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一桥飞架中欧】材料一:【中非崭新一页】材料二: 【顺应历史趋势】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组织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适应了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经济全球化的需要,适应了当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需要,发展中国家为适应这种变化,积极参与各种国际组织,推动了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趋势。
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图4反映出二战后在世界工业生产中西欧、日本所占比重不断提升的变化趋势。该“变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是( )
①充分利用美国的援助②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③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的加剧④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材料一:美国、俄罗斯(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是当今世界上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两个大国。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他们曾经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同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敌。
材料二: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讲,认为自由世界必须制止共产主义的扩张。杜鲁门的这种“遏制政策”,几十年来始终是美国外交的准绳。它使美国扮演了“世界警察”的角色。……世界被分为以美苏为首的两个敌对集团。
——曼弗雷德 马伊《世界历史》
材料三:欧盟已经建立经济联盟,实行单一货币欧元,经济一体化取得巨大发展……长期以来,日本总是对自己政治上的“侏儒”形象耿耿于怀。日本认为要实现大国梦,必须发挥“正常国家”的作用。……所以日本和欧盟被当然地称为国际格局多极化发展中的成员。
——《试论当代国际战略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
材料一: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慈禧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周恩来传》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70年代,我国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如:日本、美国、意大利、加拿大、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请回答: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