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问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列材料:
     在卢沟桥作战中,二十九军组织大刀突击队夺桥,战士们抡起欠刀,冲入敌阵,展开激烈的肉搏战。几乎全部战死桥头,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卢沟桥。音乐家麦新为此做《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抗战的正规军,后面有支前的老百姓,我们万众一心共同前进。冲向那敌人。把它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首歌成为流传甚广的抗战歌曲。
请完成:
(1)《大刀进行曲》中的“鬼子们”指的是什么人?
(2)大刀突击队的英勇事迹及《大刀进行曲》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3)这首歌成为流传甚广的抗战歌曲,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举一反三
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更是一个政权的符号。近代中国,国歌从无到有,又随着政权的变更几度更换,每首国歌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王朝从此有了名为《巩金瓯》的“国乐”……歌名的意思就是巩固清王朝的万里江山。这首歌还有个别名叫《大清国雄踞列强万万年》……作为一个时代的见证和产物,《巩金瓯》作为中国第一首法定的国歌,已经载入了历史。遗憾的是这首为清王朝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国歌颁布了仅仅六天后就遭遇武昌起义,伴随着清朝的灭亡而寿终正寝了。

——郑磊《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歌(巩金瓯)》

材料二   他(章太炎)认为民国国歌应该直面当时的国际形势,强调竞争存亡,以“发扬民气”“亟思经武”为主旋律。而《卿云歌》却立足于中国传统的历史与文化,其“品性”似乎过于“中正平和”了。吴研因在1919年发表《国歌的研究》一文就认为国歌应该是“有韵的白话歌!古曲文章是不行的”。

——李静《民国国歌<卿云歌>的诞生与争论》

材料三   徐悲鸿提出了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他说,这支歌唱出了人民的意志,唱出了民族的自信心,唱出了不怕牺牲、敢于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这一建议得到许多人的支持。毛泽东、周恩来也表示同意。他们都认为,十几年前,这首歌曲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战斗热情,今后,它将继续鼓舞我们胜利前进,去建设一个繁荣强盛的新中国。

——忻平《中国国歌史略》

材料四   2017年9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维护国歌的尊严,规范国歌的奏唱、播放和使用,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一切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国歌,维护国歌的尊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同学们围绕“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开展了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 文本阅读】同学们通过文本阅读感知中共在抗战中所起的作用

材料一:

事件

中国共产党的行动

1931年,____①____发生

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35 年, 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华北危急!

1935 年 12月, 及时召开瓦窑堡会议, 确定抗日的策略与任务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中共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1937年7月7日,____②____爆发

事变爆发的第二天, 即向全国发出《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 针对“亡国论”和“速胜论”的观点。

1938年7月,毛泽东发表____③____,阐明中国抗日的战略总方针, 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1937年9月后,制定正确的抗战政策, 实行国共合作, 建立抗日根据地, 进行根据地建设,开展抗日战争,如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振奋抗战精神

【任务二 知识梳理】同学们在阅读的基础上梳理了抗日救亡史实

材料二:

抗战期间, 以陈嘉庚为代表的海外千万爱国华侨广泛开展为祖国捐款捐物的活动。

回民支队抗击日寇的侵略

在枣宜会战中, 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

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

【任务三 观点论述】同学们分享了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的阅读笔记

材料三

笔记一

笔记二

笔记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

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伟

大胜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