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核电站的一次性投资确实比火电站大一些。衡量电站的经济价值,还要核算电站运行后消耗的燃料、设备折旧维修、运行管理等费用。30年来,国际上对煤电成本与核电成本所作的等值比较,显示出修建火电站实际出现的低投入经济效应的负走向,修建核电站则正相反。目前,已有几十个国家建成300余座核电站,总功率达2亿千瓦左右,绝大多数核电站已使核电成本降至煤电的60%左右。现代经济价值观取得了又一次胜利。
      ②至于核电站所出现的事故,不足以否定其安全性。从核反应形式看,原子弹可以和核电站类比,但原子弹的235铀浓度在弹体中高达90%,因此造成核链式反应的不可控性;而核电站采用的燃料是浓度低于4%的235铀,这样反应效应就与原子弹有了根本的区别。从实际情况看,任何形式的电站,只要设计与管理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致事故发生。1979年印度一座大坝水电站爆炸竞使1.5万人丧生,当然这不是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物质外泄夺走31人的生命就值得庆幸。值得庆幸的是核电站系统工程技术有了新突破,使得核电站安全保险系数优于火电站。说到环境保护,最先进的火电站也难以让人作乐观的承诺,而核电站则别具优势。

(1)、根据上下文看,第①段中的“低投入经济效应的负走向”指的是什么?

(2)、第①段中的“现代经济价值观取得了又一次胜利”指的是(  )

A、核电站在世界各地大量建成。 B、绝大多数核电站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C、核电事业的发展再一次证明了现代经济价值观的科学性。 D、在现代经济价值观的指导下,核电事业取得了胜利。
(3)、第②段中核电站的“反应效应就与原子弹有了根本的区别”的原因是什么?(不超过30个字)

(4)、选文第②段举1979年印度一座大坝水电站爆炸竟使1.5万人丧生的例子,是为了说明(  )

A、水电站事故造成的伤害比核电站造成的伤害大得多。 B、核电站的安全系数要比水电站的安全系数大得多。 C、任何形式的电站都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D.核电站会发生事故,水电站也会发生事故,不能因为核电站会发生事故就对其全盘否定。 D、核电站会发生事故,水电站也会发生事故,不能因为核电站会发生事故就对其全盘否定。
(5)、选文第②段画线句中的“根本”一词强调了什么?(不超过28个字)

(6)、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核电站投资高、消耗低、经济价值高。 B、核电站的反应效应与原子弹的根本区别在于核电站不是核链式反应。 C、核电站在安全保险系数和环境保护两方面都优于火电站。 D、选文从三个方面说明了核电站的优势。
(7)、本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将核电站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进行对 比,说明了核电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植物为何有睡眠
        ①许多植物都有睡眠现象。例如,合欢树的叶子是由许多羽片组合而成的,在白天舒展而又平坦,但一到夜幕降临,那无数小羽片就成双成对地折合关闭,好像被手碰过的含羞草一样。
         ②                         。例如,生长在水面的睡莲花,每当旭日东升之时,美丽的花瓣就慢慢地舒展开来,似乎刚从梦境中苏醒,而当夕阳西下时,它又闭拢花瓣,重新进入睡眠状态。
       ③植物为什么需要睡眠呢?
       ④植物的睡眠在植物生理学上又称植物睡眠运动。最早发现植物睡眠运动的人是达尔文。100多年前,他在研究植物生长行为的过程中,曾对69种植物的夜间活动进行了长期观察,认为植物叶片的睡眠运动对植物的生长极有好处,也许主要是为了保护叶片抵御夜晚的寒冷。
         ⑤20世纪60年代,随着植物生理学的快速发展,科学家们对植物的睡眠运动,并提出了不少解释理论。
        ⑥最初,解释植物睡眠运动的最广泛的理论是“月光理论”。提出这个理论的科学家认为,叶子的睡眠运动能使植物尽量少地遭受月光的侵害。因为过多的月光照射,可能干扰植物正常的光周期感官机制,损害植物对昼夜变化的适应。然而,使人们感到迷惑不解的是,为什么许多没有光周期现象的热带植物,同样也会出现睡眠运动。
        ⑦后来科学家又发现,有些植物的睡眠运动并不受温度和光强度的控制,而是由于叶柄基部中一些细胞的膨压变化引起的。如合欢树、酢浆草、红三叶草等,通过叶子在夜间的闭合,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和水分的蒸发,尤其是合欢树,叶子不仅仅在夜晚关闭睡眠,当遭遇大风大雨时,也会逐渐合拢,以防柔嫩的叶片受到暴风雨的摧残。这种保护性的反应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⑧美国科学家恩瑞特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用一根灵敏的温度探测针在夜间测量多种植物叶片的温度,结果发现,呈水平方向(不进行睡眠运动)的叶子温度总比垂直方向(进行睡眠运动)的叶子温度要低1℃左右。恩瑞特认为,正是这仅仅1℃的微小温度差异,已成为阻止或减缓叶子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相同的环境中,能进行睡眠运动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与其他不能进行睡眠运动的植物相比,它们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力。
        ⑨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还发现植物与人一样也有午睡的习惯。植物的午睡大约是在上午11时至下午2时,叶子的气孔关闭,光合作用明显降低。这是由于大气环境的干燥和火热引起的,午睡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抗衡干旱的本能,为的是减少水分散失,以便在不良环境下生存。

                                                                                                                                                                                                                     (选自《百科知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汉语,我为你不平
                                                                                                      卢新宁
         ①最近,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让人百感交集。
         ②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突出的英文水平,更在于他“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相当多的作品言不迭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更比比皆是”。
         ③这则消息让人隐约看到汉语的处境。
         ④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⑤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一方面,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成绩考试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⑥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⑦我们的后辈可能不再会用“恻隐之心”,不懂“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看你可怜”、“老子跟你拼了”、“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在我们这个时代,该如何守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绵延着几千年文化命脉、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
        ⑧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⑨“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⑩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⑪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灯  笼
                                                                                                 朱成玉
       ①父亲做灯笼的手艺远近闻名,但父亲从不靠它来赚钱。许多人为父亲遗憾,嫌他浪费了这身手艺。父亲却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当玩了,闲着也是闲着。
       ②逢年过节,很多人家都来求父亲做灯笼。自然不会白求,家境殷实些的,会给些闲钱。所以童年里,我们过年总会吃到很多好吃的,也有新衣服穿,放的鞭炮也多,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们要算是幸福的了。家境贫寒的穷人,会拿些粮食来求灯笼,他们宁可从嘴里省出来几升粮食,也要做个大红灯笼,图个喜气。他们把灯笼当成一种寄托,当成了好日子的火种。父亲对穷人富人一视同仁,害得自己整个腊月都闲不下来,忙得昏天黑地。但望着一家家大红灯笼高高挂,父亲就会一边抽着烟袋,一边很满足地笑,把眼睛眯成了一条连小咬儿都钻不进去的缝。
       ③这种呈椭圆形的灯笼被称为长命灯。灯笼通体由竹子制成,故有富贵驱邪之说。竹子四季常青,在民间寓意长命富贵。依我们这里的民俗,逢年节点亮灯笼不仅增加年气,还可保一辈子不受穷。还有的人说,点上灯笼,可以使家里人都健健康康的,没病没灾。各种各样的说法,不一而足,但都是些善良而美好的愿望。
       ④做灯笼是个细致活儿,需经过片竹、削竹、编织、定型、上纸、写字、上油等繁琐的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严谨细致的操作。只有在灯笼腰身裱上一圈红色皱纹纸的时候,灯笼才有了灵魂。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
       ⑤父亲认真对待每一盏灯笼,他虔诚地认为,每个灯笼都是有灵魂的,只有认认真真地编制,每尺每寸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呆得安稳。那些灯笼做好后,父亲的手上便落满疮疤,那都是让锋利的竹条划伤的。
      ⑥一年除夕,邻居拴柱拎着半袋米来求灯笼。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对父亲说,因为带阿爸去治病才回来,没赶上定做灯笼。只想来碰碰运气,看父亲有没有多做出一个来。“我只想把灯笼高高地挂起来,没准那样阿爸的病很快就会好了。”拴柱充满期待地说,仿佛这灯笼真的成了救命良方。堂堂一个五尺汉子,在父亲面前直抹眼泪。
       ⑦父亲刚开始犹豫了一下,但听到拴柱这样说,便斩钉截铁地说道:“有,正好多一个。”父亲从里屋拿出了一个又红又大的灯笼递给拴柱,“把这个拿回家挂上吧,希望它能灵验,让你阿爸的病早日好起来。”拴柱一个劲地道谢。父亲还撵出家门,硬是把那半袋米原封不动地塞给了拴柱。
       ⑧那是留着自己挂的灯笼,可是父亲却将它送人了。我在心里和父亲赌气,父亲却说,如果拴柱的愿望可以成真,我自然愿意把自家的灯笼送给他。
       ⑨那年除夕夜,我们家没有挂起灯笼,但左邻右舍高高挂起的灯笼,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人们不约而同地仰起了头,看着那光闪闪的被赋予了生命喜气的灯笼,仿佛看到了光灿灿的丰收的年景,看到了衣食无忧的将来,看到了一个个即将成真的美梦……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
        ⑩现在我才懂得,父亲在编制那些灯笼的时候,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盏灯笼,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

任务一:游西湖,悟西湖风情。

西湖游记

周政

①湖,因为依偎在宝杵山以西,就该叫西湖了。

       ②薄雾笼罩青山,把两座山峰直直切开来,形成了一大一小的山包包,便唤着大孤山小孤山了。而笑嘻嘻的人呢?却是来自天南地北,仿佛真是千年一会,都不约而来,在西湖租了船。

       ③西湖木舟很多,也很有情趣,来来往往在湖面悠悠荡荡,人的眼睛便倏然亮了,手里就捉住水,撩拨着,灌洗着。遥遥便闻灵隐寺佛梵之声,卸下尘心和病眼,心里舒畅和快乐极了,但却敛了声言……匐然作响的是湖内跃波的红鲤鱼,擦肩而过的是青山修……终于忍不住要叫,要唱起来。于是就叫,就唱。凑巧,坐在船上的就有电视剧《傻儿司令》中两个唱川剧的女角,自然放她们不过,就怂恿着她们唱。掌声哗哗地在桨下响起来,女角宛如荷一样,婷婷而起,唱“山崖崖的花”,唱“清凌凌的水”,唱“蓝莹莹的天”,也唱“妹妹你坐船头,哥在岸上走……”。当然要对唱,喜剧演员侯跃华、游本昌就提着喉头吼,粗壮的嗓子,立马就在水上嘹亮。这边一声“情妹妹”,那边一声“情哥哥”,甜甜的声音在水面上打漂,水也欢叫着,疑是许仙和白娘子在断桥上踏青,通俗的也雅致起来,浓酽酽的,似一杯西湖龙井茶。水滞留不动,船便滞留不动。歌声愈是圆润,愈是宽宏,愈是粗犷,湖中的鲤鱼横空飞跃,您是激动,似在青山碧水间比试着,刷刷撕扯开封锁大小孤山的雾。

       ④天也亮了,山也亮了,水也亮了,一切都亮了。就有一对青年夫妇,听歌竟是听迷了,那摇着的小船竟撞在我们的木舟上,一阵哄笑,惹得岸上的人们都朝我们望着,茶肆中那袅袅吴女斟沏茶,水洒了一桌面。有人拍着手赶着船走,鲤鱼跃过木舟,瞬息间眨巴那调皮的双眼皮戏弄着我们,扬洒着水珠珠。

       ⑤说是柔情似水,真是呢,我有些陶醉,仿佛依偎在情人的怀里!有人就鼓动着游本昌唱起:“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唱得来的,唱不来的,竟都亮开了嗓子,歌声感染那千年古刹灵隐寺都颤动了,感动地坐在船头似尊弥勒佛的“傻儿司令”也亮开了嗓子唱:“听我开言唱啰,活计;唱一个姐探郎了,伙计;小郎一个病了,伙计……”,唱的是四川民歌。便唱得绿色迷蒙,烟雾迷蒙了。朦朦胧胧中,木舟也依照各自的心性,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在湖中散荡开来。有人沉迷在山色之中,有人依舟于香樟树下,把玩那洁白无瑕的白玉兰花,更有人不被美景所沉,冲破世俗尘烟,去寻摸不着的东西:三潭映月,那三十二只月亮,看哪是真佛?湖水动,船在歌声中行走,走动的当然还有我们的灵魂。

⑥我陡然发觉,我把心托付给西湖,托付给自然,人也变得本真起来。不独是我,还有我身边许多游人,他们享受的不独是这片刻的欢娱,他们需要的是这心灵的净化,自由的桨。人与自然的接近就这么简单,投入其中,心便绿了,绿的像一片片荷叶,轻轻浮在湖面上,随着水,逐着缘……

       ⑦水,是西湖的水。

⑧缘,是千年修来的缘。

       ⑨人或身据塞北,或生于江南,或来自碧海,虽然分别在天涯海角,但彼此的心一下子贴近了。那灵魂的钟声在灵隐寺上空悠悠荡起!

       ⑩终于上岸了,眼神愣愣的我,仍是恋恋不舍,想说:“总算游了一回西湖,此时此地,那当年的许仙、白娘子还能找到断桥吗?特别是如今这个时光……”

⑪但是,没有说出来,只是在心里遐想连篇,于是一脸讷讷,又想起自己的心事来,我们这茬文人,还要为斗米折腰——西湖只当是梦中的西湖罢了。

(选自周政的《山水淘趣》)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