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名著导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名著阅读。
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小题。

(1)、阅读下面对《水浒》中人物的点评,填写与之对应的人物。(只填序号)
①林冲       ②鲁智深        ③武松
A.他性格直爽,豁达明理,侠肝义胆:他拳打镇关西,巧救金氏父女;他抱打不平,大脑野猪林;他在战斗中总是勇往直前。
B.他武艺高强,景阳岗打虎,威震天下;他性情刚烈,嫉恶如仇,为兄复仇斗杀西门庆;他有恩必报,为报答施恩醉打蒋门神。
C.他是八十万禁军教头,生性安分,屡受迫害却一忍再忍;火烧草料场后,他被逼无奈,雪夜投奔梁山;他追随宋江东征西战,立下赫赫战功。
A.              B.                 C.           

(2)、《傅雷家书》是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在傅聪长大成材的道路上,作为父亲的傅雷,从哪些方面给予儿子悉心指导?请结合书信内容具体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明子出师

曹文轩

    夏日将近的一天晚上,三和尚慷慨解囊,请明子和黑罐在一家很不错的酒店吃了一餐饭。回到窝棚后,三和尚点亮了四五支蜡烛,把小窝棚照得很明亮。接着,他从门外搬进来一个很大的本头墩。他把一把锋利的斧头稳稳地放在木头墩上,对明子和黑罐说:“我不想再留你们。各人有各人的前程。但谁能出师,总得有个说法。你们见了,这是一个木头墩,还有一把斧头。你们每人三斧头,谁能三斧头皆砍在一个印迹里,谁就可以离开我。”他看了看明子和黑罐,“听明白了?”

    明子和黑罐点了点头。

    烛光静静地照着。

    三人沉默着,脸上的表情很严肃很认真,仿佛有人要进天堂或要进地狱,仿佛面对着世界上的一个最重要的时刻。

    三和尚再一次看了明子和黑罐一眼。

    明子和黑罐相对望了一阵,又把目光开去望那把斧头和木头墩。

    “谁先来?”三和尚问,

    “黑罐先来吧,”明子说。

    三和尚说:“明子懂规矩。黑罐大,理应让他先来。”

    黑罐走近木头墩,手微微颤抖地抓起了斧头。

    三和尚掉过头去,“噗噗”几口,将所有蜡烛吹灭,他见黑罐半天没有动静,便叫道:“砍呀!”

    黑暗里终于响起“嚓”的一声,又一声,再一声。

    三和尚又重新点亮蜡烛。

    烛光下的木头墩上,是三道清晰的斧痕。

    黑罐把斧子个搁下,垂头丧气地站到了一边。

    三和尚把木头墩掉了一个头,又把斧头稳稳地放在上面。一切停当之后,他看着明子,但不说话。

    明子走上前去,一把操起斧头。

    三和尚又看了明子一眼。

    明子稳稳地站着,只是一脸的平静,没有半点其他表情。

    三和尚“噗噗”几口,又将蜡烛吹灭。

    小窝棚里满是蜡烛油的气味

    小窝棚里绝对黑暗。只有三个人的喘息声,再无其他声响。

    “砍呀,”三和尚催促道。

    明子没有反应。

    三和尚又等了一会,见仍无动静,便欲要大声地喊“砍”,然而这“砍”字刚吐出一半,只听见“咚”“咚”“咚”连着发出三声斧头砍击木头墩的声音。那声音的节奏告诉人,砍者动作极其坚决,毫不犹豫。

    三和尚重将所有蜡烛点亮。

    烛光下,光光的木头墩上只有一道有力的斧痕。

    明子把斧子靠在木头上,退到一旁。

    三和尚好半天看着明子,然后说道:“你可以走了。"他坐到床上去,点起一支烟,朝明子说道:“你只砍了一斧头。”

    黑罐忽地抬起头来。

    明子很镇定地站着。

    三和尚说:“还有两声,是你用斧背敲击本头墩发出的。世界上,手艺再绝的木匠,也不能在黑暗里把三斧头砍在同一道印迹里,因为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烛光里,明子眼睛最亮。

    三和尚对明子和黑罐倾吐了一番肺腑之言,那也是他半辈子的人生经验:“认真想起来,这个世界不太好,可也不太坏。在这个世界上活着,人就不能太老实了,可又不能太无心肝。”他专门对着明子说,“这个道理,黑罐不懂,你懂。但这分寸怎么掌握着,全靠你自己了。我只把手艺教给了你,但没有把这分寸教给你,这是我做师傅的罪过。”他满深情和信赖地看了明子一眼说,“天不早了,你们俩睡觉吧,明子明天走时,带上我的那套家伙。就算是你师傅的一点情意吧。”说完,他整了整假发,走出了窝棚。

(节选自《山羊不吃天堂草》)

 阅读狄艳菊《像花生一样活着》, 回答各 题。

①乡下老家种植着大面积的花生,父亲则是种植花生的大户。很多人慕名向他请教,父亲笑眯眯地点起一支烟,说:“花生啊,好活……”声音拉得倍儿长,像讲自己的孩子一样骄傲。

②好活? ! 还真是如此。似乎从有记忆开始,秋田里就是一望无际的花生。这一种就是几十年,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③印象里,每年在麦子将要熟的时候,父亲就开始种花生了。一个三角撑子,一把铲子,就是全部工具。不几天,小种子已在土里发了芽。等到麦子收割完,青青的小苗已摇曳满地了。看着它们,我们瞪大了好奇的眼睛,宝贝得不得了。父亲开着农用车一趟一趟拉麦子麦秆,车轮碾在花生苗上,花生苗扁下去,流出了青色的汁液。我们心疼得直哭,父亲却哈哈大笑,说:“没事的,它们结实着呢!”

④果然,一段时间后,再见到它们,都好好的,青色的叶间还缀满了小黄花。父亲告诉我们,别小瞧这不起眼的小花,一朵花就是一颗白白胖胖的花生。他又给我们讲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特性。我们听得有趣,情不自禁地数起了那些小小的花,一朵,两朵,三朵……心里溢满了欢喜。

⑤花生的生命力之强简直让你不敢相信。有一年,麦收过后,邻家图省事,就把田里的麦茬点燃了。谁知火势借着风力殃及到我家的地,一地青青几个小时后,变成了一片黑乎乎的天地。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 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第二天,父亲就去街上重新买了花生种子。没想到,夜里一场雨后,黑乎乎的田里又冒出了绿绿的嫩芽。

⑥花生特别易于管理。一遍除草剂,就任其自由生长了。长长的夏天,容易干旱,花生可不怕。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秋天收获的时候,又会碰上连绵的风雨天,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果实长在下,雨水反而滋润了它。

⑦犹记得刚毕业那会儿,我没有经验,只在一个小公司里做着一份打杂的工作,时常心灰意懒。秋忙时节,正赶上放假,我便回去帮父亲收花生。父亲见我闷闷不乐,问缘由,我一股脑儿道出了心中的烦恼和困惑。父亲听了,一边拔花生,一边和我聊起了小时候学过的课文——许地山的《落花生》。他借用许父的话,说:“花生不像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的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生发羡慕之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下,等到成熟,人们才把它挖出来。你看,花生就是这样低调,把自己置于泥土中,一点一点壮大自己,结出珍贵果实。”

⑧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拔出一株花生,抖抖土。白花花的花生,太阳下,晃人的眼,那一刻,我心里豁然开朗。

⑨花生是一种怎样的植物呢? 像贫苦人家的孩子,容易养,给口吃的,便虎蹿着往上长。它不挑三拣四,安于自己的环境,不抱怨,不气馁,不喧哗,本本分分,安安然然。不管生活赐予的是灿烂阳光,还是一地风雨,它都顽强地活出自己的样子。风光是你们的,热闹是你们的,它只把自己藏在朴实的泥土下,悄悄地成长。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