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改变一生的闪念
      ①这是我的老师的故事,至今珍藏在我心里,让我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②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快来啊!”从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人的呵斥声。
      ③她回头望着正在看电视的惟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过来,肯定是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
      ④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有任何关系。但通过电话.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弦,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犹豫了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
      ⑤正如她所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
      ⑥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你找谁?”她疑惑地问。但女孩却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⑦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令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妈妈,解脱了我,但我总觉得,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老师的眼睛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呢?”女孩轻轻地摇着头说:“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老师的心猛地一颤。
      ⑧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第⑤段中“她所料的那样”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3)、文中第⑤段和第⑧段都写到了这位教师的笑,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                                                        
第二次:                                                        

(4)、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教师的善良、高尚、责任心和善解人意,请你从文中找出两处相关的描写抄写在下面。

(5)、当女教师问女孩“你找谁?”时,女孩“激动地说出一大堆话”,请你想像一下,女孩的“一大堆话”中最可能有的话是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小题。
                                                                             两角钱

                                                                          (肖复兴)
      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对好多举手之劳的事情却总是熟视无睹,而不愿意伸出手来。
      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我只好掏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女服务员找。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为了两角钱要找一百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她不大乐意。
      我下意识弯腰又翻裤兜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撞。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这更让我感到奇怪了。
      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我只好把那张一百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这才两角钱还没有呀。可我确实没有啊,我有些气,和她差点没吵起来。
      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男孩子。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我这里有两角钱。”说完这句外乡口音很重的话,他羞涩地脸红了。原来刚才他一直想帮助我,只是有些犹豫,是怕我拒绝,还是怕两角钱有些太不值得?我接过钱,有些皱巴巴的,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有两角钱,我还是谢了他。他微微地一笑,只是脸更加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寄完信,我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破开了那一百元的票子,有了足够的零钱。我又回到邮局里,不过,那时已是落日的黄昏,不知那个孩子还在不在?我想如果那个孩子还在,应该把钱还给他。
      他还真的在那里,还站在柜台的角上,那些民工还没有汇完钱,他是在等着大人们一起回去。我向他走了过去,他看见了我,冲我笑了笑,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
      走到他的身边,我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能够帮助人,而且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尤其是帮助了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大许多的大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我当时就这样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我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问了问:“还没有走呀?”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以后,我多次去过那家邮局,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他让我时时提醒自己,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来。
                                                                                                                                                           (选自《北京晚报》有改动)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让行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

    ①晨光初露,夕阳西下,在城市的公共绿地,在乡间的草丛花径,总不乏行走的身影。行走正在作为一种生活时尚,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同。

    ②行走时一项强健体魄的体育活动。它能让你久坐的身板,佝偻的腰背,如花一般向外部世界呈现开放的姿态。心脏搏动得更加有力,血液流动得更为迅速

    ③19世纪美国作家梭罗说:“行走之于我是一种收货大于利益的活动,因为从中我得到了大量非金钱可以衡量的益处。”是的,行走更是一项丰富的精神活动。

    ④行走,让你放松心情,获得心灵的自由。它让人们暂时卸下生活重担,抛却烦恼,忘记自身的身份,孩子般地度过一段简单快乐的时光,享受当年朱自清先生漫步荷塘月色时,那种“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自由心境。

    ⑤行走的人们,关闭了手机,远离了微信,不经意间就会发现自然的美丽风景:乱石间生长出的一棵树,天上飞过的鸟群,顺道而流的小溪……(  )身处大都市,行走也会让你发现,春天,街心公园还是鸟语花香;秋天,梧桐树照例被秋风染成一片金黄。从某种意义上说,行走就是以平等的姿态,体验自然力量的真是存在,激发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⑥行走有利于促进思考,邂逅创造的灵感。

    ⑦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孔子、墨子,是在行走游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流派:汉代的司马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写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在雅典吕布昂学园从事哲学研究的时候,喜欢一边行走一边与学生谈话,因此而拥有“漫步者”的雅号;18世纪德国康德总是沿着同一条路行走思考,后人便将此命名为“哲学家之路”;梭罗把他以“行走”为主题的哲学随笔,命名为《散步》。可见,无论中外,那些卓越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多是行走的热爱者。影响世界的不多创新思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走出来的。

    ⑧行走的意义非同寻常,应该成为人生的必修课。年轻的朋友们,请迈开你的双腿,甩开你的双臂,开始行走吧!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运动提高孩子智力

    ①家长及教育者认为,锻炼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除了能防止肥胖,并无益处,因为运动会分散孩子注意力,于智力无补。但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表明,此观点是错误的。

    ②花一定时间参加运动,能让孩子上课时精神更集中。新近一项研究显示,学生认知水平的高低与身体的健康程度有关。还有研究显示,短期的动作练习也能让孩子注意力更加集中。2006年,马修•马哈尔让243名学生每天在学校活动10~20分钟,测评他们的专注度,训练5周后发现,学生们在听课时保持专注的时间比以前平均增加了8%.最不专心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增加了20%。

    ③尽管科学家们还不清楚,锻炼为什么会对大脑有好处,但动物实验表明,体育活动也许能刺激一些脑区的神经元生长,而这些脑区对记忆和执行功能极为重要。上世纪70年代的一项研究显示,把大鼠放在装满玩具、可攀爬物体等各种东西的较大鼠笼里,这些物体对大鼠的体力和脑力都有刺激,所以这些大鼠的大脑皮层会发育得比较厚,而大脑皮层掌管着高级推理和决策能力。身体活动和智力刺激两种因素都有助于提高大鼠的认知能力。但究竟是哪个因素,还是两个因素共同造成了这种变化,就不得而知了。

    ④神经科学家亨利埃特•范普拉克和同事研究发现,在锻炼后,大鼠脑中一些有助于构建与学习、记忆相关的大脑结构的关键蛋白含量有所提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脑源神经营养因子就属于上述蛋白,前者能刺激血管生长,后者则可以促进神经元轴突的延伸。

    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体育活动可以刺激脑部海马区的齿状回部分。海马区是大脑中分管记忆的“总机”,把各种想法串在一起使之扎根于心灵。2008年,上海体育学院的神经生物学家娄淑杰和同事,在研究中训练5周大的幼鼠在转轮里跑动(健康大鼠一天能轻松跑上好几千米。一周之后,与没有跑步的大鼠相比,跑步大鼠齿状回脑细胞中的VEGF、BDNF等促进神经生长的因子要多一些。有证据表明,人类在有氧运动后神经生长因子也会增多。

    ⑥但是,强度过大的锻炼对智力的刺激作用也许还比不上强度适中的体育活动。2008年,日本流行病学家熊谷秋三与同事研究了12名3年来每周长跑或打网球16小时以上的男性与14名很少运动的男性。对比后发现,前一组男性大脑中的BDNF浓度相对较低。

    ⑦可见,家长应当鼓励孩子多锻炼身体;教育者若想要学生注意力更集中,就应当保证学生足量的体育课和体活课。

(摘自《环球科学》2011年3月号,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鞭王

贺敬涛

    ①鞭王姓赵名四,身长不足五尺,精瘦,肤黑。

    ②赵四自幼家贫,两岁丧父,七岁丧母,尝尽人间辛酸。

    ③12岁那年腊月三十,天降大雪,年幼的赵四在东桑庄李员外家,讨得了两块玉米馍馍和一碗白菜粉条汤,一路小心翼翼往栖身的关公庙赶,上台阶时被地上一物几乎绊倒,定睛看时,是个羸弱潦倒的老头,单薄的破帽破袄破裤,在呼啸的北风中缩成一团,怀里却紧抱个黑布包裹的细长物件,用手一探,身有余温,赵四急忙将老人抱至庙内,生起火,将馍馍饭菜重新热了来喂老人,老人不说话,一把抢过去,狼吞虎咽吃了馍馍,喝尽了汤,吧咋吧咋嘴,倒头就睡。

    ④第二天,赵四出去讨饭,回来将讨的饭送给老人,老人亦不说话,仍是吃了就睡。

    ⑤雪,下了又化,年,来了又走,一晃正月就这样飘走了。

    ⑥一个早晨,天刚麻麻亮,赵四被老人从睡梦中拉起,见老人斜夹了包裹,老人不说话,只是拉了赵四,疾走至庙后松林空地,“噗”地抖开包裹,眼前竟亮出一杆奇特大鞭,老人这才道出了自己身份,并将一身绝活传给了赵四。

    ⑦那赵四天资聪慧,加之悟性又高,遂练得一身使鞭绝活,鞭梢过处,多少烈马亦乖巧老实,名震数十里。

    ⑧绝的是那杆鞭,鞭杆长七尺,全用生牛皮条丝丝绕就,鞭长一丈五,一丈二处有九个扣结,内有九枚铅块,名唤九珠连环,鞭梢一尺为狗皮割成。

    ⑨这杆鞭不懂门的即使身长体阔,依然打它不开。

    ⑩更绝的是“金龙三点头”,赵四站定,运气抖鞭,每走一步,会快速打出一鞭,而每一鞭打出,鞭出一声,抽回一响,落地又一响,真真奇绝。

    ⑪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年,豫西沙河镇上驻扎一队日本兵,队长山本有三好,一马二色三杀人,多少无辜中国人被打个半死,用绳子捆了,拴在马后活活拖死,多少姑娘被摧残。

    ⑫这一日,山本又从别处弄来一匹烈马,马身长丈二,体高六尺,浑身雪白无半根杂毛,真是一匹好马,怎奈马没有驯,又踢又咬,没人敢近身。有狗子就把鞭王推荐给了山本,山本给赵四下了一帖,限三日到日本兵驻地,第四日不到,就要血洗沙河镇,不想,赵四一口应下。

    ⑬第三日,太阳初升之时,赵四已怀抱大鞭悄然立在山本养马大院。

    ⑭那马一见有人来,吸溜溜一声咆哮,四蹄腾空向赵四扑来,赵四闪身避过,旋即退到后院,那马扑了个空,拧身再扑,“叭”,赵四出手一鞭,这鞭法极其讲究,系用九珠连环下两环打马眼眶上两耳中下一穴道,马扑通卧倒。

    ⑮那马不服,打个响鼻,腾空再扑,但见赵四身轻如燕,耳听得声声脆响,马扑通一声四腿跪地,浑身哆嗦不止,赵四则稳稳落地,无声无息,鞭身亦轻盈收回绕到鞭杆上。赵四抛出四块灰砖,喝令马立在上面,马竟不敢动半步。

    ⑯山本早已惊呆许久,醒过神来,竖起大拇指,笑眯眯地来拍赵四的肩:“吆——西!”

    ⑰赵四显出惊恐状,低着头,愣愣的,用手在自己脖子上比了一下,接着浑身发抖起来。

    ⑱山本哈哈大笑:“杀头的没有,留下马倌的干活!”

    ⑲赵四竟笑呵呵地点了头。

    ⑳五日后,经赵四细驯,那马竟能通人性懂人语,跳跃腾挪矫健非常,山本每天爱不释手,骑个没够。

    ㉑这一日,山本带了一卫兵骑马去沙河镇炮楼巡查工事,骑在马背上得意扬扬,好不威风。

    ㉒沙河道里,茅草、芦苇有一人多高,森森立着。

    ㉓猛听得半空中一声哨响,那马忽地跳起,咚!把山本掀翻鞍下,山本一只脚被套在马镫上。又一声哨响,那马飞奔起来,路上乱石、树桩像把把重锤、尖刀,撞击、剐蹭,转眼间山本已肚破尸裂,卫兵提马来追,那马背上早已端坐一人,怀抱一杆大鞭,正是赵四。

    ㉔卫兵举枪瞄准,不料凌空飞来一鞭,鞭身绕着卫兵,鞭梢则缠住了枪托,赵四猛一抽鞭,人借马势,枪冲天放了一炮后,飞到了空中,鬼子兵亦被凌空抛出三丈远,落地当即气绝。

    ㉕赵四哈哈大笑,提马疾驰而去。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年第1期)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散步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荠菜花

陈晓卿

①过了元旦,北京一家超市里就有荠菜卖,大塑料袋装着,碧绿碧绿的。每次从旁边经过,都忍不住上前摆弄两下,明明知道自己不可能有工夫料理它,但还是愿意放纵自己假装购买的小冲动。

②三月三,荠菜赛灵丹。其实再过几天的清明时分,才是吃荠菜最好的时节。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满眼是正在开花的油莱和拔节的小麦,一片片绿的,一片片黄的。我和两个妹妹,每人拿着一把油漆工刮腻子的那种小铲子,行走在田埂上。这正是挖荠菜的时节:再早的荠菜味道不够明显,而且不多;晚半个月,它又老了,不能再吃。

③小妹跟着纯粹是起哄,顺带做一些户外运动,大妹则是挖荠菜的主力。她是跟外公外婆长大的,天生认得荠菜的长相,就是我这个当哥哥的也不得不服。一面挖,大妹一面讲解。但说实话,荠菜挺难辨别,认荠菜这件事,曾耗费了我好几年的时间。你说边缘是锯齿状吧,也不完全对,说像钥匙的齿牙,它的头又是圆的……当然,荠菜也有好辨认的时候——不过那时已经不能食用了——我指的是开了花的荠菜。荠菜开的花小小的,白色。在一本植物图谱(印象中为汪曾祺先生所绘)中我看到过,确实不打眼。花落结子,荠菜短暂的一生也就结束了。

④每次我们要挖满一篮子荠菜才会回家,我妈接过篮子开始择菜,择完只能剩下大半筐——因为我们还带回了苦英菜、灰灰菜等野菜。

⑤荠莱也分两种,田埂上的和麦田里的。

⑥田埂上的荠菜伏地生长,每日光合作用充分,颜色略深,味道浓郁;麦田里的荠菜,也就是北京超市里卖的那种,碧绿油嫩,体形也大一些。前者适合做馅儿,后者更宜羹汤。但不管哪一种,我们采回来之后,便是对父母的要抉——饺子、馄饨还是肉圆汤?每一种都能满足我们充满活力的肠胃及馋猫般的味蕾。

⑦然而我们勤俭的妈,绝不会因为我们的劳动而牺牲口袋里的钱。她身边随处都能找到不买肉的理由,“这月家里财政紧张”"今天太晚,卖肉的下班了""荠菜烩豆腐你没吃过吧”……我爸则是个乐观主义者,他发明过摊荠菜饼、炮炒荠菜、荠菜蛋花汤……更令人发指的是,他给我们做过凉拌荠菜:把荠莱焯熟,去掉水分,佐以香醋、香油,一道凉拌菜便上了桌。一家人,居然也吃得山响。

⑧我注意过爸爸放香油的动作,香油瓶是医院的盐水瓶改装的,我爸每次会在凉菜里倒入两滴或三滴,收回的时候,他会用手指在瓶口轻轻抹一下再舔掉,然后做一个很满足的表情。

⑨不加配搭的凉拌显然不是烹饪荠菜最佳的方法。荠菜的香味很素,很窄,需要用动物油做牵引,它本身的香味才会彰显出来,进而无限放大,这也是大家做荠菜的时候喜欢用它来包饺子、余肉圆汤的原因。

⑩可能我是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吃过素炒荠菜、荠菜清汤以及凉拌荠菜的人。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食欲,依然让我们食荠菜若饴,以至于年复一年,我和妹妹们一到清明仍然有到城外挖荠菜的冲动。

⑪后来,我和妹妹离开家乡,最后寄居北京。大概是十年前,大妹家买了房,孤零零的塔楼前面便是大片的麦地。我对麦子有兴趣,一路摸索过去,竟然在冬小麦的丛中找到了大片大片的荠菜!我如获至宝。此时,超市里已经可以轻易买得到肉馅,那一天,我们以荠菜为主题,吃了饺子和冬瓜荠菜圆子汤,那种馨香让我们仿佛在刹那间回到了童年,回到了故乡。

⑫春在溪头荠菜花。说得好,要体会春天,最好到乡野中去。稼轩词中有“城中桃李愁风雨”一句。是啊,不能总待在北京这地方,而要去乡下,那里有蓝天,有野花,没有沙尘,也没有堵车。

⑬所以我准备收拾行装,回老家一趟,就今天。

(选自《至味在人间》,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