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八月的一天下午,天气暖洋洋的,一群小孩在十分卖力地捕捉那些色彩斑斓的蝴蝶,我不由自主地想起童年时代发生的一件印象很深的事情。那时我才十二岁,住在南卡罗来纳州,常常把一些野生的活物捉来放到笼子里,而那件事发生后,我这种兴致就被抛得无影无踪了。
        我家在林子边上,每当日落黄昏,便有一群美洲画眉鸟来到林间歇息和歌唱。那歌声美妙绝伦,没有一件人间的乐器能奏出那么优美的曲调来。
        我当机立断,决心捕获一只小画眉,放到我的笼子里,让她为我一人歌唱。
果然,我成功了。她先是拍打着翅膀,在笼中飞来扑去,十分恐惧。但后来她安静下来,承认了这个新家。站在笼子前,聆听我的小音乐家美妙的歌唱,我感到万分高兴,真是喜从天降。
        我把鸟笼放到我家后院。第二天,她那慈爱的妈妈口含食物飞到了笼子跟前。画眉妈妈让小画眉把食物一口一口地吞咽下去。当然,画眉妈妈知道这样比我来喂她的孩子要好得多。看来,这是件皆大欢喜的好事情。
        接下来的一天早晨,我去看我的小俘虏在干什么,发现她无声无息地躺在笼子底层,已经死了。我对此迷惑不解,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我想我的小鸟不是已得到了精心的照料吗?
        那时,正逢著名的鸟类学家阿瑟•威利来看望家父,在我家小住,我把小可怜儿那可怕的厄运告诉了他,听后,他作了精辟的解释:"当一只母美洲画眉发现她的孩子被关进笼子后,就一定要喂小画眉足以致死的毒莓,她似乎坚信孩子死了总比活着做囚徒好些。"
        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捕捉任何活物来关进笼子里。因为任何生物都有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而这种追求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1)、第一自然段中有句话:而那件事发生后,我这种兴致就被抛得无影无踪了。
①“那件事”是指                                                       
②“这种兴致”是指                                                    

(2)、“我”为什么要捕捉一只小画眉放到笼子里?请你评价一下这种做法。

(3)、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有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文中哪些语言与此意思相近?

(4)、读了这篇文章,你最大的感悟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 , 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 , 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 (选自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注释】①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②墙援:篱笆墙。③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④泰:安适。⑤忧望:挂念,盼望。⑥微之即元稹,白居易的好友。⑦瞥然:形容时间短暂。⑧此信写于白居易在唐代元和年间被贬江州(今九江市)时期。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小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 , 犹当博学审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⑥勉:勤勉,努力。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文正太尉局量宽厚,未尝见其怒。饮食有不精洁者,但不食而已家人欲试其量以少埃墨投羹中公唯啖饭而已。问其何以不食羹,曰:“我偶不喜肉。”一日又墨其饭,公视之曰:“吾今日不喜饭,可具粥。”其子弟诉于公曰:“庖肉为饔人所私,食肉不饱,乞治之。”公曰:“汝辈人料肉几何?”曰:“一斤,今但得半斤食,其半为饔人所廋。”公曰:“尽一斤可得饱乎?”曰:“尽一斤固当饱。”曰:“此后人料一斤半可也。”其不发人过皆类此。

      尝宅门坏,主者彻屋新之,暂于廊庑下启一门以出入。公至侧门,门低,据鞍俯伏而过,都不问。门毕复行正门亦不问。有控马卒,岁满辞公,公问:“汝控马几时?”曰:“五年矣。”公曰:“吾不省有汝。”既去,复呼回,曰:“汝乃某人乎?”于是厚赠之。盖逐日控马,但见背,未尝视其面;因去见其背,方省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王文正:王旦。宋真宗时,曾任宰相。②局量:器量、度量。③啖:吃。④饔(yōnɡ)人:厨人。⑤料肉:定量供应的肉料。⑥廋(sōu):隐藏。⑦彻:通“撤”。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