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梦幻视觉“水立方”
国家体育场——“鸟巢”以它充满阳刚之气的独特外形吸引了世人的目光,而与它并肩而立的国家游泳中心,则以一种柔美风格,与“鸟巢’’共同在北京城的北部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与“鸟巢”一样,国家游泳中心也有一个别具一格的名字:水立方。
(一)阳光下晶莹的水滴
“水立方”设计精妙,晶莹通透,具有梦幻般的独特的视觉效果。它是—个177米乘177米,高31米的方型建筑。看起来形状很随意的建筑立面遵循严格的几何规则,立面的不同形有11种。内层和外层都安装有充气的枕头,梦幻般的蓝色来自外面那个气枕的第一层薄膜,因为弯曲的表面反射阳光,使整个建筑的表面看起来像是阳光下晶莹的水滴。如果置身于”水立方”内部,感觉则会更奇妙,你会看到,那些气枕像海洋里的一个个水泡。
(二)奇妙自洁不沾尘土
“水立方”从材料到结构完全是一个创新的建筑,蕴涵着极高的科技含量。外围采用新型的环保节能ETFE(聚四氟乙烯)膜材料,覆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ETFE应用工程。ETFE项目经理詹姆斯先生说:“它是一个双层ETFE芹,统,外面一层里面一层,从这个角度来讲,它是第一个,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这种ETFE膜材料的质量只有同等大小玻璃的1%,韧性好,又能吸收更多的阳光,并且不女自燃。另外,它们还有奇妙的自洁功能,不沾附尘土,风一吹,土就走了。
(三)覆盖计划大量节水
拥有三个巨大游泳池的水立方,每小时蒸发掉的水就要超过一吨。有没有可能避免除这种浪费呢? “水立方”的建设者们在设计之初就有过周全的考虑。他们考虑在游泳池池不用的晚上用塑料布或其他材料将整个池水覆盖。覆盖计划包括了整个“水立方’’的比赛池、戏水大厅等,这样就可以节约大量的水。
除此之外,“水立方”的另一个环保功能是收集和循环利用雨水,这是充分体现“水立方”科技、绿色设计理念的一个技术亮点。落到水立方房顶上的雨水会汇集到建筑物下面的一个中心储蓄池中,这些被收集永的雨水将被循环利用。
(选自《竞报》2006.12,有删改)

(1)、如果说“鸟巢”因其雄伟壮观,表现出一种阳刚之美的建筑风格,那么“水立方”,则因其             ,展现出一种                  的建筑风格。

(2)、本文(一)中划线的句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外围采用新型的环保节能ETFE(聚四氟乙烯)膜材料,覆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ETFE应用工程。

(4)、“水立方”的设计贯穿了绿色环保的理念,在本文(三)中,这一理念具体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5)、有人担心“水立方”的外层薄膜容易堆积灰尘,影响美观,请你根据选文内容对此作出回答。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山就这么高
         那年,他在学校的成绩非常不理想,他觉得无颜面对父母,是父母在外拼命地打工,积攒下来钱供他来城里的这所学校读书,希望他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可是他现在的成绩根本就没有什么希望考上好的大学,至于将来的高考更是他不敢想象的。
        他不敢对父母说:“我不想读下去了。”那样,即使父母什么也不说,仅仅是他们那失望的眼神就会将他击垮。他想偷偷地出去打工,等到生米煮成熟饭再跟父母讲明。他们叹息也好,怒骂也罢,随他们去。
         经过一夜的思考,他做了决定,这个星期正好父母从外地回家,他先陪他们过上一晚。也许,这个夜晚是一道分水岭,从此就决定了他未来的人生方向。
        父亲看到他回家,很热情地和他讲外面的事情,母亲则在厨房里忙着做他喜欢吃的一切。他在等父亲问他的学习情况,可是父亲就是不问。
        吃过晚饭,父亲少见地和母亲陪着他一起去村庄西边的小山脚下,父亲说:“娃儿,你看这山有多高?”他小时候爬过这山,因为山势陡峭,荆棘丛生,从未爬到过山顶,所以很难回答。没有经历过,怎么会知晓呢?面对父亲的提问,他不知如何作答。
        父亲见儿子沉默,就说:“这山,说高也不高,努力去爬了,到达山顶就知道了。如果从未爬到过山顶,你就永远也不知它有多高。”其时,皎洁的月光洒下来,如同白昼,山在那里坦然地呈现出它的身姿。
        父亲说:“孩子,今天,你母亲在山下看着,我们俩一起开始爬山,看谁先到山顶。”他想不明白,父亲今天为什么有闲心陪他来爬山,而且是晚上,以前,他很少有这样的闲情逸致啊!
        不过,他看了父亲一眼,那个在他的眼里曾经高大的身躯,现在已经有些苍老了,他不相信会输给父亲。就答应了父亲的要求。
        山虽然很陡峭,但是他熟悉这座山的身体,哪里有坡,哪里有路,还有他年轻矫健的身体,他相信自己会爬到山顶的。在母亲的注视下,他们父子俩开始爬山,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
        脚下凹凸不平,手被刺破了,腿受了伤,胳膊擦破了皮,脸上还划了条伤口,虽然如此,他还是爬上了山顶,这是他第一次到达山顶。他的心忽然有了一份豪情,他真想大喊一声,告诉别人他内心的快乐。
        看到父亲也快爬到山顶了,他弯下腰,拉了一把父亲。父亲也到达了山顶。站在山顶上,父子俩一起大声地对着夜空喊了起来:“噢——,噢——”整个小村都回荡着他们的声音。
        他对父亲说:“山就这么高!”
        父亲笑笑:“其实山就这么高。”
        他决定回校去好好读书。任课的老师都感到奇怪,他怎么像变了一个人,成绩像雨后的竹笋,蹭蹭地升了上来。后来,他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成了一位非常有名的律师。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谈独立思考

茅盾

    ①有人问:如何而能独立思考?

    ②我想:这个答案可以很多,其中之一也许是洋洋万言,引经据典,而效果等于不着一字。但是,也还有另一方式的答案:不读书者不一定就不能独立思考;然而,读死书、死读书、只读一面的书而不读反面的和其他多方面的书,却往往会养成思考时的“扶杖而行”,以致最后弄到独立思考能力的萎缩。

    ③眼睛只看上边、不看下边的人,耳朵只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批评的人,常常只想到自己、不想到别人的人,他们面前的可能的危险是:让“独自”思考顶替了独立思考。

    ④如果广博的知识是孕育独立思考的,那么,哺养独立思考的便应是民主的精神。

    ⑤井底之蛙恐怕很难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应声虫大概从没有感到有独立思考之必要。而日驰数百里的驿马虽然见多识广,也未必善于独立思考。

    ⑥人类的头脑,本来是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如果没有,人类就不能从“蠢如鹿豕”进化到文明。

    ⑦儿童的知识初开,常常模仿大人。这时的模仿,就是吸收前一代的经验和知识,为后来的独立思考准备条件。做大人的,看见幼儿模仿自己,便赞一声“聪明”,可是到后来看见渐臻成熟的少年不再满足于模仿自己,却又骂他“不肖”;这真是可笑的矛盾。

    ⑧前人的经验和独立思考的成果,应当是后人所借以进行独立思考的资本,而不是窒息独立思考的偶像。

    ⑨从前有些“诗礼之家”,有一套教养子女的规矩:自孩提以至成长,必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这是把儿童放在抽出了空气的玻璃罩内的办法。这样培养出来的,如果不是书呆子,是犬儒,便是精神上失去平衡的畸形人,是经不起风霜的软体人,当然也不会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⑩“诗礼之家”现在没有了,我盼望这样的教养方法也和它一同地永远消逝。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些春天

段琳

    ①有一年的春天,我因为脊椎侧弯没有得到完全矫正,再加上长时间久坐,经常腰背疼得坐立难安。因别人介绍认识了家在重机厂的李医生,便下定决心好好治疗。每天下了班就开车到重机厂李医生家。刚好是三月,风暖起来,花开成片,如同有人在泼洒颜料一般,醉人的酒红,少女明艳的桃红,婴儿般纯净的粉白,这边染一块,那边染一块。

    ②到李医生家,要经过农大门口一条笔直的路,两旁种满重瓣晚樱,这个时节,花团锦簇,触目惊心。一直以来,我总是回避从这里经过,农大总是提醒我心里的疼痛,让我想起弟弟,想起他在这里生活的岁月。

    ③我的弟弟,曾在这里学习,后来,他得了癌症,发现时已是晚期,治疗了半年多,还是离开了。弟弟开始治疗也是在三月。爸爸的朋友在医院对面有一套小房子,弟弟暂时住在这里,我每天下了班过去。

    ④弟弟每天接受治疗,结束了便到房子里休息。同龄人比较少,大概他也比较无聊。姑妈说每次我来的时候,是弟弟一天里话最多的时候。我们说了什么呢?我总是回想起一个场景,我衣服上连接珠片的线断了,便寻针来,一颗一颗重新钉上去,弟弟在一旁坐着,看两眼电视里的新闻,又看看我,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说说新闻,说说近期上映什么电影,哪部美剧值得追。珠片很多,我钉一会儿脖子就酸了,要抻直一下脖子,再低头接着钉。那时候他还不知道自己的病情,我们也都在假装正常,心里怀着莫大的期望。那个春天里,风很大,有些夜晚,我们出去散步,顺城附近的街道,来来回回走了很多遍。有时候他走在我前面,风里的他看起来瘦了好多。

    ⑤那时的我,没有经历过太多生老病死,总以为亲人不会离去,他们会一直在那个固定的地方,即使我们跑再远,也总是会相见。所以我才那么恨自己,恨自己不够珍惜,恨自己做得不够好。

    ⑥又是一年的春天,一个与平时无异的晚上,接到公公电话,说外婆去世了。他说我现在过去处理。你先不要告诉妈妈(我的婆婆)。挂了电话,我呆立许久。那个最最和善的老人家,居然就去世了。

    ⑦外婆以前是幼儿园老师,退休多年,因为老伴儿早些年生病去世了,自己一个人在老房子里生活。我很喜欢她,她说话柔和,衣着整洁,每次见面都笑眯眯地和我说话。

    ⑧前一周我们去看她时,她刚刚出院不久。在她清净整洁的小院子里,看到她正在恢复,脸上的浮肿消退多了。待了几分钟,她说别在家里待着了,去看看花吧。花开得正好。确实是的,海棠爆满枝头,微风吹过,片片花瓣蹁跹而下。重瓣晚樱云蒸霞蔚。

    ⑨才隔一个星期,居然老人家就去世了。美丽烂漫的春天,从来就是存在着腐败和消亡。婆婆身体不太好,才做完手术不久,家人觉得她身体虚弱,不能到墓园这些地方,便决定瞒着她。那是对于我来说最煎熬的几天,面对帮我带孩子的婆婆,要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周末,为了方便公公过去帮忙料理外婆的后事,我带着孩子,让婆婆和我一起去公园玩。公园里的樱花开得像海水一样蔓延开来,孩子无忧无虑地在花树下奔跑,婆婆在好几个景致好的地方,热心地说要帮我照相。我都推说人太多了,不照了。在明亮刺眼的春天阳光中,内心悲恸又心疼。

    ⑩眼前这个人,虽然是我的长辈,却跟我一样,成了一个没有妈妈的人了,孤独无依。

    ⑪初到李医生家,似乎时光倒流二十年,回到了很早以前的场景。重机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是非常显赫的单位。李医生虽然有家传正骨复位治疗的技艺,但他觉得太耗力气,不如工厂的工作整洁体面有保障。后来工厂倒闭,李医生下岗,他开始钻研家传的技艺医治伤者。

    ⑫医生夫人爱说话,经常跟我聊来他们这里治病的人。据说有一个跟我一样,工作经常加班到凌晨,颈椎问题一样严重,过度透支自己的身体,后来辞职了,现在生活得轻松,人也比以往更年轻。还有一个女病人,我没见过的。医生夫人说,媳妇来治病,老公每天都陪着来,你说好不好玩?我看着去哪儿都会一起去的医生两口子,只是笑笑。如影随形,只是习惯。

    ⑬医生家的作息很规律,每天准点吃饭,中午和晚饭后有两次散步,下午四点一般要去菜街子买些小菜。吃饭是大事,医生夫人总说,早上起来,必然把早点煮了吃了,才能安心干别的事情,一天忙活三顿饭,感觉这三顿饭准备好,吃完,再收拾洗净,一天的时光,居然就过去了。本来是治疗脊椎的,但慢慢知道对自己的身体要善待,并且从一种重复和规律中,那些不可触碰的疼痛记忆慢慢平静。

    ⑭那些花,我渐渐敢好好欣赏它们了。

(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看罢水,我再细观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梁衡《壶口瀑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梅苑》校刊中可以摘录一些伟人名篇节选。请结合课内所学,搜集课外资料,推出“名人事迹”板块,带领同学们领略伟人的风采。

【甲】

①毛泽东在前往铜鼓时,也被地方民团抓住了,当时他装扮成了安源煤矿的采购员。可以肯定地说,民团的兵丁根本没能把面前这个手拿雨伞、穿着长衫的人的真实身份搞清楚,不然他们不会在毛泽东掏出身上仅有的几十块银元时,便那么迅速地把钱收下并随即决定放了他。但是,民团队队长反对放了毛泽东,他认定这是一个危险的共产党,坚持要把毛泽东带到民团团部执行枪决。面临死亡的毛泽东决定逃跑。在距离民团团部仅剩两百米的地方,毛泽东终于找到逃跑的机会,他一直跑到一个水塘边的茅草丛中藏了起来。民团的兵丁来回搜查,几次从他藏身的地方经过,但直到天黑下来也没发现他。毛泽东在民团兵丁放弃搜捕后开始赶路。雨伞早就丢了,脚上的鞋也不知去向,光脚赶路使毛泽东的脚肿痛得厉害,幸好他遇到了一位农民。没人知道毛泽东对这位农民说了些什么,这位农民不但为毛泽东提供了食物和住处,第二天当毛泽东再次上路的时候,他身上居然已经有了钱。毛泽东花七元钱买了一双鞋、一把伞和一些干粮,最后安全到达铜鼓起义军的驻地。这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与死神迎面相遇却又绝处逢生……他是所有身经百战的共产党高级将领中唯一身上没有留下任何战争痕迹的人。

……

②文市狭窄的街道上由于数万红军的到达显得格外拥挤。大批的行李散乱地堆放着;A大量伤病员的抬进抬出使临时野战医院内混乱不堪;红军指挥部里的电话声不断响起,前方渡口的掩护部队已经与敌人交战了,指挥员们在电话里不断地催问,军委纵队什么时候能到达渡口……

B毛泽东在文市边缘的旷野中徘徊,蓬乱的长发无法掩饰他忧郁的神情。这里的西面就是那条名叫湘江的大河了。湘江在毛泽东心中留有挥之不去的情愫,那是一条孕育了他生命的大河,是一条赋予了他浪漫情怀的大河。

④毛泽东知道,中国工农红军,包括他自己,已经走到了一个不是走向灭亡就是走向新生的关口。那一刻的毛泽东面色黑黄,消瘦憔悴,手指被劣质的烟草熏得乌黑——整整四十一年后,美国作家特里尔是这样描述他所见到的八十二岁的毛泽东的:“黑头发下温和的面容,柔软的双手,炯炯逼人的目光,保持头部稳定的宽大的双耳,在没有皱纹、宽阔而苍白的脸上尤显突出的是下巴上的黑痣。”“脸的上半部分显示他是一个知识分子:宽阔的前额,探索的眼睛,长长的头发。下半部分则表明他是一个感觉论者:厚厚的嘴唇,高隆的鼻子,稚童般的圆圆的下巴。”“在几十年的战争生涯中——这一战争摧毁了占人类五分之一人口的古老帝国,同时也使他家中四分之三的人以身许国——他却从未负过一次伤。”

(节选自王树增《长征》 有删改)

【乙】

①毛泽东有能够从死里逃生、大难不死的传说。南京曾经一再宣告他死了,可是没有。几天以后,报上的新闻栏又出现了他的消息,而且活跃如昔。国民党也曾经好几次正式宣布“击毙”并埋葬了朱德,有时还得到有千里眼的传教士的旁证。尽管如此,这两个著名人物多次遭难,可并不妨碍他们参与许多次惊人壮举,其中包括长征。说真的,当我访问红色中国的时候,报上正盛传毛泽东的又一次死讯,但我却看到他活得好好的。不过,关于他的死里逃生、大难不死的传说,看来是有一些根据的,那就是:他虽身经百战,有一次还被敌军俘获而逃脱,有世界上最高的赏格缉拿他的首级,可是在这许多年头里,他从来没有受过一次伤。

……

②毛泽东的伙食也同每个人一样,但因为是湖南人,他有着南方人“爱辣”的癖好。他甚至用辣椒夹着馒头吃。除了这种癖好之外,他对于吃的东西就很随便。有一次吃晚饭的时候,我听到他发挥爱吃辣的人都是革命者的理论。他首先举出他的本省湖南,就是因产生革命家出名的。他又列举了西班牙、墨西哥、俄国和法国来证明他的说法,可是后来有人提出意大利人也是以爱吃红辣椒和大蒜出名的例子来反驳他,他又只得笑着认输了。附带说一句,“赤匪”中间流行的一首最有趣的歌曲叫《红辣椒》。它唱的是辣椒对自己活着供人吃食没有意义感到不满,它嘲笑白菜、菠菜、青豆的浑浑噩噩、没有骨气的生活,终于领导了一场蔬菜的起义。这首《红辣椒》是毛主席最爱唱的歌。他似乎一点也没有自大狂的征象,但个人自尊心极强,他的态度使人感到他有着一种在必要时候当机立断的魄力。C我从来没有看见他生过气,不过我听到别人说,他有几次曾经大发脾气,使人害怕。在那种时候,据说他嬉笑怒骂的本领是极其杰出和无法招架的。

(节选自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