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铨四龄 , 母日授四子书数句,抱铨坐膝上教之。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 , 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置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 , 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注】①蒋士铨,清代著名文学家。②龄:岁。③四子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④竹丝合所识字:竹丝拼成前一天认识的字。⑤组绣纺绩:组绣,刺绣;纺绩:纺织。⑥咿咿:指读书声。下文的“轧轧”指织布声。⑦夏(jià )楚:责打。⑧旋:随即。⑨及此:这时候。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训十字 (        )           ②组绣纺绩之具置左右(        )
③与轧轧相(        )         ④儿 , 则少加夏楚   (        )

(2)、与例句中“乃”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无误,乃已

A、乃密布字印(《活板》) B、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D、屠乃奔倚其下(《狼》)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母 日 授 四 子 书 数 句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5)、结合全文,说说“铨亦泣”的主要原因。

举一反三
阅读周二中的《阅读是一种定力》一文。
①调查数据显示,国人年均读书量很少,较多的说法只有6本,而欧美国家达16本,北欧国家达到24本。这些数据未必精确,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国人静不下心来读书的尴尬现实。
②一位外国管理学者在其近著中说,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少得可怜。他的判断未免失之武断,也未必准确,但他观察到的现象、所思考的问题却令我们警醒。
③“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一千多年前,宋真宗就写下这样的劝学诗句。今天,到底是什么让我们静不下心来了呢?忙,没时间,是很多人找到的原因。然而,鲁迅先生早就断了此类借口的后路: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真正的原因恐怕在于,在快节奏、高压力、紧张而喧嚣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失去了一种定力。
④有人在飞机上发现一个现象,当时机舱已熄灯,他吃惊地发现,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而对于很多7海洋,这也想了解、那也想知道,顶多有些碎片化的浅阅读,在信息的洋流里心灵变得浮躁而飘零。
⑤说到底,越是面临生活的快节奏,越是要有超强的定力。有定力,才能让我们慢下来、静下心来观察与思考。那么,这定力从哪里来?来源于阅读本身。不少人有这样的阅读经历:偶一日拿起一本书来,竟然一读就欲罢不能,超然物外沉浸书中,数小时流逝而不觉。而那一度浮躁的心气竟然也沉静下来,有一种难得的静谧,更仿佛有一种沁人心脾的馨香在缭绕。这便是阅读的力量。
⑥其实,任何时代都有其快、变、闹等特征,关键就是能不能闹中取静、忙里偷闲地读点东西。古人欧阳修读书,即有枕上、马上、厕上“三上法”之谓。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则说过,“如果再过10年我就死了,那么我就一定要学习9年零359天”。懂得了阅读的力量,也就会把阅读作为提升素养的途径,更作为涵养定力的手段。有了这样的认知,即使舟车劳顿、戎马倥偬,其奈阅读何?
⑦在这个快速行进与选择的时代,很多人正在悄然改变与重塑,一个新的气象正在出现。各种电子书已经开始进驻手机桌面,越来越多的人把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开始从网络浏览、微博刷屏转向了桌面上的电子书库。当人们从快速流变的新媒体上重拾深阅读,进而自觉地下载适合自己阅读的电子书籍,阅读将在新媒体上获得新生,它所改变的将不仅是人们的素养,还有躁动不安的心灵。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