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上面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人 物 | 主要事迹 | 意义或影响 |
商鞅 | ①{#blank#}1{#/blank#} | 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
孝德天皇 | ② {#blank#}2{#/blank#} | 是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 |
孝文帝 | 采取汉化改革措施 | ③ {#blank#}3{#/blank#} |
④ {#blank#}4{#/blank#} | 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制定了1787年美国宪法 | 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 |
邓小平 |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 ⑤{#blank#}5{#/blank#}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
材料一
国歌 | 歌词节选 | 主要历程 |
《马赛曲》 | 前进,祖国儿女,快奋起,光荣的一天等着你!你看暴君正对着我们举起染满鲜血的旗……自由,亲爱的自由,请你和你的保卫者同战斗!和你的保卫者同战斗!但愿在你雄伟的歌声中,旗开得胜建奇功 | 1792年诞生,1795年法国督政府宣布此曲为国歌,1804年拿破仑下令取消《马赛曲》国歌地位,1879年,《马赛曲》重新被确立为法国国歌。 |
《国际歌》 |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共产主义)就一定要实现 | 创作于1871年,1922—1944年被定为苏联的国歌,1931—1937年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歌。 |
材料二 政治精英会在不同时期和场合利用国歌音乐符号的设计来强化政治认同。国歌本身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对个体产生影响。
——摘编自王海洲、潘雯菲《国歌认知与国家认同构建的实验政治心理学研究》
材料三 研究发现,下图中的词汇在很多国歌歌词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祖国 土地 保卫 民族 团结 勇敢 英雄 祖先 家乡 自由 和平 正义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