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问答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我行动】云岭大地不断涌现出“感动云南”的最美人物:带着胰岛素针水坚守在抗旱工作岗位的李天祥、17年自愿无偿献血的志愿者姜惠民、第一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云南新闻工作者雷明……
      其实我们都可以成为“最美”的人,你准备如何做一名“最美中学生”?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方文山作为周杰伦的“御用词人”,其独具中国风的创作,引起了广大文学受好者的高度关注。他可能天生就对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怀有浓郁的思古情怀,东方古老的传说和丰富悠久的历史文物,以及一段段凄美的爱情传奇或许始终存在于他的脑际,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历史贴近感。方文山独特的思维模式以及仿古性极强的联想与想象,将我们带入了一片古意浓厚的朦胧地域。

    在《青花瓷》的创作上,方文山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因五代后周皇帝对柴窑的赞语“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两句,触发灵感而得出第一句“天青色等烟雨”,加之联想与想象,想到雨过天晴后才会出现天青色,接着运用逆向思维,说成天青色在期待雨的来临,再以这场期待来比喻爱情里最无奈的等待,得出“而我在等你”一句。连用两个“等”字,营造了《青花瓷》中淡淡的离愁别恨的基调。

【材料二】

    对于流行歌曲的写词工作,已故著名词作家陈蝶衣曾说:“歌曲作词,我可以通俗,但绝不能庸俗。”歌词创作者们应以真诚的感情,独特的审美视觉,透过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抓住有意义的题材,在开掘生活上要下纵深动夫,而不停留在矫揉造作的肤浅层面上。

【材料三】

歌词《知否知否》(节选)

一朝花开傍柳/寻香误觅亭侯

纵饮朝霞半日晖/风雨着不透

一任宫长骁瘦/台高冰泪难流

锦书送罢蓦回首/无余岁可偷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歌词《在水一方》(节选)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

【材料四】

    如果说《中国诗词大会》是原汁原味的古诗鉴赏,那么《经典咏流传》则是流传千古的诗歌传唱。它将部分拗口的诗歌,添上了朗朗上口的曲调,人们容易记住其内容,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该诗歌。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表示,《经典咏流传》用创新的诗和歌的结合,回到了诗歌的起源,把传统文化的“过去完成时”成功转化为“现在进行时”。歌给文字带来情绪感染,而诗给歌带来更多的表情,不仅让诗歌流传,也让歌词更有文化。

    “和诗以歌”,是否算为传统诗歌找到了新的传播方式?对此,《经典咏流传》节目制作方接受采访时说:“我们不是在展示一件件古董,我们要让经典通过我们今人的创造活起来,流行起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千年敦煌“活”起来

    当我们谈论敦煌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浓缩1650年,跨趋3100公里,正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展出的“觉色敦煌—1650敦煌大展”,邀观众步入“瀚海沙漠”和“洞窟”中,共赴一场瑰丽恢宏的敦煌艺术盛宴。

    公元366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苦行僧乐傅云游敦煌,突见鸣沙山金光万道。圣地奇景令乐傅顿悟,就此结茅,在大泉河谷凿下莫高第一个洞窟。自此,一个中国文化圣地开启了长达1650多年的兴起、废弃、重生的跌宕命运。

    此次展览由敦煌研究院精心挑选200余件敦煌艺术精华,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让净土世界“活”起来。

    现场构建了3000平米黄沙实景,空运来的逾万株沙地植物点缀其间。步入此境,张骞的勇气,班超的决绝,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的雄才,唐太宗置安西都护与龟兹、焉者、于阗、疏勒四军镇的大略,法显和玄奘度瀚海越葱岭西行求法的九死一生,高仙芝的又无反顾,张议潮的沉勇孤忠……仿佛在时空的叠加中一齐涌来。

    展览在“觉色敦煌”主题下,包含“时光”“如是”“世相”“人心”四大展区,从敦煌洞窟的建造历史、宗教内涵、社会文化、生活形态四个角度带领人们领略敦煌之美。壁画、彩塑、经书、洞窟,展品体系完整、内容丰富。首次系统展出的敦煌供养人系列与《放妻书》等26部敦煌遗书复制品,令观者驻足。

    首次结合高精度复制洞窟与多媒体投影技术的创意展陈形式,打破了以往敦煌壁画静态展览的常规,观者仿佛回到敦煌——走入“时先”,与供养人对话洞窟建造史;感悟“如是”,在壁画彩塑中领悟佛学智慧;品味“世相”,触摸敦煌建筑、服饰、妆容、歌舞;解读“人心”,从敦煌遗书中还原古人的世俗生活和细节片段。

    莫高窟最大的壁画——《五台山图》,高达3米,长达13米的巨幅画卷“活”了起来。徜徉于1:1高精度仿制的敦煌洞窟中,可以近距离细品精美绝伦的石窟壁画,更可以走出窟外欣赏斑斓多彩的沉浸式投影。

    “我们只是展开这一幅画卷,让你看见敦煌。”在策展人涂宇庆眼中,看见敦煌,也就看见了中国,看见了我们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今天,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敦煌必将再次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互鉴的重要枢纽,重现昔日荣光。

(选自2019年5月12日《光明日报》,有删节,作者颜维琦系该报记者)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