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
                                                                                        轻 放   
      ①走廊里的声控灯,很早以前就坏了。每次走到门口,同租三室一厅的几个人,都会习惯性地叹口气,在黑暗中摸索着将门打开,又重重地关上,似乎想要以此发泄对那一脸晦暗的廊灯的愤恨。其实,楼下的小卖部里,摆设了各种各样的灯泡,而且价格低廉到不过是坐一站公交车的价格,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有想起,在买泡面的时候,顺手捎带一个灯泡上来。
      ②父亲过来看我,走到门口,看见我费力地用手机里微弱的光线照明,立刻放下手里的东西,说声稍等,便下了楼。不过是几分钟的工夫,他便拿了一个灯泡上来,一声不响地安好。然后,他轻轻一击掌,昔日暗淡无光的走廊,瞬间便有了温暖通透的光亮,我站在门口,看父亲脸上淡然的微笑,便说,你可真是光明使者呢,你一来,这灯就好了。
      ③父亲却扭过身来,正对着我,说,A.其实路过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光明使者,不过是一块五毛钱的灯泡,顺手就捎过来了,何必每次总是叹气世风日下,自己却始终不去动手呢
      ④我笑,B.可不是人人都像您这样乐于助人,况且,这还是租来的房子,这走廊,也属于公共的区域,不只我们这一层,楼上的人也都要从此经过呢。
      ⑤父亲没吱声,只拿起身边的扫帚,边一层层地扫着楼梯上丢掉的烟头、纸屑、菜叶,边哼起他惯唱的京剧。有人从他身边经过,他便停下来打扫,将身子朝楼梯一侧,又朝来人笑着点一点头,表示让对方先行。C.而路人总是诧异地看父亲一眼,又微微地停一下,这才在父亲的笑意里,慌乱地点一下头,匆匆离去。那脚步的失措,看上去有些逃的意思,似乎,他遇到的是一个神经稍稍有点错乱的老人。
      ⑥我在晚饭的时候,便抱怨于他,说何必对陌生人这样殷勤,他们指不定在心里觉得你有毛病呢。父亲呷下一口酒,道,D.我管不着别人心里怎么想,但我开心就可以啊,况且,我就不信你给别人微笑,他还能泼你一盆冷水不成?所谓寻开心,就是这样,你自己不去主动找,它还会自登家门?
      ⑦几日后,翻起帐本,突然想起一个借钱的熟人,彼时他信誓旦旦,说三个月后肯定一分不少地全都打到我的帐户里来,可是又过去两个月了,他不仅没有打钱,连一个解释的电话都没有。气愤之下,我抄起电话便要质问熟人。父亲得知后将我拦住,说,钱既然已经借出去了,就不必再催了。我不解,说,难道就让这笔钱这样白白地给他了不成?这样不守信用的人,你又何必跟他客气?
      ⑧父亲一声不响地拿过我的帐本,将我记下的还款日期一栏啪的一道线勾掉,这才说,何时你将心里那个还款的日期,也一并改成无期限的时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气愤了;假如人家忙得忘记了,你过去一通责问,那岂不是彼此坏了感情?一笔钱丢掉不要紧,连带地连一个朋友也给弄丢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⑨我依然心里憋闷,说,可是我觉得这个人根本就是故意忘记的,我刚刚听说他借过别人的钱,每次别人一催,他就推说下个月还,结果是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丝毫要还的迹象。
      ⑩父亲依然不紧不慢地喝一口茶,道,如果他真是一个常占便宜的人,那你这钱,丢了也没有关系,能够用钱测出一个人的深浅,并在以后的路上,尽可能地远离这样的人,不是更好吗?况且,如果他不打算还你,你再怎样地催促,也是得不到这笔钱的,不如心中先放下,这样轻松的是你,而他,则会在你的安静里,心里有小小的失落与不安。
      ⑪隔着十几年的光阴看过去,我第一次发觉,硕士毕业的我,从书本中得到的那些东西,在没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原来是如此的苍白且无力。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并不是拿尖锐的刀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 (选自《青年文摘》)

(1)、文章写了父亲哪四件事?请简要概括。

(2)、批注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批注可以写心得、作评价,也可以联想、概括等。请从文中A、B、C、D处任选一处作批注
示例:我选 A处;批注:与其一味的抱怨、哀叹世风日下,不如身体力行做点什么。
我选       处;批注:                                   

(3)、第⑪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文章第⑤小节写路人的表现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5)、欠债还钱,本是天经地义。父亲却劝“我”不必催促,你认同父亲的这种做法吗?说说你的看法。字数在50字以内。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雪上的舞蹈

魏永贵

    那个下午美惠一直趴在窗前,她的眼睛一刻不停地看着窗外的风景。

    然而现在窗外的风景十分单调,天地一片洁白。其实即使窗外有美丽的景致,现在的美惠也根本无心欣赏。雪越下越大,下得天昏地暗。以前河水一样穿梭往来的车流人流现在似乎也被冻僵了,连影子也没有。

    美惠,别趴在那儿,窗台太凉了,他不会来的。妈妈走到美惠的房间里,提醒说。

    不,他说过一定会来的,说好下午三点准时出现的,现在离三点还有十几分钟呢。美惠头也不回,继续看着窗外。

    妈妈轻轻地拍了一下美惠:你这傻孩子,他说三点,可你们约时间的时候没有想到会下这么大的雪呀。今天连公交车出租车也停了,他能飞来啊?

    美惠调皮一笑:他昨天说过的,就算天上下刀子他也会来。现在是下雪,不是下刀子呢。美惠又把头扭向了窗外。

    美惠是在网上和他认识的。美惠平时是很少上网,只是在两周一休的空当妈妈才给她一个小时的上网时间。读高三的美惠过了春节就要向高考冲刺了。跟班上其他同学比,美惠已经够幸运了。

    美惠妈妈对美惠的“宽容”是有原因的。因为妈妈对美惠一直怀着歉疚。

    美惠三岁的时候在一个下雪天摔了一跤,骨折了,因为复位不好,留下了后遗症。从此,她左腿和右腿的步幅就不能一致,有一点轻度的瘸。而且每到阴雨天,特别是下雪寒冷的时候,左腿的伤处就好像有许多蚂蚁在咬,隐隐地疼。后来大了,上学了,美惠发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就慢慢变得沉默寡言了。上了高中以后,爱美的美惠有时候偷偷一个人躲在屋子里哭泣。

    美惠讨厌冬天,可她同样害怕夏天。夏天里同学们都穿上五颜六色的连衣裙,亭亭玉立,而她穿上连衣裙,走起路来就有些滑稽,所以只能在房间镜子面前穿。

    孤僻自卑的美惠封闭了自己。当她提出想要买一台电脑的时候,妈妈立即同意了。妈妈说,我相信我们聪明美丽的美惠能够把握好自己。美惠笑着说,妈妈,你拐弯抹角的,不就是怕我网恋吗,谁有你想的那么复杂。

    美惠给自己取了一个叫“厌雪公主”的网名。在网上冲浪不久,她就和一个叫“雪上飞”的家伙对上了话。

    “雪上飞”说,你不是“厌雪”,是厌学吧。

    美惠说,不,我的确讨厌雪,是一场雪把我几乎变成了一个身体有缺陷的人。

    聪明的美惠回避了“残疾”两个字。

    “雪上飞”说,这有什么,身体有缺陷,可以用生命的精彩来弥补。如果因为身体缺陷最终导致思想缺陷,那样的生命才是真正可悲的呢。

    美惠马上回敬“雪上飞”:哼,你在背诵谁的哲理散文呢,你怎么能体会我的痛苦。你叫“雪上飞”,你一定喜欢雪吧。

    “雪上飞”说,对,我喜欢雪的洁白,雪的博大宽厚包容。我喜欢在飘着雪花的时候翩翩起舞,让自己的身体和灵魂随雪花一起飞舞,所以我给自己取了“雪上飞”这样一个美丽又富有诗意的名字!

    “雪上飞”的乐观和风趣,感染了美惠,她感到很快乐。经过几次交流,美惠知道“雪上飞”也是一个高三的学生,住在城市的西区。后来她还知道,在不久前,“雪上飞”还获得了学校组织的冰舞比赛的冠军,那个节目是他自编自演的,名字就叫《雪上飞》。

    昨天晚上,他们又在网络上“相遇”了。“舌战”了一番后,美惠说,“雪上飞”,明天让我欣赏欣赏你的获奖作品《雪上飞》吧。美惠只是调侃而已,没想到“雪上飞”一口答应了,好啊,我正想出门呼吸几口新鲜空气呢,时间、地点,你定!

    美惠一下慌了,她只是随口说说,再说,还没有跟妈妈汇报,不能随便决定,而且,最主要的是自己的这个样子,会不会吓跑他?网上不是流行“见光死”吗,真要让他失望了不就失去了一个好朋友吗?

    美惠半天没有回音,“雪上飞”大概看出了她的犹豫,接着说,怎么,“厌雪公主”怕被人拐骗了?你说个地方,你只在窗口看一眼,可以吗?

    美惠觉得“雪上飞”的想法很浪漫,而且,也不需要面对面接触,避免了第一次见面的尴尬。于是,他们约定了今天这个“特别”的约会。美惠家对面就是一个小广场,广场中央有一个雕塑。“雪上飞”说好下午三点整就在雕塑旁边准时出现。下线的时候美惠说,明天可能会有雪呀。“雪上飞”说,你忘了我的名字就叫“雪上飞”呢。

    没想到真下雪了,而且还下得这么大。

    美惠,三点到了,他不会来了,除非他能飞过来。妈妈又走到美惠房间来了。美惠笑着说,妈妈,你说对了,他的名字就叫“雪上飞”,他还获过冰舞表演冠军呢!

    就在美惠和妈妈说话的时候,窗外的大雪中,渐渐出现了一个身影,直接滑到了广场中央的雕塑旁。美惠看见了,妈妈看见了!

    妈妈,是他,是他!

    美惠激动地喊了起来。

    那个身影顶着洁白的雪花,翩翩起舞。那样轻盈、刚毅。纷飞的雪,成了美妙绝伦的舞台背景。

    挤在窗口的美惠闪着泪花。

    妈妈的眼睛也湿润了。

    那个雪中欢快飘逸的舞者,在雪地上划出了一道道优美的生命曲线,用他身下那张轻巧的轮椅!

    妈妈的眼睛也湿润了。

    那个雪中欢快飘逸的舞者,在雪地上划出了一道道优美的生命曲线,用他身下那张轻巧的轮椅。

(选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荮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杭人名为“苏公堤”。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常平:地名。②饘(zhān)粥:稀饭。③通漕:通航。④荮(zhòu):一种水生植物。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