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两项(   )(   )

A、余强饮三大白别        学时习之 B、湖中得更有此人   雕栏相望 C、长堤一痕                    有乳下孙 D、上下白                       尝贻余核舟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两项(   )(   )

A、有两人铺毡对      满寂然,无敢哗者 B、日更定当             时,妇手拍儿声…… C、下船                     其日中如探汤 D、湖中人鸟声俱    满座宾客……以为妙
(3)、选出对下列句子省略成分补充错误的一项(   )

A、(铺毡对坐的两人)拉余同饮。 B、(余)问其姓氏。 C、及(铺毡对坐的两人)下船。 D、(铺毡对坐的两人)客(于)此。
(4)、翻译句子
A、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5)、“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句有什么作用?联系文章写作背景,说说作者在文章中表现了何种感情?

举一反三
莲都因“莲”得名,因“莲”而美。 请你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探究任务。

材料一

芙  蕖

[明末清初]李渔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选自《闲情偶寄》,有删改)

【注释】①芙蕖:莲花的别称。②葩:花。③日上日妍:一天比一天美丽。妍,美,美丽。 ④迨(dài):等到,到。

材料二

白  莲

[唐]陆龟蒙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注释】①陆龟蒙:字鲁望,唐朝诗人。年少聪慧,举进士不第,后隐居于松江甫里(今江苏吴县)。②别艳:别的花。③瑶池:传说中的仙境。④欲堕时:指白莲将要凋谢的时候。

材料三

①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西洲曲》)

②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④苏州府学池中,莲亦一茎二花……而吴文定公宽为状元。 

(陆粲《庚巳编·瑞莲》)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