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 完成各题。【材料一】
①近年来,我区加强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创新“村晚”“村歌大赛”“文艺晚会”等活动形式,弘扬“百千万工程”主旋律,传播高质量发展正能量,提供更多高品质和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②“我要上村晚,我爱我派潭。”派潭镇于2023年8月起,采用巡回举办、主场承办的形式,举办“我要上村晚”系列专场文艺活动。截至2023年12月30日,共在13个行政村举办“村晚”活动13场。各村“两委”干部和村民群众既是“村晚”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场上载歌载舞的表演者。该镇的不少民间绝技、民俗活动和非遗项目,经由“村晚”舞台重新焕发生机活力。
③朱村街于2023年9月起举办“朱村大舞台。想来你就来”系列文艺晚会活动,由各村(社区)群众、广州科教城院校师生、辖区内企业员工等轮番登台表演,至12月底圆满收官,累计举办19场晚会,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展现美好生活新图景,表达高质量发展新期盼。
(整理自广州人民政府网站《增城区坚持“四个结合”,积极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
【材料二】
近日,文化部和旅游部公布了 2024 年春节“村晚”的 91 个示范展示点,其中广东有 3地入选。它们是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派潭广场、韶关市仁化县城口镇、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王田村.
【材料三】
①“村晚”为什么“火”?
②“村晚”打开了“可视窗”。从这些“窗口”中,人们看到了凝聚乡村群众勤劳和智慧的传统技艺,在传承和保护下未被岁月蒙尘,反倒随着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愈发熠熠生辉;人们看到了不仅乡村环境越来越美、增收的势头越来越好,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
③“有了这些年轻人的加入,跟着我们学习技术,我们舞狮队就能一代传一代,这只狮子就能永远保持年轻。”看到自己还在读中学的徒弟李俊涛、李俊康在1月 19日鱼峰区白沙镇首届“村晚”上把狮子舞得灵活威武,白沙镇舞狮队的胡文龙欣慰不已。
④“种果种蔗又养蚕还要做买卖,东西南北团团转转忙着赶街哟!”2月 5 日,在柳城“村晚”节目·《柳城仔》中,柳城县青年歌手徐科用一段柳城话的rap唱出了柳城的新变化。
⑤“村晚”搭台,文化唱戏,体现的是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的特点。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村晚”常办常新,不再限于春节期间,而是与当地的民俗节庆相结合,形成了乡村文化活动四季皆有的新模式。
⑥去年4月,柳江区穿山镇围绕“壮族三月三”举行了首届民俗文化节,唱响壮乡风情;同年8月莲藕成熟季,“乡约·藕遇”主题文艺晚会在该区百朋镇和村庄园上演,讲述当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故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每一个民俗节庆,都可以融入新主题、新形式,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又一台“村晚”。
(整理自《广西日报》文章《村晚凭啥“火”出圈》)
【材料四】
①周珊珊(《人民日报》评论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农民唱主角,促进‘村BA’、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春节期间,全国多地举办村晚,既抓住传统乡风乡韵的“村”味、地方特色的“土”味,又让其焕发时代光彩、符合现代审美,受到广泛关注。村晚如何做到“土”得原汁原味、“潮”得让人“上头”?
②张萍(《浙江日报》评论员):今年春节,浙江各地线上线下累计举办村晚1.2万余场次。村晚受欢迎,一是因为贴近群众、依靠群众。渔民、茶农、村嫂轮番上阵,农民自编自导自演,当主角、做“民星”;二是因为紧跟时代、传承创新。非遗民俗、地方戏曲、歌舞小品精彩纷呈,演今日乡情、说当下村事,比如民族乐器与流行说唱的碰撞,唱出了海岛渔民的乐观与拼搏。
③马刚(《贵州日报》评论员):贵州“村晚”更是打破了村的空间界限。有的将火车化身展示会场、移动集市、百姓舞台,新春祝福随着车轮滚滚向前;有的以村超赛场为舞台,运用特色节目表演、视频短片、互动访谈等形式,充分展现喜庆祥和的苗乡侗寨新画卷。“村晚”既有乡土味,又具烟火气,更显发展魂,谱写的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乐章。
(整理自《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