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伯乐就是你自己 
      ①慧眼识珠者为人景仰,知人善任者功德无量。然而茫茫人海之中,这样的“伯乐”却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我却要说:“千里马,你要做自己的伯乐!”
      ②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世界潜能激励大师安东尼•罗宾曾经在《唤醒心中的巨人》一书中指出:“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着我们去唤醒他……上天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他给我们每个人以无穷的机会去充分发挥自己。”他的话揭示了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是一匹千里马。
      ③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有一句名言:“人贵能自我发现。”也就是说,你要做自己的伯乐。他本人经过多年的左冲右突,发现了自己写作方面的才能,寻求到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英国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是在帮助弟弟成才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写作才能,最终她们三人都以自己优秀的文学作品享誉世界文坛。贾平凹也好,勃朗特三姐妹也罢,他们就是自己的伯乐!
      ④“毛遂自荐”的典故相比大家都比较熟悉,毛遂地位卑微,却果敢得令人钦佩。在赵国被秦军围困的关健时刻,他不顾旁人的鄙夷和耻笑,挺身而出,鼎力自荐。楚国宫殿之上,他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楚王出兵,救国民于水火之中,留下了“小蔺相如”的美称。毛遂之所以能够名垂千古,正是因为他敢于发现自我,敢于做自己的伯乐。
      ⑤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当义无反顾地向毛遂学习,做自己的伯乐,发现自己的才能,然后以百倍的信心和勇气,把自己“荐”出去,去一展自己的风采,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万万学不得那个才高八斗、计谋超群的姜子牙,他用几乎一生的时间来等待伯乐发现自己,要不是在垂老之年偶遇周文王,他的才华险些就被自己的消极等待给埋没了。
      ⑥我们常常惊羡别人的成功,却往往忽视自己的努力;常常感叹命运不公,却很少发掘自己的潜质。那么,从现在起唤醒心中的巨人,发现自己的才能,勇敢展示自己的风采,看准正确的人生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总有一天,我们会走进自己心中的圣殿。

(1)、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举一反三
论美

培根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美丽。同样,一年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者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未必也具有内在的美。因而造物似乎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所以许多美男子徒有其表却不是真正的男子汉,他们过于追求形体之美而忽略了内心的修养。但这不可绝对而论,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尔等①,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就形貌而言,自然之美要胜于服饰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单纯仪容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并非人力所能创造。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们画家--阿波雷斯和丢勒②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用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其实像这样来出来的美人,恐怕只表现了画家本人的某种偏爱。美是很难制订规范的(正如同音乐一样),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有些老人也会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练达。有一句拉丁谚语说:“四季之美尽在晚秋。”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少年俊秀,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举止和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败而难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因此,应该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灿烂的光辉。

注释:①奥古斯都和菲斯帕都是古罗马著名皇帝。腓力普王,法国国王,1285-1314年在位。爱德华四世,英格兰国王,1461-1483年在位。阿尔西巴底斯,古希腊著名美男子。伊斯梅尔,波斯国王,1461-1483年在位。②阿波雷斯,古希腊画家。丢勒(1471-1528),德国画家、雕刻家。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演奏快乐
      ①曾经有人对我说过:“听说,摩天轮的每个格子里都装满了幸福。在我仰望摩天轮之际,是否也能感到些许的快乐?那么,幸福为什么离我如此遥远?”我对这个人说:“既然想要幸福快乐,为什么只是仰望摩天轮,而不去亲身体验一番?只有真正体验过的人,才会感悟到幸福与快乐……”
      ②的确,快乐的人是会演奏快乐的。
      ③演奏快乐,就是品位快乐。不论是巍峨雄壮的高山,广袤无垠的大海,云彩飘飘的蓝天,还是沁人心脾的气味,绚丽斑斓的色彩,感人肺腑的话语……这些如宝石一般晶莹璀璨的快乐总是在我们身边盘旋。眺望高山,我们应有心田豁然开朗之感;遥望大海,我们应为生命的宽广而骄傲;仰望蓝天,我们应为云朵飘散后的重聚而高兴……懂得品位这些快乐的人,自然会得到快乐的青睐。
      ④演奏快乐,就是留住快乐。流星瞬间的消逝,昙花一现后的凋零,蒲公英随风飘零……这些转瞬即逝的美好,总会带给我们瞬间的幸福与快乐。快乐的人知道将快乐延续:流星消逝,还有宁静美好的星空;昙花凋零,还有来年绽放的期许;蒲公英飘走了,还有随风飞舞的绚烂……即使人生路上,事业、前途、爱情、家庭都如泡沫一样破灭了也不必悲观。试图留住这些快乐,学会将快乐延续。那么,快乐的天使终将降临在你的身上。
      ⑤演奏快乐,就是寻找快乐。童年时的我们是那般天真灿烂:一个硬币能让我们玩儿出许多花样;一张纸能让我们折出各式各样的图案;一个易拉罐能让我们踩成高跟鞋;                                       ……那时的我们有什么忧郁?有什么烦恼?那时的我们总是寻找快乐,沉浸在快乐的梦幻里。现在为什么不能?考试没考好会难过很长的时间,比赛失利了会不停地责怪自己,恋人离开了会惆怅得难以自拔,工作不顺利会一个人生闷气……难道这些都是我们成长的代价?在历经沧桑,饱受岁月的洗礼之后,那份童年时寻找快乐的本能也消逝得无影无踪。万世沧桑,悲欢岁月,痛苦难免,可是,懂得寻找快乐的人,快乐的旋律总会在他的心头回响。要相信,仰起头,就有蓝天!
      ⑥你是否还在仰望摩天轮,期盼些许的快乐?不妨亲自去坐一下吧。独自转动的摩天轮,会带你领略你所想不到的快乐!快拿起你心爱的乐器,从现在起,用你的心灵去演奏快乐。相信你能演奏出无比精彩的乐章!
      ⑦相信,快乐的乐曲可以演奏到地老天荒!
                                                                                                                                                                               (选文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错位阅读:孩子“被长大”
      ①近日,一本名为《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你没读过的初版原型》的儿童读物引起了不少读者的非议,由于书中大部分的内容颠覆了人们对《格林童话》的认知,这本书被很多网友戏称为“很黄很暴力”。这种成人化的儿童读物,既让孩子“被长大”,也严重危害了学生阅读。长期大量阅读这类儿童读物,势必会让我们的孩子像吸食了毒品一样,无法摆脱,从而严重危害青少年的成长。
      ②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元济就已经深刻认识到出版业肩负的责任:“盖出版之事,可以提携多数国民,似比教育少数英才尤要。”因此,出版社在策划选题时,一定要考虑到儿童读物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作用,要尽量避免消极作用的产生。
      ③首先,儿童读物的内容要真实可靠。真实可靠的内容才能对青少年成长产生正面的引导,否则就会产生错误的导向。其次,儿童读物的内容要给小读者以思想上的启迪。如一些儿童科普读物,只介绍对人类有益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成果,而对它们产生的负面影响往往避而不谈,这使得一些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认识也产生了片面性。所以,在介绍科学技术时应当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它,既介绍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一面,也要讲清楚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的一面,使小读者从小就了解这方面的知识,长大后在运用科学技术时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性。此外,儿童读物的内容要有美感。一些图书装帧很精美,但是翻开一看,“僵尸”、“怪兽”的插图比比皆是,一些充斥着暴力、刺激的字眼随处可见。这样的图书,很难对青少年产生审美影响。
      ④总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一定要让儿童读物成为青少年成长的助推剂。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别让速成毁了匠心

    ①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不少物事的生产创造似乎也加速起来。比如各类技能培训,只要有钱,到处都是班,两三个月就能拿到一本证书。写书、拍电视剧等等,也无不可以速成。

    ②现代社会,时间就是生命,办事讲效率没有错。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事情确实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但实践也告诉我们,有些时候欲速则不达,一味地追求速成不是好事。正所谓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事物的成长发展往往有其规律,那些违背规律的速成,往往就会先天不足,无异于拔苗助长。一些以次充好的假冒伪劣速成产品,一些偷工减料的速成工程等等,多是以牺牲质量或成效,乃至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样的速成就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③常言道:慢工出细活,文火煲靓汤。很多事急不得,更速成不得。古人对事物的创造,往往是匠心独运,不尚速成。如丝绸、瓷器、漆器、金银器等各类技艺精湛的手工艺品,饱蘸着匠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创造的虔敬、对工序的苛求。有多少巨匠们一生默默无闻,远离名利场,只为了完成一件作品、办好一件事情。盛于魏晋时期的百炼钢之术,其制作过程需工匠把精铁加热锻打一百多次,一锻一称,直到斤两不减,如此千锤百炼,最终锻出高纯度的器具。这一丝不苟的工序、精湛的技术、专注的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正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工匠精神。

④“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一)只有沉得下心,才会创造出经得起时间检验和考验的产品。高凤林作为一名特种熔融焊接工,35年如一日,一心专注于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被称为焊接火箭心脏的人,0.08毫米是高凤林焊接生涯里挑战过的最薄纪录。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其组装对精密度要求达到丝级,顾秋亮作为一名焊工,40多年来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追求卓越,一次又一次挑战极限,成功把蛟龙送入海底,他也被称为有钻劲儿的螺丝钉。没有那种精细入微的追求,没有那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体认,就很难有过硬的高精尖技术。

    ⑤其实,不管是科技研究、手工制造、养殖种植,还是行医执教、著书立说,行业千万种,从业者至少都应该有一颗基本的匠心。这颗匠心,不仅是对规律的尊重,对创造的敬畏,更是一种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一部《战争与和平》,草婴整整翻译了6年。他一生始终追求像原著一样的艺术标准,翻译作品始终遵从六道工序:研读原著、译文、读译文、请人朗读、交编审、打磨求神韵。(二)有此匠心 , 才能生出一种宁静致远、潜心于事的定力。涵养工匠精神,容不得浮躁,容不得唯利是图,容不得急功近利的速成。

    ⑥速成是匠心的克星。欲养匠心,必戒速成心。多少粗制滥造、速生速朽的物事告诉我们,急于求成于事无益,急功近利更难立身。唯养一颗匠心,不迷于声色,不惑于杂乱,沉潜自己、专注一事,方能有所成、有所立。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各题。

①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就是背书。

②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

③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时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我国古代的幼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这种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燃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时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不会反出新养分的。

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由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比如写鸟的动作,小时候作文只须一个"飞"字,就能解决。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带等,就很少再以"飞""字搪塞了。可现在也常遇到这种情况,笔握在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像笔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想不出恰当的词。这时就更恨当初记得少。

⑤强调背和记,绝不是限制创造。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比如,宋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从隋炀帝杨广的"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两句中化来;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脱胎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毛泽东诗词中也有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取于古人的句子。试想王勃肚子里如果不是装有前人的那么多佳词丽句,决不可能即席挥就那篇《滕王阁序》。高明的文学家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翻出新意。文章相因,从司马迁到韩愈、柳宗元,再到苏轼、欧阳修,总是在不断地学习,创造,再学习再创造。你看,人们现在不是多记住了秦、王等后人的名篇佳句倒忘了杨、庾等前人的旧作吗?这正说明文学在继承中前进。我们应该多记多背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水平,到时也会压倒秦观、王勃的。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