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问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无人走过。——《中世纪晚期的西欧》
(1)根据材料,西班牙君主派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
(2)哥伦布西行到了哪里? 哥伦布称当地土著居民为? 他发现的这块大陆是?
(3)以哥伦布为代表的航海活动为世界带来了什么变化?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几乎没有人否认,欧洲人所谓的新旧世界之间全新而复杂的交往变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新的富裕商业阶级在欧洲大西洋沿岸成长起来。……欧洲由于采用美洲的马铃薯而人口增加。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欧洲的政治思想、科学、哲学、文化风尚和人民也广泛散布于全世界,对现代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提供了既有建设性、又有破坏性的典范。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1800~1900年中、欧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比重表。


1800年

1830年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欧洲

28.1%

34.2%

53.2%

61.3%

62.0%

中国

33.3%

29.8%

19.7%

12.5%

6.2%

材料四:从15世纪晚期开始,英国就展开了长达三百多年的保护主义探求:1485年亨利七世推出了大力支持羊毛工业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1587年完全禁止羊毛出口,1699年通过“羊毛法案”禁止进口殖民地的羊毛制品,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禁止销售印度棉布的法令。1721年,英国首相沃波尔以提升制造业为目标,推行明确的重商主义政策改革。1760年至1830年是英国产业革命时期,虽然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提倡自由贸易,但是1815年英国仍通过了新的谷物法,提高了对农业的保护力度,一直到1846年,当英国产业革命已经完成相当一段时间后,英国才通过取消《谷物法》,开始了维护其工业绝对领先地位的贸易自由化进程。

——摘编自张学博《英美历史上的贸易保护主义》

粮食见证历史的发展。
材料一   良渚文化时期(公元前3300-前2300年),稻作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稻田划分规整呈条块状,田间还有人工挖掘的水渠用于灌溉,稻米成为良渚先民们的主食首选。良渚人还会狩猎各种野生动物来补充营养,也会用渔网捕鱼,并用黑陶烧制网坠,提高捕鱼的成功率。从目前良渚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来看,良渚人已经开始饲养家猪。从良渚内城河道以及外城遗址中发现的各种植物果实和种子来看,良渚人食用的水果有桃、李、杏、梅、柿子、甜瓜、山葡萄等,种类十分丰富。

——摘编自蔡璐《良渚:五千年前的都城》

材料二

时期

相关资料

汉代

中原地区已经普遍使用铁制工具、马耕和牛耕进行耕作

唐代

垦田面积扩大,发明并推广了   ①     , 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宋代

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加,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稻农利用秧马进行拔秧耕作的效率得到提高

在宋朝朝廷的提倡下,由越南传入的     ②    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推广,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材料三   16世纪许多美洲作物随着西班牙、葡萄牙商船不断向外传播。一些海外新作物在明末清初先后被引入我国,其中玉米、番薯、马铃薯这三种来自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尤为重要。随着它们的推广种植,不仅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剧增带来的粮食压力,丰富了广大人民的饮食生活,增添了新的饮食品种,也使我国很多地区饮食文化和饮食习惯发生变化。

——摘编自曹玲《美洲粮食作物的传入对我国人民饮食生活的影响》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