽,熠熠生辉。

    ③只见母亲挎着一只篮子,目光在地下仔细寻找着。母亲岁数大了,眼睛早已模糊了,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母亲到了田里,看到那些散落在田地里的稻穗,却一目了然,看得分外明亮。而我却看不见那些散落在稻田里的稻穗,看到的只是一簇簇稻茬。

    ④我想起小时候,每当到了稻子收割的季节,母亲就会叫我到收割好的稻田里拾稻穗。我兴奋地撒着欢,在稻谷飘香的稻田里四处奔跑。说是到田里拾稻穗,可是,疯了一天,却没捡回几根稻穗,多的是身上被刮破的道道血痕和泥泞。

    ⑤母亲拎着满满一篮子拾来的稻穗,看到这一幕,脸上总是露出一丝嗔怪和爱怜,说道:你看看,稻穗没拾几根,身上倒刮破了这么多血痕,快让我帮你擦擦药水。

    ⑥我睁着一双懵懂的眼睛,对母亲说道:我怎么看不见稻田里有掉落的稻穗,您是怎么看见的?

    ⑦母亲含嗔道:你拾穗的脚步太慌乱了,只知道在稻田里疯跑,哪能拾到掉落的稻穗?

    ⑧母亲的话,让我好生困惑:我拾穗的脚步太慌乱了?

    ⑨此时,看着母亲顶着这么烈的太阳出来拾稻穗,我心里不禁有些埋怨。稻田里散落的这几根稻穗拾它干什么?现在生活比过去要好多了,家里米缸里,又不缺这几粒谷子,呆在家里休息多好。

    ⑩母亲不经意地抬起头,发现我站在田埂上,脸上露出欣喜的神色,她大声地招呼道:孩子,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啊?

    ⑪我答道:刚回来,正在看您拾稻穗呢!

    ⑫母亲笑道:那你下来,和我一块拾稻穗!

    ⑬听了母亲的话,我不由地抬头看了看天空,心里直犯嘀咕,在这么烈的太阳下拾稻穗,真是活受罪。可是,看着母亲那殷殷期待的目光,我踟躅了一会儿,才悻悻然走下田地里。

    ⑭母亲笑着说道:孩子,我们将剩下的一半稻田走完,就回家。

    ⑮母亲边说,边弯下腰,拾起一根散落在稻田里的稻穗。我眼睛漫无目标地看着,似乎看不到一根稻穗。

    ⑯母亲看着我眉头紧锁,心浮气躁的样子,说道:孩子,不要急,拾穗的脚步不能慌乱,要将心沉下来,才能发现散落在田地里的那些稻穗,步伐总是急急躁躁,恨不得一下走到头,这哪能看到那些稻穗。

    ⑰拾穗的脚步?母亲又一次说起这句话,让我心里微微一愣,恍如昨日。我不禁注意到母亲的脚步:只见母亲的脚步,始终不急不躁,有种踏实和稳健。尽管艳阳高照,口干舌燥,可母亲依然不受干扰,她的心全部沉浸在这拾穗中。如果用心无旁鹜这句来形容,那是再恰当不过了。

    ⑱我跟在母亲的身后,学着母亲拾穗的脚步。走着走着,我忽然感到,太阳,已不再那么火辣;口舌,也不再那么干燥;心情,也不再那么郁闷,似乎还有一丝清凉滋入心田,眼前变得明媚、清澈起来。

    ⑲生活中,我的脚步早已变得匆忙、慌乱起来。一直在向前奔跑,须臾不敢停留,以为美景总是在前方。当再次体会到母亲拾穗的脚步,我忽然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美好。

    ⑳我缺少的不是永往直前的勇气,缺少的是这种沉稳的脚步。从容、淡定、心态平和,才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阅读

攀登基拉韦亚山

[英国]布拉西夫人

最后我们终于来到巨大的火山口边缘。火山中心有一百多米深,四周是垂直甚至悬空的峭壁。火山口的直径有六七千米,满是大堆大堆冷却了的沥青,看起来就像一口大锅。中间灼热的暗红岩浆不断向我们涌来,地面四处都是红彤彤的岩块、火焰和烟雾。

我一直期待能在火山上见到奇观,所以对这里的第一印象相当失望。不过我确实见到了新形成的火山口,里边是一片火海,熔岩的四周耸立着峭壁。

我们一行八人在沃尔卡诺旅馆住了,一晚,第二天下午3点在两位向导的陪同下再次出发。我们还雇了三名工人搬运行李和生活物资,他们在回程时还可以帮忙搬运采集的样本。

我们首先攀下了百米深的悬崖,它原本是老火山的环壁,但现在覆盖着厚厚的绿植。道路十分险峻,许多地方都嵌有之字形木阶,否则根本无处落脚。

到达底部以后,我们踏上了冷却后的岩浆形成的地面,昨晚我们曾对这里做过一些观察。岩石的裂缝之间已经出现了一些土壤,细小的蕨类植物顽强地存活下来,把绿色的叶子高高地伸向了阳光。

在这里行走能令人产生不可思议的感觉。熔岩形成的平地上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凸起,那与它们最初的温度和冷却的速度有密切的联系。地表有些像玻璃的半成品,在我们的脚下不断碎裂。

有些地方看起来如同一锅沸腾的水突然被石化,有些是黑色及彩虹色的熔岩形成的波涛,或者是一大股纠缠不清的绳索,还有的像是成堆的风琴管,或是小山丘或是圆锥

我们不断前行,熔岩的温度也越来越高。破碎的缝隙中开始升腾起热气,令我们的鼻子和喉咙感到疼痛不已。后来,我们走到岩浆的下风区域时,每一步都变得异常艰难,蒸汽差点把我们熏死。

这里的岩浆显得更光滑透明,似乎是因为它们的温度更高。其中富含硫黄、明矾和其他矿物质,映射出五彩缤纷的光芒。在透明度特别高的地方,可以看到下边黏稠的条状岩浆,如同棕色的玻璃丝,因此被称为“裴蕾的头发”。

最后,我们终于来到新火山口,开始攀登它外层的环壁。又薄又脆的外壳多次在向导的脚下碎裂,并从其中涌出炽热、炫目的气体,令人窒息,向导不得不尽力快速躲开。但我们还是成功登顶,眼前的一切令大家目瞪口呆! 我一瞬间愣住,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呆呆站在那里望着那幅既壮观又恐怖的景象。

我们就站在悬空的崖壁边沿,脚下三十多米深处是盛满岩浆的湖泊,直径差不多有1500米。岩浆不断撞击着对面的岩壁,发出的声音仿佛是海洋在暴风雨中的怒吼,血红的岩浆翻起巨浪,不断扑向坚硬的陆岬,然后冲上峭壁,把猩红的火星撒向空中

躁动不安的岩浆湖沸腾着,冒着气泡向上升腾,任何一种状态都无法保持两分钟。一般情况下,它呈现出一种单调的暗红色,表面覆盖着薄薄一层灰色泡沫。这些泡沫始终在不断膨胀和碎裂。湖中时而喷涌出黄红二色的火焰组成的喷泉、瀑布和旋涡,有时从中裂出一条金黄色的大江,有时是四五条小河。

日落时分,黑暗渐渐笼罩在火山上,景象就更为可怕了。为了呼吸到新鲜空气,我们稍稍退后了一些,也想吃点带来的食物。但爆炸和刺眼的火光一个接一个,我们目不暇接,根本就顾不上吃东西。

狂暴的岩浆不顾一切要挣脱火红湖面的束缚,时而发出恐怖的怒吼,使人不由得联想到那是一群被禁锢的恶魔,正徒劳地撕扯着身上的锁链。他们尖叫呻吟,发出极度痛苦的呼喊,其中饱含着绝望。有时,至少有7个地方的岩浆同时怒不可遏地冲向岩石,制造出7处火焰喷泉。

我感到又热又不舒服,往四周看看立即就明白了原因何在。我们正站在一片灰色的岩石上,底下不到5厘米处就是一片火红。树枝戳进去会着火,纸片碰到会立刻化为灰烬,男士们无法凑到裂隙中借火点烟,因为热浪实在太猛烈了。

我们看了最后一眼,终于恋恋不舍地转身,离开了这幅迷住我们长达数小时的画面。我们之前穿过的那片冷却的熔岩,现在却出现了通红的斑块,随时都有火焰喷射出来,岩浆横流,蒸汽和烟雾四处弥漫。

回程的路走起来非常吃力。我们排成一列,紧跟在领头的向导身后,只能踏着他的脚印往前走。不过总体说来,夜晚比白天更容易看清路线,因为现在我们能真真实实地看到危险之所在,而白天只能凭感觉。我们跨过或跳过了许多灼热的裂缝。如果不小心没踩对地方,我的脚就会陷进薄薄的外壳,火花四溅;还没等我回过神来,拄的那根木棍又着了火。

(选自《美国学生经典文学读本》,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