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各题。
                                                                                                  罗布泊的奇观
      ①整个罗布泊地区,东迄玉门关,西至铁干里克,南达库姆塔格山,北到库鲁克塔格山,面积约有10多万平方公里,同中原和华东地区的一个省差不多。仅库姆塔格沙漠就有20000平方公里,干涸的罗布泊古湖盆有3000平方公里,现代湖盆也有2500平方公里。据记载,这一带的年降雨量只有10毫米。水就是生命。任何出入罗布泊地区的旅人,都是从四五百公里以外的地方带足淡水。这样大的地区水却十分缺少。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就是为了寻找救命的水而蒙难的。地下水倒有,但却酷咸不能饮。再一个问题就是风沙剧烈。罗布泊地区几乎无日不风,每年有八级以上的大风80多天,通常都是四五级风。古人有写流沙的诗:“无端昨夜西风急,尽卷波涛上山岗。”这里真是波浪滔滔,排山倒海。第三是高温,特别是夏季,最高气温常在50℃左右,地面温度可达70℃。
      ②在罗布泊古湖盆的东、西、北部,有3000平方公里的“雅丹地貌”。那是一些形状奇异、大小不等、排列有序的土丘。土丘鳞次栉比,有的拔地而起,A;有的匍匐在地,B;有的怪异,像神、像魔鬼;有的肃穆庄重,像城堡、像帐幔、像房屋。每当云影掠过,或细风撩起轻沙,土丘似乎缓缓漂移,像航船启程,如鲸鱼遨游……真是千姿百态。这种繁星搬的土丘构成的地貌,地理学家们称之为“雅丹”。“雅丹”是维吾尔语,其含义至今不明,是已被地理学家们借来称谓这种地貌的专有名词了。
      ③雅丹地貌中最为壮观的是“龙城”。在罗布泊古海的东北部有一片风蚀最烈的地区,土丘高峻似城郭宫阙,其形似龙伏卧。
      ④罗布泊汇积着来自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疏勒河等水流带下来的盐分。湖水干涸之后,积盐裸露地面,又经日晒、风吹,龟裂成形态和色泽各异的盐壳,从罗布泊到玉门关,200公里长的疏勒河故道,布满盐壳。有的和着白垩矿物,呈白色;有的混着细沙,呈黄色;有的杂着枯草枯叶,现出黑色;有的是纯盐的结晶体,映着青天,碧蓝透亮;有的如雪花一样,浮于地表,色彩缤纷;有的高达八九十公分,长达二三米,翘起后成拱形如桥,自然界真是千奇百怪。
      ⑤沙漠也会唱歌。夜宿沙子头,总会听到沙子响动的声音。心境好的听着像渔歌抒情,心境不好的听来如怨似泣。原来,沙丘上沙粒滑动的时候,它们中间的孔隙时大时小,空气中沙粒的流动中产生振动发出声音。有人说敦煌有“鸣沙山”,那么,罗布泊则是“鸣沙海”了。

(1)、第①段中画线部分①—⑥句的语序明显不当,请选出排列恰当的一项。(   )

A、④②①③⑥⑤ B、①③②④⑥⑤ C、④①⑥③②⑤ D、②④⑥①③⑤
(2)、下列从第②段A、B两处抽出的①②两项内容,①应填      处, ②应填        处。
①如柱、如树、如竹、如伞            ②似狮、似虎、似龙、似牛

(3)、选出对②③两段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  (   )

A、介绍罗布泊古湖盆东、西、北部的雅丹地貌的特征。 B、说明雅丹地貌的形成原因。 C、以罗布泊地区雅丹的地貌为例,说明“雅丹”一词的地理学含义。 D、展示罗布泊地区雅丹地貌的奇异景象。
(4)、用第④段中的词语填空。
第④段说明的对象是        , 作者是抓住              这两方面的特征作具体描述的。

(5)、就下列说明方法,从原文的第①段中各摘录一例,写在横线上。
列数字:                                    举例子:                              

(6)、根据第⑤段说明的内容,分小点写出产生“鸣沙”现象的必备条件。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段一)蝉的卵(节选)

    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我从放大镜里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几分钟以后,一个土穴就挖成了。这小生物钻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

    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节选自《昆虫的故事》)

(文段二)

    金步甲只有在屠杀比它弱小的毛毛出时才上上风。而且,它不善攀援,只在地面捕食。不会上树,使它明显地失去了优势。我从没见过它爬上树冠捕食,哪怕是最小的灌木,它根本不去注意哪些待在一拃高的百里香树枝上令人垂涎的猎物,这是很大的遗憾。如果金步甲能爬高,能离开地面去远足,三四只金步甲组成的小分队,将会以怎样迅猛的速度歼灭甘蓝上的莱青虫啊!

    金步甲什么都吃,甚至还吃比较胖的带棕色斑点的灰色鼻涕虫。在三四个屠夫的进攻下,肥胖的鼻涕虫很快就被制服了。金步甲最爱吃鼻涕虫背部有一层壳保护的部位,外壳像一层珍珠盖在鼻涕虫心脏和肺的位置上。那个部位有硬颗粒物,比别的部位更香,这种含矿物质的作料好像很合金步甲的口味。常在夜里爬行、偷吃嫩生菜的鼻涕虫,应该是金步甲经常吃的一种食物。

(节选自《昆虫记》)

(文段三)

我们再举最后一个例子,证明蛆虫预先将食物液化的事实。如果我将鼹鼠、游蛇或其他动物的尸体置于露天的沙罐里,套上金属纱罩以防双翅目昆虫入侵,那么尸体就会在烈日的暴晒下变干、变硬,而不会像预料的那样把下面的沙土浸湿。尸体肯定会渗出液体;任何时一具尸体都像一块吸满了水的海绵 , 尽管水分的散发是那样缓慢,也会被干燥的空气和热气蒸发掉;因此尸体下面的沙土能保持干燥,或者说基本干燥。尸体变成了木乃伊。

    相反如果不用纱罩,让双翅目昆虫随便进入,情形就不同了,三四天后在尸体下面出现了脓液,大片沙土被浸润了,这是液化的开始。

    我将会不断地看到那种曾令我震惊的实验结果。这次实验对象是一条神医游蛇,长一点五米,有粗瓶颈那么粗,由于它比较庞大,超出了沙罐的容量,我把它盘成双层螺旋状。当它处于分解旺盛期时,沙罐成了沼泽,无数只绿蝇蛆虫和麻蝇蛆虫在沼泽里涌动。

    容器里的沙土被浸润了,变得泥泞不堪。液体从罐子底部那个盖着一块扁卵石的小孔滴下来,这是蒸馏釜在运作,那条游蛇正在死尸蒸馏釜中蒸馏。一两周之后,液体将消失,被泥土吸干,在黏糊糊的沙土上只会剩下一些鳞片和骨头。

    总之,蛆虫是这个世界上的一种能量,它为了最大限度地将死者的遗骸归还给生命,将尸体进行蒸馏,分解成一种提取液,然后植物的乳母——大地汲取不它。变成了沃土。

(节选自《昆虫记》)

(文段四)萤火虫(节选)

    还有更令人信服的例子,有时我幸运地看到一些蜗牛正在爬行,脚蠕动着,完全伸出,这时它们受到了萤火虫的进攻。蜗牛乱动了几下流露出不安的情绪,接着一切都停止了,脚不爬行了,身体的前部也像天鹅脖子那种优美的弯曲形状,触角软塌塌地垂下来,弯曲得像断掉的手杖。

    蜗牛真的死了吗?根本没有,我可以使表面上已死的蜗牛复活过来。在两三天半死不活的状态之后,我把病人隔离开来,给它洗一次澡,虽然这对于实验取得成功并不是绝对必须的。两天后,那只被阴险的萤火虫伤害的蜗牛恢复了正常。它可以说是复活了,它又能活动,又有感觉了。如果用针刺激它,它有感觉;它蠕动,爬行,伸出触角,仿佛什么不愉快的事都没发生过似的。全身酩酊大醉般的昏昏沉沉都彻底消失了,它死而复生了。这种暂时不能活动、不觉得痛苦的状态叫作什么呢?我想只有一个适当的名称,那就是麻醉状态。

    许多捕食性膜翅目昆虫吃虽然未死却无法动弹的猎物。通过它们的丰功伟业,我了解了昆虫令对方浑身瘫痪的奇妙技术,它用自己的毒液麻痹其神经中枢。在人类的科学实践中还没有发明这种技术——现代外科最奇妙的一种技术之前,在远古时代,萤火虫和共它昆虫显然已经了解这种技术了。昆虫的知识比我们早得多,只是方法不同而已。外科医生让病人嗅乙醚或者氯仿,昆虫通过大颚的弯钩注射一种极其微量的特殊毒药。人类有朝一日会不会利用这种知识呢?如果我们更好地了解小昆虫的秘密,那么我们在将来会有多少卓绝的发现啊!

(节选自《昆虫记》)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勇士的背影

宋子洵

①虽已进入春天,风却也卷挟了几分寒意。朦胧的金光洒落在山顶的薄雪上,氤氲出几分雄壮悲凉。连绵陡峭的山岭在云层中若隐若现,远处传来几声鸟鸣,却未见飞鸟。夹金山的每一个清晨都是这般景象。

②一条陡峭的山路向上延展,在视线所及之处骤然急转,消失于云层雾气中。藏族小伙扎西一早就站在路边。

③他在等待着一位执意独自登山的老人。

④“咚、咚、咚……”沉重的脚步声自远处传来,扎西探出头,仔细打量着来人。一个略显佝偻的身影,逆着光走来。虽然脚步有些蹒跚,但每一步都像巨石一样重重地压在地上。只见老人一边走一边用留恋的眼光注视着周围,像是在回忆什么。“就是他!”扎西赶忙跟上,一路上躲躲闪闪,生怕被发现。

⑤突然,他发现老人停下了脚步,回过头来,注视着他。

⑥“糟了,被发现了!”心一横,扎西硬着头皮凑上前,向老人解释道,是小金县的桑杰书记让自己悄悄跟着的,因为担心他一人登山有危险。扎西一脸诚恳的模样,让老人原本紧皱的眉头缓和了些许。

⑦“你回去吧!”老人转过身去,背朝扎西摆了摆手。

⑧“我不走,我答应桑杰书记要照顾好您的。”扎西倔强地站在原地一动也不动。

⑨老人动了动嘴角,想说点什么,却又什么也没说,继续向上攀登。看着老人沉重的背影,扎西知道老人默许了。

100米,100米,又100米,老人脸颊涨红,额头的青筋不停地跳动。

⑪“您不要再往上走了。”见状,扎西有些着急。

⑫老人的喘息声越来越急促,听起来像是即将报废的拉风箱,光听着都让人心慌。对于扎西的话,老人置若罔闻。

⑬“您撑不住的……”扎西的声音因焦急而轻微地颤抖着。

⑭终于,老人停了下来。

⑮“我走不动了,这夹金山,是上不去了,真想再上去看看你们。”他看向前方喃喃地说,“小伙子,帮我个忙,到上面替我敬个军礼吧。”

⑯敬礼?扎西没听懂。

⑰“就像这样。”老人边说,边颤颤巍巍地举起右手,庄重而又虔诚地向大山敬了一个军礼。

⑱或许是不想老人继续攀登,扎西没有拒绝这个请求。

⑲随着一步步攀登,扎西的体力渐渐透支,汗水湿透了单薄的衣衫,他的牙床都在冷风中打战,腿像灌了水泥一样,豆大的汗珠顺着脸侧滴落。空气越来越稀薄,呼吸也被逐步掠夺,扎西已经接近窒息了。

⑳终于行至一片开阔处,扎西累得连动一下手指的力气都没有了。喘息间,扎西记起了老人的嘱托。

㉑咬住因寒冷而颤抖的牙齿,扎西缓缓地举起右手对着那片天空敬了个军礼。

㉒下山时,扎西又遇到老人。老人坐在路边,定定地看着远方。扎西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只好静静地走到老人身边坐下。

㉓“累吗?我们当时也很累!”扎西的耳边传来老人粗粝沙哑的声音。

㉔“老人家,您一定是老红军吧?”扎西突然意识到什么。

㉕老人深邃的眼神给了扎西答案。

㉖……

㉗太阳落山时,老人走了。凝视着老人踉跄而坚毅的背影,扎西的内心突然汹涌起复杂的情感。有种念头在他心里升腾而起,久久不散。

㉘离开之前,面向无数英魂在这里长存的夹金山,他又敬了一个郑重的军礼,并许下了自己一生的承诺。

㉙那之后,扎西报名参军,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二十几年过去了,老人的背影一直在他的心底。夹金山上,仿佛一直有一个勇士迎着落日的余晖,凝望着远方。

(选自《解放军报》2022年3月15日)

勇敢选择新职业,做自主有趣“打工人”

【解锁·新职业】

近年来,国内新职业层出不穷,不仅有“让你玩个够”的景点试玩员,还有“帮助你变美”的面部美学设计师、“让你笑不停”的脱口秀演员、“服务机器人”的机器人应用技术人员等,这些职业不断突破传统社会的想象,其背后源于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新要素的不断涌现。新职业的出现创造出新的就业空间,折射出时代变迁下的社会发展趋势和进步方向,也催生出以青年为主体的新的职业群体。

【调查·新风口】

【现象·新发现】

现象一: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官网公示2020年第一轮教师招聘拟录人员名单。在第一轮9名拟录人员中,6人是顶尖大学博士。其余也都是来自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硕士。公示9人中,清华和北大的毕业生有6人。顶尖名校毕业生当中小学教师是否属于“大材小用”?这引起社会广泛讨论。

现象二:十年前,你问起学生最想做什么,大多数人都会告诉你,他们想当“科学家”“老师”“警察叔叔”等等。到了今天,新华网的职业意愿调查显示,超过一半“95后”最向往的职业是主播和网红,而参与调查的大部分是大学生。很多大学生认为:靠读书来改变命运,需要寒窗苦读十余载,而当一个网红,似乎只需要对着屏幕唱唱歌聊聊天。

【视野·新突破】

新职业的不断涌现,为青年人打开了广阔的成长空间,让他们能够多维度地探索职业多样性。人们对于职业选择始终存在一个误解,认为“什么人只能干什么工作”。但传统的“职业鄙视链”早已过时,学历和职业是否匹配也只能由当事人自己做评判。修正落后的职业观,社会和国家应让青年看到“行行皆能出状元”,塑造出尊重技能人才,推崇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

有些职业能满足一些人的虚荣心,如看上去赚钱很容易的“网红”,这类职业好像不需要高学历,不需要付出多大努力,就能轻松出名得利。但这其中有两个问题:第一,如果内心不是真的热爱这份职业,难免会因为价值感缺失而怨天尤人;第二,不能只看到这些职业表面的光鲜,而忽略从业者背后的漫长奋斗与艰辛付出。只有我们内心真正热爱的职业,才会给我们带来鼓舞,从而帮助我们发挥自己的才能。

除了个人喜好,职业选择还与国家、社会息息相关。钱理群教授曾说,真正的精英应该有独立自由的创造精神,要有自我的承担,要有对自己职业的承担,要有对国家、民族、社会、人类的承担。个人的完美与人类的幸福并非是敌对、互相冲突的,大多数人都认同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幸福。在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都需要青年出力做贡献,青年只有将个人选择与国家发展相统一,融“小我”于“大我”,才能与时代共成长。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