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老者在路边打坐。这时,一个过路的武士打断了他的沉思:“老头!告诉我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
       开始老者毫无反应,好像什么也没听到。渐渐地他睁开双眼,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武士站在旁边,迫不及待。
     “你想知道天堂和地狱的秘密?”老者问,“你这等粗野之人,手脚沾满污泥,头发蓬乱,胡须肮脏,剑上锈迹斑斑,一看就没有好好保管。你这等丑陋的家伙,你娘把你打扮得像个小丑,你还来问我天堂和地狱的秘密?”
       武士气急败坏,拔出剑来,举到老者头上,他满脸通红,血脉贲胀,脖子上青筋暴露,利剑就要落下,老者忽然轻轻说道:“这就是地狱。”
       刹那间,武士惊愕不已,肃然起敬,对眼前这个敢用生命来教育他的瘦弱老者充满怜悯和敬意。他的剑停在半空,他的眼中满是感激的泪水。
     “这就是天堂。”老者说道。

(1)、老者说的“地狱”和“天堂”分别指什么?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何启发?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甲文:《我的母亲》(节选)—胡适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的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 , 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乙文:《回忆我的母亲》(节选)—朱德

        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20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老 猫

①深秋的阳光打在祖母的炕上,她的齁病又犯了。

她佝偻着瘦小的身子,蜷缩在炕上,齁喘使她双颊潮红,酡酡的,像崖畔最后晕开的一抹芙蓉。弟弟虎子吸溜着鼻涕,怀里抱着两只小猫哭丧着脸进来。小猫在他怀里乱拱着,喵喵叫个不停。

③俺是造孽了。去,灶间有熬好的鱼汤,你喂给它喝。祖母望着幼小的猫儿,连连叹气。

④祖母一出溜下了炕,拿掉大柳筐里的土豆,絮上一些稻草,垫上自己暖膝的绒毯,做成一个暖融融的猫窝,在炕头安置停当,又嘱咐虎子喂完小猫,把它抱到她屋里来。

⑤近半个月来,祖母为送走老猫一事耿耿于怀,特别是看到嗷嗷待哺的两个小东西,心更是扎着疼。前天夜里,祖母睡到半宿,朦胧中听到老猫在厢房外面叫,急急披衣下床,犄角旮旯找遍了也没找到老猫的影子,倒是把自己的齁病折腾犯了。

⑥高高的翠峰山下,秋草丰富,气温适合,此时是饲养小鸭的黄金季节。村里家家户户都买回一些黄茸茸的小鸭雏喂养。祖母也不例外。

⑦祖母把染了红膀尖的小鸭放在院子里,把嫩菜叶切碎拌上煮好的麸皮喂它们。呷呷呷,绒团似的小鸭欢叫着,在树荫下追着母鸡玩。好几次,虎子都发现那只有孕在身的老猫蹲在黑暗的角落里,两只滴溜溜的眼睛窥视着绒团似的小鸭。

⑧忽一日,隔壁孙阿婆拄着拐棍,嘴里骂着,瘟猫吃了俺的小鸭呀!活该千刀万剐呀!骂咧咧找上门来。那架势,不赔偿只小鸭誓不罢休。祖母听她骂完了,不紧不慢地说,畜生的事,人能管住?要是俺大黑偷吃了你的小鸭,俺打掉它的牙!

⑨孙阿婆不依不饶 , 嚷嚷着,反正是你家瘟猫吃了。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磨磨唧唧不肯走。

⑩祖母抓把菜叶把小鸭唤到跟前,捉起一只,走到蒲团上睡觉的老猫前,蹲下,拍拍猫头,问,大黑,你吃小鸭吗?

⑪老猫睁开惺忪的眼睛,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冷眼瞅瞅祖母送到嘴边的小鸭,闻都不闻,头一歪又呼呼睡起来。

⑫祖母说,看到了吧?你家的小鸭兴许被黄鼠狼叨去也说不定。前天俺在篱笆墙边就看见好几只黄鼠狼,像过队伍似的从俺眼皮底下过去,那阵势好怕人!孙阿婆脖子一拧:它已经吃饱了还吃啥?祖母坚定不移:抓贼拿赃,你有证据吗?孙阿婆气得翻白眼,气咻咻走了。

⑬又一天,麻花嫂拎着一只血淋淋的小鸭找上门来,此时老猫蹲在门边,舔着胡子上的血。

⑭祖母没再多言,捉了一只小鸭换了那只死鸭。随后,接二连三有人找上门来,祖母看着日渐稀少的鸭雏,惶惶不安起来。待老猫生下小猫不几天,便把老猫装进麻袋,央求去市里的二牛丢了它。并嘱咐,丢要丢在人多的地方。有人,就有剩饭剩菜,老猫饿不死。丢时,要记得拎起麻袋左抡两圈右抡两圈,让猫晕头转向记不清回家的路。

⑮送走老猫,祖母如释重负,村子里再也没丢过鸭雏,也再没人找上门来了。可是,那失去母亲的两只小猫彻夜叫唤,叫得祖母心焦如焚,齁得愈发厉害。四叔去药铺抓了几副中药,祖母喝了也不见起色,惹得一家人的心情全罩在黑暗里。

⑯祖母说,老毛病,死不了的。养你们兄妹八九个,啥苦没吃过?啥阵仗没见过?那时,一窝孩子,八九张嘴,日子过得像打仗。说着拍拍自己的身板,小病小灾撂不倒俺。

⑰忽然,喵呜,一声猫叫。那只丢掉半月之久的老猫,浑身沾满泥巴草屑,跛着一只腿站在大家面前。久别重逢,大伙都像见到亲人一样满含泪花。有的翻箱倒柜找食物,有的快速到厨房拿水,有的轻轻地爱抚,有的亲切地问询。祖母感动不已,惊叹:这么远的路,它是靠什么找回了家?

⑱此时,老猫撇下众人,喵喵奔向炕头,它蜷缩下身子,把两只小猫搂在了怀里。

⑲深秋的阳光透过枝叶打在祖母的炕上,给小屋镀上了一层动人的光泽。

(文/余秀琦,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泉城之冬

①或许是由于秋的来去匆匆,济南的冬天总会来得让人猝不及防。在济南人的记忆中,很难找出一个由秋到冬的过渡,说不定哪天的早晨,你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揉着惺忪睡眼,拉开厚重的窗帘,就会惊奇地发现,外面已经是一片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的世界了。

②雪是济南冬天的象征,没有了雪,济南的冬天就失去了几多韵味,济南人就失去了几多乐趣,对于济南人来说,没有雪的冬天是不可想象的。在一定程度上,这白色的精灵成了济南冬天的灵魂。

③大雪过后的济南无疑是个硕大无比的乐园。雪花悠然自在地飘落着,盘根错节的树枝,或平或尖的房檐,熙熙攘攘的街市,都被它悄无声息地覆盖住了,那份晶莹剔透的洁白让整个城市换了新装,立时素雅而壮丽起来。

④对济南人来说,这纷纷扬扬的雪花犹如一张张参加喜庆宴会的邀请函,大街小巷里,公园广场中,仿佛到处都是欢乐人群,或一家老小,或亲密恋人,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有的干脆仰卧在雪地上,任雪花在自己火红的脸膛上一片片地融化……不管是老是少,也不管是男是女,在这神圣的雪花面前,都变得天真纯净起来,烦恼没有了,忧愁消失了,那份欢愉是经久不衰的,无与伦比的。

⑤冬日里的趵突泉自然也不会寂寞的,雪中赏泉当是别有情趣。泉涌如轮,泉水汩汩流淌,漫天飞舞的雪花未等落地就融化在泉水的热气里,就像孩子投入了母亲温暖的怀抱。游人畅游其中,分明感到一种别样的温暖。

⑥那么,大明湖呢?那么,千佛山呢?她们在雪花里又是个什么样子?

⑦济南的美景举不胜举,雪中的美景千姿百态,无论你用多少笔墨都不可能一一道尽,挂一漏万是肯定的了。

⑧如果说雪后赏雪是济南人的喜庆宴会的话,那么,每年春节的彩车大游行则是济南人的狂欢节了。古老的商业区泉城路已经焕然一新,百年的老字号成为一种历史的见证,鳞次栉比的商城红灯高悬,一辆辆彩车披红挂绿,招摇过市,宽敞的马路上人头攒动,欢声笑语,人们身穿节日的盛装与这座古老的城市一同辞旧迎新。

⑨当然,也有久不降雪的冬天。有时候,上帝会心血来潮,突发奇想,给济南人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将这珍贵的雪花贪婪地揽在怀中,迟迟不愿松手,试探着济南人的耐性。无雪的冬天总会让济南人忐忑不安,如背重负,就像在痴痴地等待一个早就约好上门的客人,而他却毫无缘由地失约了。于是,济南人就开始盼雪。

⑩盼雪的日子是心神不宁的,也是充满幻想的,心里平添的这份美好的惦念让漫漫的冬季不再枯燥无味,暗淡失色。但是,不管怎样,或早或晚,这雪总是要光临济南的。来得迅雷不及掩耳的时候,给济南人以喜出望外的惊奇;来得步履姗姗的时候,给济南人以如愿以偿的满足。

⑪在企盼与惦念中,在欢喜与满足里,济南人就这么享受着冬天,守候着冬天。

⑫渐渐地,那雪在一点点地融化,那风在一丝丝地变暖,这个时候,济南人好像在瞬息之间听到了一阵阵铿锵有力的脚步声,他们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封闭了一冬的窗户,大喊一声:呵,是春天来了吗?是那报春的燕子来了吗?

(作者方远,原载香港《大公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