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天象与气象》一文,回答问题。
        ①“于是……在一个月亮的晚上点了盏风灯,扛了把铁锹,就去了十三里铺的坟地”。悬疑惊悚小说《鬼吹灯》,极尽想象之能事,同时善用各种环境描写衬托,引得读者感同身受,毛骨悚然。
         ②这一回中对鬼魅气氛起到很大作用的“毛月亮”,学名就是月晕,有成语云:“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这其实是一种有据可循的天文学现象,而并非民间所传:有着长毛毛的月亮之夜,即孤魂野鬼出没时分。
        ③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月晕出现,那么将要刮风;柱子础石湿润,那么就快要下雨了。
        ④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
        ⑤月晕,是月亮周围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彩色或白色光圈,而月晕真正的产生原因,其实是由于光的折射。
        ⑥当代气象科学实践表明,在天气晴转阴雨时,人们先看到卷层云,而后天空出现会产生降雨的中低云。这时随着云中水汽含量的变化,加之光线的作用,围绕在月亮周围,便出现了月晕。这与雨后彩虹出现的原理有些类似,不同的是彩虹在天气变化后出现,而月晕一般预示着天气的改变。与月类似,太阳也有日晕。中国古人很早以前就开始用晕来预测天气,如“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就是关于晕的天气谚语。
       ⑦其实,出现了日月之晕,也不一定会产生降水。事实上,有些晕的形成,不但不会形成风雨,反而天气会转晴。在夏季常能见一些似馒头、又似马鬃的对流云,但当对流减弱后,云体会变成卷层云。有太阳时,也可在这些云彩上映出残缺不全但色彩艳丽的晕。这时对流本身已经很弱,晕过后也不会有降水发生。当别处有降水时,降水区上空的空气向四周辐散,这时远离雨区的观察者会看到成片的高云,其中也有一些卷层云。由于这种静止锋的降水区很少移动,因此在静止锋以外的地方,可以接连几天看到太阳周围有晕发生;到了晚上,若有月亮,还可看到月晕存在,却始终没有降水发生。当出现了卷层云,就得看其后的中低云是否发展,若发展,其结果就是降雨。这就是判断出现日月晕后是否有风雨的主要征兆。
        ⑧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讲的是对事情有一定的预见性。不过这种预见只是来源于对以往生活经验的总结,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1)、文章的第①段以小说《鬼吹灯》故事开头有什么作用?

(2)、第⑦自然段“出现了日月之晕,也不一定会产生降水。”一句话中,“不一定”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说说第⑥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①电影《梅兰芳》中有个十三燕,是个曾名重一时的“伶界大王”。后来,梅兰芳迅速崛起,大有取而代之之势,他与梅兰芳唱对台戏时落于下风。眼见败势已成,他却没有选择逃避。即使面对空旷的戏台,他仍然一丝不苟地坚持唱完了最后一场,并且在临死前留下那句掷地有声的话语:“输不丢人,怕才丢人。”所以,尽管十三燕是个失败的人物,但却是令人敬佩的,因为他道出了一个做人的基本真理,而且自己就是实践这一道理的榜样。
        ②大千世界,我们不论干什么,只要与人对阵,参与竞争,都会有输赢,见高低,而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胜败乃兵家常事,百战百胜只是神话。因为,天外有天,你厉害还有比你更厉害的,你有降龙十八掌,人家可能有葵花宝典;你有屠龙刀,人家有打狗棒。而且,“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几年你得势占优,再过几年,你就可能被淘汰出局。所以,输不丢人。如果害怕丢人,就永远不要参与竞争,就干脆远离红尘。
        ③楚汉之争,项羽的最后悲剧,就在于他的怕丢面子,怕面对江东父老的指责。还是杜牧的《题乌江亭》写得好:“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如果项羽能够包羞忍耻东渡乌江,那么鹿死谁手还是个未知数;如果项羽能够忍受打击卷土重来,或许历史将被重新改写。 
        ④“初生牛犊不怕虎”,虽然结局并不美妙,不会因为不怕就能克敌制胜,创造奇迹,但不怕虎的精神却是历来被人赞颂的。看《动物世界》,常见这样的镜头,一大群野牛被一只狮子追着跑,我就想,这么多野牛要是团结起来,就是踩也把狮子踩死了,可就是因为怕,总是被狮子欺负,甚至成为狮子的牺牲品。与野牛相比,人是有理智的,“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可正因为如此,有些人反而怕得更多,野牛不过怕丢掉性命而已,人还要怕丢面子,怕名声不好,怕被人议论,怕遭人嫉妒,怕不好出门见人,总之是前怕狼后怕虎,结果是害怕丢人却偏偏丢人,不想丢人却处处丢人。
        ⑤人,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既然出来打天下,既然要与人争高低,输赢都是正常的。奥运会上的百米赛场上,无论谁输给博尔特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因为那小子是百年一出的短跑奇才,不管你被拉下多大差距,谁也不会笑话你。而你如果因为害怕而退赛,因害怕而战战兢兢,畏畏缩缩,不战自败,那就丢人丢大了。在北京奥运会的乒乓球馆里,我们还看到许多非洲国家的乒乓球运动员,水平连我们的业余选手都不如,仍然面无惧色与世界一流高手过招,观众同样报以热烈的掌声,其中就是对他们不怕精神的鼓励。输球之后,他们照样大大方方地和对手握手拥抱,向观众致谢,他们是虽败犹荣。体育竞赛如此,行行业业也都应该如此。只要不怕强手,敢于“亮剑”,屡败屡战,自强不息,我们就可能杀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即便输了,也是虽败犹荣。
         ⑥“输不丢人,怕才丢人。”诚哉斯言!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神奇的智能材料

       ①何谓智能材料?现在还没有严格的定义,但一般说来,它指的是能感知环境条件并做出相应“行动”的材料。智能材料的行为与生命体的智能反应有点类似。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太阳镜片中就含有某种材料,这种智能材料能感知周围的光,并能对光的强弱做出判断:当周围的光很强时,它就自行变暗;当光较弱时,它又变得透明起来。

       ②现在,在建筑方面,科学家们正集中力量研制使桥梁、高大的建筑设施以及地下管道等能自诊其“健康”状况,并能自行“医治疾病”的材料。这方面,美国伊得诺大学的研究已初见成效,该大学建筑研究中心的卡罗琳•德赖开发出了两种“自愈合”纤维,这两种纤维能分别感知混凝土中的裂缝和钢筋的腐蚀,粘合裂缝的纤维是用玻璃丝和聚丙稀制成的多孔中空纤维,将其渗入混凝土中,在混凝土过度挠曲时,它被撕裂,从而释放出一些化学物质,来充填和粘合混凝土中的裂缝。德赖开发的另一种纤维能感知造成钢筋腐蚀的酸度。若把这种纤维包在钢筋周围,当钢筋周围的酸度达到一定值时,纤维的涂层溶解,从纤维中释放出阻止混凝土中的钢筋被腐蚀的物质。

       ③在医疗方面,智能材料还被应用于药物自动释放系统上。日本东京女子医学院已经推出一种能根据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而扩张和收缩的聚合物。葡萄糖浓度低时,该聚合物会缩成小球,葡萄糖浓度高时,小球会伸展成带。借助这一特性。这一聚合物可制成人造胰细胞。将这种聚合物包封的胰岛素小球注入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小球就可以模拟胰细胞工作,血液中的血糖浓度高时,小球释放出胰岛素,血糖浓度低时,胰岛素被密封。这样 , 病人的血糖浓度就会始终保持正常的水平。

       ④智能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更为广泛,所以科学家正致力于这方面的大量研究。如英国科学家正在研制一种能让残疾儿童借助它“说话”的智能化衣料。残疾儿童穿上由这种独特的电子纺织材料制成的马甲,连接一个语音合成器,就可以简单地通过轻拍这种触敏性材料使别人明白他的意思。把这种材料与适当的电子仪器连接起来,将带来新型外衣的问世。把电话主板集成在袜子里以提醒穿着者新鞋子是否会磨脚,或者将其放入袖子里,乃至足球衣中,让裁判知道何时被人拉扯过。

       ⑤虽然智能材料方面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它的发展前景将是无限广阔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艾在端午

       ①《诗经•采葛》曰:“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其中的“萧”与“艾”都是现在的艾。艾是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常成群生于路旁、墙脚或草坪中,叶面绿色,叶背呈灰绿色,生有绒毛。

       ②艾,是端午节的主角,端午节的别名“艾节”,就是以艾命名的。端午,又称端阳,其时正是寒暑气交互转换之时,蚊虫苍蝇滋生,细菌病毒繁殖,人易生病。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一并皆由鬼邪作祟所致,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端午为“恶日”。自古至今,艾在端午中受到人们的挚爱,人们用它招百福、辟邪祟、祛毒害。

       ③古代的一些经史书籍常有端午节“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烟、洗艾浴”等民间习俗的记载。没奶年端午节之际,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以防蚊虫,“避邪却鬼”。

       ④据专家考证,艾用于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现在的第一部方书,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有艾的疗效与用法,以后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在我国盛产优质艾的湖北蕲州,至今还流传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孟子也说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见艾的药用价值。

       ⑤艾在端午,客观上也起到了卫生保健的作用。有人把端午节作为古代“卫生节”,也是不无道理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布封

    猫是一种不忠的家畜。尽管有柔美的体态,尤其小的时候,但是天生就奸狡,性情虚假,本性邪恶,而且年龄越大越糟,进行教育只能促使其掩饰。它们狡诈、虚伪、喜欢搞恶作剧,而这些都是其他动物所没有的天性,而且这些恶习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明显,这恐怕也是人类不喜欢它们的原因。人类养猫已有悠久的历史了,可是在这么长的豢养史中,这些恶习并没有改掉多少。成年的猫会对主人阿谀奉承、谄媚迎合,像一个老奸巨猾的谗臣,这也是人们不喜欢它们的另一个原因。除此之外,猫还很会伪装,经常粉饰自己狡猾的天性,让人类无从察觉它们的真实意图。表面上看来,猫和人类可以轻松融洽地相处;实际上,它们从不主动探索与人类的相处之道。它们看人的目光总是充满疑惑,也不会主动接近自己喜欢的人。由于它们喜欢人类抚摸带来的温暖、惬意的感觉,才勉强去主动接触人。孩子总是特别喜欢幼小的猫,因为它们可爱活泼、聪明漂亮,但其锋利的爪子却往往让孩子们心生恐惧,不能和猫太过亲密,成为彼此的伙伴。一般情况下,忠诚的动物和人类总是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而猫除外。就这点儿天性来说,猫同人还可以勉强和睦相处,但和性情率真耿直的狗就不那么容易相处了,二者甚至是水火不容。

    猫天性狡诈、残忍、欺软怕硬,那些比它弱小的动物就往往成了它逗弄伤害的对象,如小鸟、兔子、老鼠、田鼠、鼹鼠、蟾蜍、青蛙、蜥蝎等。猫躲在笼子旁准备偷袭小鸡,或是在洞口前伏击老鼠是常见的现象。猫很聪明,它们设置埋伏、突袭进攻的技术,比专门受过人类训练的狗还要灵活。可有一点很遗憾,猫没有狗那样灵敏的嗅觉。当它们准备追捕的那些小动物在眼前消失时,它们一般就不再去追赶,而是耐心悠闲地等在小动物进出的通道处,准备来个守株待兔。它们极爱搞恶作剧,抓到小动物后,即使没有胃口,也会进行一番恶意的戏弄、玩耍,似乎在享受猎物被玩弄于股掌之中的快感,最后再把小动物残忍地杀死。

    猫和人类同住一个屋檐下,独立意识极强,它们按自己的意愿自由行动,严格意义上讲,猫不能算是人类的宠物。人类无法控制它们的自由和行动,如果违背它们的意愿,它们就会悄悄逃离。

    猫有许多与众不同的天性,它们喜欢过干净而安逸的生活,很会享受,休息时总喜欢找柔软的物品铺垫在身下。而对于寒冷、潮湿、水以及异味,猫又有着与生俱来的恐惧。猫白天总是一副懒洋洋的样子,喜欢蜷缩成一团儿躺着。温暖的阳光下,高耸的烟囱后,热乎乎的炉子旁,都是它们最喜欢的地方。它们总是表面看起来睡得很熟很香,似乎在做着什么美梦,不会轻易醒转,其实它们警惕得很,即使睡着了也能对异常情况做出敏捷的反应,因为它们几乎从不熟睡。它们矫健敏捷,行走时像个幽灵般无声无息,即使从房顶上跳下来,也只发出轻微的噗噗声。猫天生爱干净,它排泄时要选择离自己住得较远的地方,还要用泥土掩埋起来。它们的皮毛总是被梳理舔舐得光滑油亮,如果在晚上,我们仿佛能看见皮毛在黑暗中反射出来的光泽。漆黑的夜里,猫的眼睛常闪烁着幽绿明亮的光芒,再加上走路无声,这更让它们看起来像个可怕的幽灵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着眼湿地,呵护“地球之肾”

杨志峰

①在我们居住的这颗蔚蓝的星球上,有着许许多多不同的生态系统:湿热的雨林、广袤的海洋、寒冷的苔原,还有时常寒风凛冽的高耸山脉和四季分明的温带平原,为诸多的生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生存环境。但几乎没有哪个生态系统能够像湿地一样,以狭小的面积,孕育了如此众多的生命。

②顾名思义,“湿地”就是富含水分的湿润地方。广义的湿地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或咸水体,还是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以及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而狭义的湿地则仅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且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

③即使按照最为宽泛的定义来划分,湿地在地球陆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也只有大约6%。它们可能是天然形成,也可能由人类活动所塑造。但就是这些只占地球表面积很小一部分的区域,却为全球大约20%的生物提供了居所。栖居于湿地的野生动植物不仅种类丰富,而且数量繁多,以至于湿地成为了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

④当我们走近湿地,我们可以领略到栖息其中的动物们的独到生存智慧。黑鹭会将自己的翅膀围成伞状来遮住阳光,使想要寻找阴凉的鱼落入陷阱;丹顶鹤演化出修长的双腿,使它们可以在沼泽地带跋涉和觅食;弹涂鱼独特的身体结构,使它们可以离开水生活一段时间……如果有幸观察这些生活在湿地里的生灵,相信你会不由得感慨演化的力量留在它們身上的印记。

⑤而在滋养生命的同时,湿地也发挥着调节水分平衡和净化水体的功能。湿地如同天然的海绵,在洪水来临时充分蓄水,削减洪峰;在干旱的季节则成为重要水源,补给河川和地下水。而且,不同于河流,湿地里的水流较缓,使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逐渐沉淀下来,通过化学转化、微生物分解和植物吸收富集等途径去除污染物,从而有效地净化水质。这种全方位的调蓄和净化能力,使湿地扮演着“地球之肾”的角色。

⑥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许许多多的湿地特别是天然湿地,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围填海、城市扩张和工农业活动,都在挤压着本已不多的湿地;而在一些湿地周围,过度排放的污染物也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令“地球之肾”面临“坏死”的命运。但如果某一个湿地系统完全退化,栖居于其中的动植物,还有巧妙的食物网,以及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景,也会随之永远消失。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呵护脆弱的湿地系统,是人类社会在21世纪里需要认真审视的任务。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9年02期)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