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问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材料一:“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
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秦统一中国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东汉的兴亡
第13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1)根据材料一、写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材料中的目录出现了错误,请找出并改正,说明理由。
材料二
(2)阅读材料二的地图,判定是哪一时期的疆域,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三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
(3)阅读材料三、图中的A是什么朝代?为了便于同学们掌握三国的地理位置,李老师用了上述的方式,他还表示三国的地理位置可以用一个汉字来表示,你猜得出来吗?请试写出这个汉字。
材料四
图一 图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
(4)阅读材料四、指出图一中A所代表的事件。从两则材料中概括出促进民族交融的两种方式。
(5)从材料三、四可归纳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是什么?
材料一
刻有文字的甲骨
利簋及铭文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武王伐纣的日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点,而武王伐纣纪年的突破口,便藏在利簋的铭文中。利簋铭文提到周军在“甲子”日“岁鼎”时取得关键胜利。“岁鼎”是指岁星(木星)运行至中天的天文景观。考古学家、天文学家、历史学家通力合作,根据利簋上“甲子”“岁鼎”等记录,结合《尚书·牧誓》《国语》《淮南子》的历史记载,通过计算机计算,将上述天文现象发生的时间范围聚焦到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武王伐纣的日期得以确定。
——据徐成《当失落的西周史从青铜器上获得重生》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