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选文,回答后面问题。
感知地球的“千里眼”
①近日,第三十五届国际环境遥感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位遥感专家参加了会议,这也是该会议发起50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这说明我国遥感技术的应用发展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
②遥感技术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是指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辐射或散射的可见光、红外、微波电磁波,从而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科学技术。人类目力有限,遥感技术的出现,让人类仿佛拥有了另一双可以无限感知地球的“千里眼”。
③今年4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部署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会议,在李克强身后挂着一幅芦山县震后航空影像图。这幅影像图对抗震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由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简称遥感地球所)提供的。遥感作业时间是4月20日11点,距离地震发生刚刚过去3个小时。那么科研人员怎么利用遥感技术评估判断地震灾情呢?
④遥感地球所航空遥感中心主任李震说:“遥感航拍得到的高分辨率影像,能请楚地辨识建筑物、道路、河流、车辆等地面信息。科研人员运用专业知识,与震前的遥感观测数据比对,就能够判断建筑物和道路的受损情况,道路上堆积的滑坡物大小、滑坡的土方量等等,发现潜在的山体垮塌、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并确定财产损失的基本情况,确定救援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等。”总之,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和评估灾情,具有定位准,速度快的特点,可以第一时间获取灾情数据,服务抗震救灾。
⑤今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发生了数次极端强雾霾事件,主流观点认为,污染物排放量大,静稳天气、扩散条件不利,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贡献叠加等是导致强雾霾事件的主要原因。遥感地球所陈良富研究员基于遥感卫星观测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提出,除了人为排放引起的本地污染浓度上升这一内在原因外,水汽、浮尘是造成雾霾来袭、能见度急剧下降的重要外部原因。
⑥目前,对雾霾主要靠地面监测,但地面监测站只能监测地上几米高范围内的PM2.5数值。而灰霾随高度变化,分布不一样。利用激光遥感手段能获得霾的垂直分布情况,反映整个区域霾的二维甚至三维情况。如果不科学地认识极端强雾霾的发生机理,就容易判断错误,认为都是由排放的污染物引起的,在治理上进入误区。要得出科学判断,仅凭地面一种观测手段是不够的,还需要卫星遥感观测手段来补充,更全面容观地掌握大气污染状况。
⑦另外,遥感技术对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发现和保护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应用遥感技术,美国考古学家发现了沉没海底数千年的古埃及名城亚历山大;希腊考古学家用红外像片在科林斯湾发现了公元前373年毁于地震的古城“Hekike”;遥感地球所郭华东课题组利用雷达遥感技术发现了阿拉善高原干沙覆盖下的古河湖串联系统和明、隋古长城……遥感技术也十分适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它的优势在于能获得物体的三维图像。若能及早对文化遗产进行三维扫描,将来就可按照计算机模型对其进行复原。更重要的是,科学家还能依据这些数据分析破坏发生的原因,如温度、风力、湿度等,从而指导文物部门进行曼加精细的修复。
⑧总之,近些年,我国遥感技术发展迅速,在                                                       等方面广泛应用。

(1)、请联系全文内容,将第⑧段空白部分补充完整。

(2)、为什么说遥感技术是“千里眼”?

(3)、“这幅影像图对抗震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句中加点词为什么不能删去

(4)、第⑦段中列举美国、希腊、中国等国专家应用遥感技术的事例有何作用?

(5)、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历经东西魏至宋,雕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至今已有 1500余年历史。它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2680余品,佛塔70余座,造像10万余尊。其中最 大的佛像高达17.14 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极高的艺术造诣。但其风化侵蚀严重,如何加以保护一直是个难题。
问题:请谈谈如何利用遥感技术解决这个难题。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不爱你爱谁
        ①我出生的时候,母亲忍受切腹之痛,对着我含情脉脉地微笑。小时候听母亲讲故事,才体验到她那浓浓的母爱。那天,母亲生出我之后,麻药还没过,正忍受着疼痛。可她的脑海里全是我,担心着我的健康状况。思念的力量如此强大,使备受折磨的母亲一直挺到医生把我抱过来。当时母亲泪光闪闪,亲切关爱的笑容由心而发。医生把我抱给母亲看:呀,白色的围巾里包着一个黑溜溜圆滚滚的小东西,大大的脑袋,清澈的大眼睛,尖尖的鼻子,小巧的嘴唇,标志的瓜子脸。母亲心里那个兴奋,如天下父母心,悲喜交集,喜的远远大于生我的疼痛。母亲抱着我,轻轻地摇啊摇,拍呀拍,唱着一首首她熟悉的歌谣“月光光,照地堂,虾子你乖乖睡下床……”听说母女之间是有心灵感应的,听着这首充满母爱的歌,我的哭闹声停止了,乖乖睡在母亲的怀抱中。
        ②慢慢的,在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爱下,懵懂的我已长成一个头发卷卷,眉毛弯弯,眼睛清澈如水的小孩童。成长的故事多得数不清,只是,那时的我不知母亲养育我的艰辛。那时,我的家坐落在一个宽宽的庭院里,绿瓦红墙,古老朴素,仿佛是我的外婆,化身成坚固的城墙,在她宽广的怀抱中,我们才得以安心的成长。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高大的绿树,青青的小草,怒放的花儿,幽幽的清风,响亮的鸟声,阵阵的蛙鸣。这是一个四季如春的地方,春夏穿着短袖,秋冬穿着薄薄的长衫。
        ③我们的院子里,种着各种蔬菜和水果,养着吃碎石的大公鸡。母亲经常给菜园浇水施肥,等他们长得膘肥体壮,母亲便全部摘下来,切成丝,放少许的猪油,爆点蒜,大火焖炒,一盘香喷喷的菜就上桌了。闻着浓浓的菜香味,我们的口水直流,可是父亲在的时候,我不敢动筷子,害怕他打我,在他的观念里,必须尊卑有序,不等齐人绝不吃饭。
        ④等我长大一些,就开始了专心致志的读书生涯,就不再总是缠着母亲。这以后,她才有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母亲喜欢用凤凰牌缝纫机做衣服、做被套、做各种袋子。她赶制衣服的时候,都是废寝忘食的。当时,我总是埋怨母亲的这个爱好。可是,渐渐才发现,我那质地柔软的睡衣,夏天透风透气,够宽够大,才不至于满身是汗;我睡觉时搂着的被套,冰冰凉凉的,无论在夏天燥热的时候,怎么扯,怎么糟蹋,被子的边都是完好无损的。那些袋子就更不用说了,图案有红、有绿、有黄、有紫,总之像七色的彩虹,五彩缤纷,耐用结实,可以拿着套子,装进去,随身携带,可方便了,而且母亲在袋子的另一边,缝上好几个扣子,这样可以整齐的折叠起来,不用为不方便不美观而烦恼。
        ⑤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高考的时候,我得了重病。四个多月,120个风风雨雨朝朝暮暮,太阳升起的时候,母亲便带着我在灿烂的阳光中奔跑;太阳下山的时候,母亲急忙从单位赶过来,中午从来不睡觉,熬了鲫鱼汤,晚上冒雨给我带过来,风雨无阻,从没落下过一次。
       ⑥我病了十年,母亲就含辛茹苦的照顾了我十年。除了上班,母亲还要照顾我的饮食起居,在我参加成人高考的时候,母亲顶着烈日,为我拭去额头上的汗水,温柔地对我说:“女儿,别害怕,别慌张,排除杂念,认真考试,只要你努力过,就对得起自己,我们不能以成败论英雄,好样的,加油,妈妈支持你!”上午的语文考砸了,出了教室,我面无表情,心情极度低落,母亲看在眼里,却没有表现出难过的表情,反而微笑地对我说:“女儿,别担心,振作起来,不要影响下一科考试!”下午,母亲依然顶着烈日,在猛烈的阳光下站了两个小时。在母亲的关心和鼓励下,我成功的考入了中山大学。
        ⑦几十年的相处,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几十年的母爱,几十年的坚持与不弃,我清清楚楚的知道,母亲是一位慈爱、热情、不怕苦不怕累、对子女无限关爱的伟大的母亲!
        ⑧回忆着几十年与母亲的点点滴滴,我好想对她说:“母亲,我不爱你爱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芥子园画谱》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中国画教材,它运用浅显易懂的方法,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知识,使得社会上为数众多的职业画工,甚至是文人画家,都可以迅速地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法、知识。比如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也都是在无人指点的情况下,就上手学习《芥子园画谱》,从而掌握了一定的规矩准绳。所以,作为艺术普及类的教材,《芥子园画谱》在艺术开蒙方面,堪称卓越。

       《芥子园画谱》可以自学、速成,易入门。但是,中国绘画讲求“师古人”“师造化”,也就是以古人为师,以自然为师,经过长期的揣摩消化,得其精髓,才能成一家风骨。所有受《芥子园画谱》启蒙的绘画大师,如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也正是依此才成为一代宗师。

       在黄宾虹这位中国画大家看来,画谱虽有开蒙之功。但也成为帮助懒汉偷懒的工具,它造成了只学画谱之法而不重视“师承”的严重弊端。何为“师承”?宾虹老人曾解释过,古人既然已经创立了法度,那后人就必须在掌握前人经验的基础之上,再进行创造变化。而古人的法度,即“笔墨之法”,只有通过临摹这种“师承”途径,才能全面掌握。然而,诸如《芥子园画谱》之类的画传画谱却提供了一条看似美好的“捷径”,那么,由临摹名家大师真迹,进而获得先贤笔墨精神这一“师承”途径,就必然受到极大的冲击。因此,那些能够入乎规矩之中、超乎规矩之外的“神品”“逸品”就无从谈起了。

       以《芥子园画谱》为代表的古代画传画谱,虽然在艺术开蒙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中国画的精髓则全未窥见,而不学之人尤爱视画传画谱为“法器”,于是废临摹而为抄袭,靡然成风,传统的中国画教学逐渐沦落。由此所带来的结果,近代以来的中国画坛中,一些革命派要革《芥子园画谱》的命;有些传统派也要拆《芥子园画谱》的庙。黄宾虹等画家的看法,对还原画谱等传统艺术启蒙类书籍的原始定位,无疑起到了“拨乱反正”的作用。

                                                                                                                                                            (摘编自陈都《正确看待<芥子园画谱>》)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有个孩子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②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灵。然而这样的回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呜?她庆幸自己没说出口。

    ③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说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不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④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在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⑤现在这位做儿子的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因为去年他已经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寒假归来时,母校请他给同学及家长们做一个报告。其中他讲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我和母亲坐在沙滩上,她指着前面对我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这个报告使很多母亲流下了眼泪,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母亲。

(刘燕敏《母亲给出的答案》,有删节)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从天而降的母亲

韩浩月

    ①习惯了和母亲告别,每一次,我们母子二人分开,谁也不回头再看一眼,我也不是刻意狠起心肠,只是习惯了告别。

    ②许多年以前,一直有个问题想要问她:“你为什么要离开我们?”这个问题在我30岁之后,就再没有任何想问的念头了。

    ③童年时刻骨的伤痕,有一部分来自母亲。有一年需要交学费,我在一个水塘边跟她要钱,不敢看她,仿佛自己在做一件错事。她说“没有”,我呆住了,一直盯着那片池塘绿色的水纹在看,觉得世界坍塌,时间僵直,万念俱灰。

    ④母亲走了又回,回了又走。每次回来的时候,都说不会再走了,她在院子里看着我的眼睛说:“这一次我不会再走了。”我在心里欢呼雀跃,表情却平淡,最多说一个“好”字。当她第三次从她改嫁的那户人家想要回来的时候,被挡在了紧锁的门外,那天下了大雨,她跪在满是泥水的地上哭。

    ⑤以为她不会再离开我们,但几个月之后,她又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从此不再相信她。但也知道,她有自己的苦衷,一个失去了丈夫的女人,在一个不但贫穷而且不讲理的大家庭里,想要有尊严地活,是多么艰难的事。

    ⑥在我漫长的少年时代,与母亲再无联系。整整10多年的时间,音讯皆无。她是怎么过的,我不知道。中学时,有同学问到父亲、母亲,通常选择不回答,如果非要回答的话,就会用淡淡的一句:“都不在了。”那时我和母亲居住的地方,相隔30多公里,但这段路程,足以用空茫来形容,我和她之间,大雾弥漫,我不找她,她也不找我。

    ⑦可是,我总是盼望母亲会突然来看我。像小说或电影里描述的那样,穿着朴素的衣服,带着吃的,敲开教室的门,而我在同学的注视下羞惭地走出去,接过她带来的食物,再轻声地赶她走。在脑海里重复过无数次这样的场景,每逢有别的家长敲门的时候,总觉得会是她。

    ⑧直到我20岁那年,在县城里,我和一个女孩谈恋爱了。母亲仿佛专为此事而来,她笑着问我想要什么礼物,在得到我的答案之后,她给我买了一辆昂贵的变速自行车。那段时间,无论白天还是深夜,我都会经常骑着那辆自行车在街道上飞奔,经常把那辆自行车擦得雪亮,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富有的人。

    ⑨23岁那年,我结婚。有人问我,愿不愿意让你妈妈过来。“让啊,当然让。”儿子结婚,母亲怎么可以不在场!

    ⑩婚礼前一晚的家宴,一大家子几十口人,在院子里、大门外的宴席上,吃得热闹非凡。母亲怎么也不肯上桌,任凭几个婶子死拉硬扯,她还是坚持等大家吃完了,在收拾的时候,躲在厨房里偷偷地吃几口。婚礼那天拜堂,司仪在喊“二拜高堂”的时候,却找不到母亲了。

    ⑪客人散去,三婶告诉我母亲在楼上哭。上楼去看她,她立刻停止了哭泣,像个没事人一样。那一刻我意识到,这么多年,仿佛她从没关心过我,我也从未关心过她,这么多年的时光,我们都是怎么过来的?

    ⑫25岁那年,拖家带口漂到北京,妻子背着我给母亲打电话,说让她帮忙带几个月孩子,还承诺,只要把孙子带大,以后就一定会像对待亲妈那样,对她好,养她的老。母亲来了,我们一家人终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一次团聚。

    ⑬这次是真的以为母亲会永远陪着我们了。但又一次的分别摆在面前。母亲在她的村庄又有了一个自己的女儿,她还要照顾她。要走的前几天,她一遍遍和孙子玩“再见”的游戏。等到孙子睡着的时候,她一句话不说,沉思着,一会儿想想,一会儿笑笑,在我看来,她又成了一个陌生的母亲。这是一位从天而降的母亲,也是一个身不由己的母亲,我已没法,也不能再要求她什么。

    ⑭最后一次见到母亲,是从乡村回县城的时候,母亲与我们同行。我开车开得有些快,母亲晕车,半路的时候停下来,母亲蹲在路边呕吐。我在司机位上通过窗户看到母亲的样子,内心翻江倒海,那个久远的问题又飘回了心头:母亲,为何我们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⑮我下车来到母亲背后,默默地给她捶着背,无声地开始流泪。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各小题。

做一个勇于批判又敢于担当的人

——在北京大学2018年开学典礼上的演讲

    ①一个勇于批判的人,往往也有强烈的完美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心理,很难接受事物的瑕疵,因此不会轻易给人赞美和肯定,甚至对自己也未必满意,索性洁身自好,彻底不做事。相反,一个勇于任事的人,喜欢在一点一滴的具体事功中获得意义,不愿过多地批判甚至刻意回避现实的阴暗面,更愿意去发现现实的合理性,希望承担建设和改善的责任。

    ②大家想过没有,当这两种人相遇的时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

    ③一个把批判精神贯穿到底的人,可能会觉得社会上遍地不公,无能之辈横行。这些无能之辈整日里蝇营狗苟,浑浑噩噩,国家就要毁在他们这些人手里,恨不得要对他们进行正当防卫。

    ④而一个只想着埋头做事的人,可能会觉得社会上整天空发议论、不干实事的闲散人太多了,有些人就是不肯传播正能量,总是盯着社会的不足之处,把它们夸大渲染,像个苍蝇一样讨厌。

    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何从我做起,避免那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发生?

    ⑥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养成的品格,会影响他的一生。所以,我给各位同学的建议是:从今天开始,在学习生活中,既要培养自己敢于批判的精神,也要锻炼自己勇于任事的作风。将来大家离开校园,承担社会角色时,是在朝还是在野,是批判者还是建设者,个人选择总是要有所侧重。但是,只要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就有意识地同时培养自己批判者和建设者的精神品质,在他进入社会之后,就不会轻易地把与自己做出不同选择的人,视为敌人。

    ⑦当他作为批判者,发起猛烈批评的炮火时,他也同时能够看到,这个社会中有光明的地方。他能够批评荒谬,也肯定进步,能够对那些勇于任事的建设者给予理解和尊重。当他作为建设者,也能够正确对待批评的声音,能够把不同的意见,——哪怕再刺耳——一也当作是对事业的鞭策,而不是播上自己的耳朵或对方的嘴巴。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都是因为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努力做一个敢于批判也勇于担当的人。先在自己身上,反复训练,左右互搏,实现了这种人格的对立统一,才可能扩充出一个真正的“兼容并包”的格局和胸怀。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