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活字文化博物馆是国内首个大型汉字文化创意空间。近期该馆将举办“‘印’见历史―活字印刷发展历程展”,你将作为本次展览的志愿者参与讲解工作。请提前熟悉布展内容,并做好相关准备。 【展板一】庆历中有布衣毕,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节选自北宋沈括《活板》)
【展板二】或书之竹谓之竹简或书于缣帛①谓之帛书。缘贵而简重,不便于用。至后汉,蔡伦以木肤、麻头、敝布、鱼网造纸,称为蔡伦纸。而文籍资之,以为卷轴。然皆写本②,学者艰于传录,故人以藏书为贵。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锓梓③之法,其本于此,因是天下书籍遂广。然而板工木匠,所费甚多,至有一书字板,功力不及,数载难成,虽有可传之书,人皆惮其工费,不能印造传播后世。
(节选自元代王桢《造活字印书法》,有删改)
【注释】①缣帛:用于书写的白色丝制品。②写本:手抄的书本。③锓梓:刻板印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