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时期,部分发明家及其成就统计(简表)

发明家国籍出身或曾经从事的职业发明成就
哈格里夫斯英国纺织工、木匠手摇纺纱机
阿科莱特英国理发匠、钟表匠水力织布机
克隆普顿英国纺纱工骡机
卡特莱特英国牧师(雇佣木匠、铁匠搞发明)水力纺纱机
詹姆斯·瓦特英国仪表修理工、学徒新型蒸汽机
富尔顿美国学徒,后来自学成为工程师……
斯蒂芬森英国文盲,18岁时,自学成才……

材料二:工业革命时期,各类数据统计情况(简表)
表格1:英国曼彻斯特附近人口统计            表格2:英国1850年经济生产部分情况


产   量占世界总额
生铁229,000吨76.8%
棉纺2,000,000,000码54.4%
原煤50,000,000吨66.8%

城市人口农村人口
1790年约50,000约109,000
1801年约95,000约82,000
1841年约355,000约76,000
(1)、从材料一简表所示内容中,你能够发现、归纳出:这场“工业革命”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所示的两张表格所反映的情况,说明了这场“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发展,分别带来了什么变化?

(3)、从当今世界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强的角度来看,这场“工业革命”带来的深刻变化表现在哪里?

举一反三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材料二:“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化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进程变成了生产中真正的狂飙时期。”——马克思                                                                 
材料三:“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家,这片土地饱受古典音乐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以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名于世。”                                                             ——《大国崛起》
材料四:有一位思想家,他“对封建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批判,宣扬人天生的自由,主张由开明君主执政”。
(1)材料一出自于哪一部法律文献?通过这一文献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
(2)根据材料二,请写出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及最先兴起的国家。简述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三,请列举一位德国历史上伟大的作曲家。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涌现出了一批发明家,请举出一例德国的发明。
(4)材料四中的“他”是谁?他所引领的是一场什么运动,促成了世界范围内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亚洲在此思想解放运动下的成功改革是哪一历史事件?

生产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盐、铁和贵族需要的奢侈品外,西欧庄因可生产本身所需要的一切产品,它是一个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生产着自己所需要的布匹等日用品,很少需要对外交换。

——摘编自何国松《世界文明简史一本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庄园的生产特点。

材料二   手工劳动方式比较表

生产方式

主人工作

生产场所

规模

分工

生产关系

手工作坊

购买生产原料,亲自完成生产,销售产品

家里

很小

无明确分工,个人完成生产全过程

家人亲友合作关系

手工工场

不亲自参加生产,负责管理生产和销售产品

固定的生产场所

较大

分工较细

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捷编自吴承明《论工场手工业》

(2)根据材料二简述手工作坊与手工工场两种生产方式的不同。

材料三       到18世纪,(英国)手工工场生产过程被划分为一系列的简单操作,生产工具也实现了专门化,使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成为可能。通过分工和工具专门化培养出来的掌握某一专门技艺的工人,成为工业革命中的重要技术力量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18世纪英国生产方式出现的新变化,并简要分析这些变化的重要意义?

材料四   纺纱技术的革新自然地引起了织布技术的革新。……水力织布机的发明……棉纺织工业中的大机器大生产的建立,促进了生产的大发展。……恩格斯指出:“由于这些发明,机器劳动在英国工业的各个主要部门中战胜了手工劳动,”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生产方式变化的主要因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