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小题。
                                                                                                         混入北图
       带儿子混入北京图书馆,蓄谋已久。
       我带孩子参观过许多展览、许多博物馆。四岁时便让他独自去爬长城,我坚信那份磅礴与宏伟,会渗入他的骨髓。少年是一块虚怀若谷的包袱皮,藏进什么都最稳妥,一辈子都能闭着眼摸到。
        北图是亚洲最大的图书馆和北京最美的建筑之一,但它只对成人开放。门口很随意地写着(想象中北图的规矩应该铭刻在铜质烫金的硬物上),进入需要证件。说起来挺宽松的,比如退休证、个体工商者证都行,惟有对学生,是一份别致的苛刻:需大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证。
       假如儿子20岁时才能进入北图,我觉得那是生命的遗憾。对于成人,北图只不过是获取知识的所在。对于孩子,这座宝蓝色屋顶的巨大宫殿,该有一股独特的魔力。无奈我们的国立图书馆“少儿不宜”,于是,一个鬼祟而崇高的主意开始萌动:等他长到和我一般高,我们就进入北图。
       耐心地等待这颗青果成熟。终于有一天,孩子能穿40号的鞋子。我对他说:想去北图吗?想去。想去。儿子酷爱书。他说过最爱的是母亲,其次是书,气得他父亲咻咻。现在,第一爱的要领他去看第二爱的,焉有不快活之理?
       需要做些准备。穿上你爸爸的羽绒服,这样可以显得更臃肿更老成些。戴上平光镜。别戴墨镜,墨镜容易诱人起疑,哪有进图书馆两眼昏黑的?不要戴口罩,现在大街上谁戴口罩?欲盖弥彰。 最重要的是揣上你爸爸的工作证。且慢,让我再看看像不像?那是丈夫年轻时的肖像,儿子与他酷似,心中便很踏实。
       走!去北图!
       这是北方冬日极好的一个晴天。天穹蓝得如同海底世界,(A)北图以同样碧蓝且更为耀眼的琉璃瓦无所顾忌地炫耀自己。(B)在这座庞大的王国里,居住着书的君王和它的亿万子民
       儿子像小鹿似的跑。妈妈,我们还是去看书。
       妈妈,他会仔细看我的工作证吗爸爸的年龄一栏里写着四十岁,我怕……儿子倚住我。
       别害怕我在前面走,你在后面跟。注意我的动作,只潇洒地把证件扬一扬,依我的经验,门卫就会挥手放行……我勇敢地给儿子示范。
终于,我们成功地进入了北图。
       我领着儿子,教给他怎样存包,怎样查找目录,怎样办理复印手续……他像只乖巧的小狐狸不远不近地跟随我……我最后指点给他厕所的位置。
       现在,我们去阅览厅吧儿子跃跃欲试地说。
       现在,我们回家去吧你已经看到了北图的巍峨,你已经知道了借阅的程序,我们的目的已经圆满达到。该走了。至于书,哪里都是一样的,犹如水,无非是河里的浅,海里的深。
       不,妈妈。那不一样,海水是咸的如果我们不看书,那还算什么到过北图!
       我要承认我在粉饰怯懦。领儿子游览北图迄今顺利,一切平安应该见好就收。终究是用的假证件,出了纰漏,就毁了初衷。面对儿子渴求的目光,我决定率他铤而走险。我挑了一个工作人员埋头读书的阅览厅,果断地说,你进去吧!
       妈妈,你不同我一起去呀儿子惊讶地瞪圆了眼睛。你害怕了吗?我激他。好,妈妈 儿子一步迈了三级台阶,拐向阅览厅。真实的理由是:我害怕这种场面。真害怕看到尴尬的一幕,真恐惧听到刺耳的叱声……
       四周静悄悄,仿佛一片荒原。待我再睁开眼睛,我已看不到儿子了。巨大的玻璃门像一层无声瀑布,只有那位工作人员仍在痴迷读书……
       儿子终于成了北图读者,我好欣喜。
       我在楼梯拐角处,一直等到闭馆时儿子出来。我们到小卖部买点熟食充饥。
       妈妈,你说人家不会仔细瞧照片,实际上他的眼光像吸尘器,在我脸上吸了个遍……
       哦,谢谢你,北图爱读书的管理员

(1)、如何理解儿子所说的“那不一样,海水是咸的”这句话?

(2)、文中有两处画线的句子,请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3)、文章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把儿子比作“小鹿”、“小狐狸”,请从这两个比喻分析“儿子”的性格和当时的心情,分别用两个词来表述。
①“小狐狸”表现儿子___________的性格。
②“小鹿”表现儿子____________的心情。

(4)、作者为什么要带儿子进北图?

(5)、阅览厅的管理员有没有认出儿子没有满年龄?请说出依据并简要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散文,回答文后各题。
                                                                                                                 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
                                                                                                                          雷抒雁
        “那一片苇塘呢?”与其说我是在问这位行路的年轻人,还不如说是在问自己。
        “苇塘?”“在哪里呀?”年轻人转过头去望着那一片高高低低的房舍,像是反问,又似在寻找。没有!连一根苇子都没有!从来就不曾有过呀?
        “就在这里!”我坚定地认为。我听见他嘟哝了一句:“梦话!”
        梦话?是的,是梦话。50多年前,那一片茂密的苇塘还在,此后,就没有走出过我的梦境。我相信,这位年轻人确实没有见过那片苇塘,那些茂密的青苇从来没有进入过他的梦中,没有给过他快乐和欢愉。他的记忆里,这里从来就是房子,房子。
        那一片苇塘属于我,属于我的童年,是我记忆和梦境最鲜活的一部分。
        那是一片十多亩地面的水塘,拥挤地生满了芦苇。在大人们那里,有价值的,只是苇子;而被孩子们看作乐园的,是那一片苇塘。每天上学,我们走过苇塘,都会放慢脚步,那些花花草草,记录着时间的变化。
       一过二月二,天气就暖和了。首先是苇塘里有了动静。A 穿破陈年的枯叶、烂泥和冰水,一些锥子般尖锐的苇芽脱颖而出。红红的芽尖,唤醒了池塘,沉寂了一冬天的苇塘开始有了生气。待苇芽蹿高,绽开一片两片叶子的时候,整个世界便被春天占领了。耳边,整天都是鸟儿的叫声和虫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大片大片的麦田,像大地上铺展了的绸缎,在和风里柔柔地抖动。B 一些早熟的花儿,抢夺时间一般,开始酝酿花事,商量结籽儿。柳丝软软地轻拂我们的脸面,牵动我们的头发,像要告诉一些什么秘密给我们。
        我们采下绽开的苇叶,卷成喇叭,把那细嘴挖扁,含在嘴里,依着喇叭的粗细,吹出或粗壮或尖厉的声音;头顶软软的柳条,也被折下来,捋去柳芽,拧成柳哨。这就有了一支青春的乐队,吹奏着春天的乐曲,吱吱呀呀,回响在上学的路上。引得田里干活的农人,
        停下手里的活计,望着我们,一任欢快与希望撩拨他们沉静的心思。
       季节像是踩着苇叶走过来的。苇叶三片四片地展开,池塘里就绿汪汪地变得浓密了。太阳开始辣辣地照在头顶,棉衣,而后是夹衣,一件件被从身上剥掉。苇塘周围的麦子开始日渐变黄,有人拿着青杏咔嚓咔嚓一边流着酸水一边嚼起。夏天到了!
        假日里,我们会背着草笼,拿着镰刀,说是去割牛草,或者拣柴火,一整晌一整晌沉迷在苇塘边。
        有一种鸟,叫“呱呱迪”。这名字完全是依了它的叫声来的。声音悠长而响亮,可你看不见鸟的身影,那声音总是从密密的苇叶后传出来。这鸟儿很聪明,能把三四根苇子用草缠在一起,在那交叉处用苇叶织一个窝,里边铺着一些软软的干草和细碎的羽毛。窝里,总能看到三两只麻溜溜的鸟蛋。你要是靠近鸟窝,便会有尖厉的呱呱叫声,威胁你,驱赶你。 
        塘边的野草,我们全都认识,从蒲公英、趴地龙、香胡子到粘粘蔓,全认识。我们喜欢菅草长长白白嫩嫩的草根,一节节,像袖珍的甘蔗,嚼起来很甜。还有一种好吃的草,叫红根根,那红红的草根上,常常结着黄豆大的根瘤,吃起来脆脆的,像生地瓜。最让我们兴奋的是找到一株羊奶奶。这种蔓生的阔叶草,总是攀着芦苇往上长,一个个果实圆溜溜的,山羊奶头一般,采摘时,会流出一些白色乳汁。羊奶果鲜嫩时,放在嘴里一咬,脆生生,甜丝丝的。
        我们这些野孩子,就这样一天天泡在苇塘边。忽一日,采到的羊奶奶咬不动了,掰开一看,里边整整齐齐伏着一排排带着绒毛的种子。老了!我们知道,暑假也该结束了。大人们说:你们这些马驹子,该拴缰绳了吧!
        苇子说,秋天了!顶上的穗子由绿至黄继而变白,像一塘白发的老人。再过苇塘时,一些带绒毛的草籽,便飞扬起来,落在我们的肩膀上、头发上,要人带它们到远方去落户。就连圆滚滚周身是刺的苍耳,瘦扁扁顶上长了三几根钩针的“狗扎扎”,都不甘寂寞,插进布眼,爬在裤角上,要搭“便车”,到远方去旅行。
        父兄们送我们上学去,走过苇塘,一路上总在说:好好念书,日后到远处去,到大城市去。连苍耳、狗扎扎都懂得哩!
        那一片苇塘永远的没有了。消失在一些高高低低的房子下边。找它,只有在梦中,在童年的记忆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好好活着就是爱

李晓

    ①21年前的3月26日,春天的气息已经荡漾在这座北方城市的柳梢,暖暖的春意拥着含苞花蕾。一个年轻男人躺在了山海关的铁轨上,一辆呼啸而来的火车碾轧过他的身体。那天,正好是他25岁的生日。

    ②这个男人,就是写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

    ③一个年轻的生命就在这春意浓浓的季节里消逝了。春天是生机勃发的美好季节,海子却走了,走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

    ④然而,这个原名叫做査海生的孩子,他在另一个世界不会知道,在他生日的那天早晨,母亲已经在乡下的炊烟中煮好了一锅红米粥,以这种传统的方式,为在北京的儿子默默祝福。

    ⑤在那个雨水淅沥的乡村三月,这个叫做査海生的男人的骨灰,被送回了母亲居住的乡村,就在房门前300多米的松树林边,垒起了一座土坟。

    ⑥从此,母亲的视线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儿子的土坟。陪同儿子入眠的,是她的灵魂。在20年乡下的风雨声里,母亲为她的儿子海生哭坏了眼睛。

    ⑦海生15岁便考进了北京大学,一个村子沸腾了,整个县城轰动了,母亲挨家挨户发送她深夜蒸好的白糕。这个儿子毕业以后,在北京成了一位诗人。第一次去北京,看见儿子留那么长的头发,母亲只是笑眯眯地说:“海生,去剪了吧!”母亲走的那天,这个贫困的诗人找人借了300元钱,执意揣进了母亲的包里。母亲的那个包,装了家里的50个鸡蛋,母亲在乡下为儿子养了一群小鸡。经过几天几夜的颠簸,到了北京,居然一个也没有破。母亲一直把装着鸡蛋的布包搂在怀里,因为她相信,儿子每吃下一个鸡蛋,他苍白的脸色就会多一丝红润。

    ⑧儿子塞给她的那300元钱,听说,至今还在80岁的母亲的怀里揣着。母亲说,等她去世以后,用儿子的这300元钱送她上路,就够了。

    ⑨海子自杀后,很多人惊呼,这是一颗彗星的陨落。然而,在母亲的眼睛里,根本没有彗星,只有连着她心房的一个生命。一个国家,可以失去一位诗人;而一个母亲,根本不能失去孩子。海子,他把最悲痛的一首诗,没有写进他歌颂的土地里,而是嵌进了一个母亲疼痛的血脉里、心房中。

    ⑩所以,我总觉得,在春天里怀念这样一位诗人,其实对母亲来说,更是一种剜肉剔骨的酷刑。浩瀚无际的天空对广袤无垠的大地,如何表达深沉的爱意与温柔的呢喃?我以为,那是密集的、轻盈的雨水和雨丝。那么,一个孩子对于母亲,如何表达最深的爱呢?我想,答案只有一个,好好活着,就是对母亲的爱。

(本文选自《读者》,有删改)

阅读《“毒胶囊”有多毒》,完成下列各题

“毒胶囊”有多毒

    ①自央视曝光“毒胶囊”事件以来,不少人都开始谈药色变。国家《食用明胶》行业标准明确规定,食用明胶应当使用动物的皮、骨等作为原料,严禁使用制革厂鞣制后的任何工业废料加工成工业明胶当作食品药品原料。

    ②一些企业低价收购皮革剪裁下来的下脚料,先用生石灰进行处理,再用工业强酸强碱中扣脱色,清洗处理后熬制成工业明胶。这种工业明胶在用来加工药用胶囊前首先要进行溶胶,并添加各种食用色素进行调色。由于这种明胶不卫生,在溶胶调色的过程中还要加一种名叫“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化学原料杀菌去污。经过色素调色及化工原料清洁,进行充分溶解后,就成了加工药用胶囊的胶液。胶液再经过半自动胶囊生产设备成型,最后通过切割整理,便加工成了五颜六色的药用“胶囊”。

    ③这种用工业明胶制成的“毒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规定2mg/kg的限量值,其中超标最多的达90多倍。铬进入血液后,主要与血浆中的铁球蛋白、白蛋白、r﹣球蛋白结合,铬还可透过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后与血红蛋白结合。进入人体的铬主要积存在肝、肾和内分泌腺中,代谢和被清除的速度非常缓慢,它对人主要是慢性毒害。如果长期服用铬严重超标的工业明胶制成的胶囊,极易对人体肝、肾,内分泌腺带来伤害,若侵害上呼吸道,易引起鼻炎、咽炎和喉炎、支气管炎等疾病。

    ④工业明胶做的胶囊和药用明胶做的胶囊,究竟有何区别呢?第一,工业明胶做的胶囊质量比较差,相对比较脆,因为工业产品杂质多。有的胶囊一捏就碎了,或者是打开之后一碰就碎。第二,胶囊颜色越鲜艳的越要小心。因为食用明胶是透明的、白色的,很干净;而工业明胶因杂质多,往往要添加色素、染色剂来掩饰杂质,因而看起来颜色特别鲜艳。第三,工业明胶做的胶囊因为材料不符合标准,制作环境差,加工过程化学污染严重,所以,其接口是松的,很容易拧开。

    ⑤为确保医疗安全,维护患者权益,卫生部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医疗机构暂停使用铬超标的胶囊药品。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送你一朵玫瑰花

(法)阿纳托尔·法朗士

    ①我们住在一个堆满稀奇古怪的东西的大套间里。墙上挂着缴获来的装饰着颅骨和头发的原始武器;装备着桨的独木舟悬吊在天花板上,同用稻草填塞的钝吻鳄的躯壳并排放着;陈列收藏品的玻璃橱里安放着鸟、鸟巢、珊瑚枝和许许多多似乎充满怨恨和恶意的骨架。我不知道我父亲和这些奇形怪状的东西之间订了什么条约。现在我知道了:这是收藏家的条约。他是那样明智、无私,梦想把整个自然界装进一个大橱里。他说,这是为了科学。他这样说,也这样相信。其实,这是出于收藏家的癖好。

    ②整整一套房间摆满了大自然中的稀奇古怪的东西。只有一个小客厅没有被动物学、矿物学、人种志和畸胎学侵占。这里没有蛇鳞,没有龟壳,没有骨头,没有燧石磨制的箭,没有印第安人的战斧,只有玫瑰花。小客厅的糊墙纸上缀满玫瑰,这是含苞未放、端庄淡雅、完全相仿、朵朵美丽的玫瑰。

    ③我母亲非常讨厌比较动物学和颅骨测量,她在小客厅里打发日子。我在地毯上,在她脚下同一头绵羊玩。这头羊过去有四只脚,现在只剩下三只。因此它不配同我父亲收集的畸胎两头兔并列在一起。我也有个摆动臂膀的、有油漆味儿的鸡胸驼背木偶。那时候,我准会有很多很多的幻想,因为这个鸡胸驼背木偶和这头绵羊使我想起千百出奇怪的戏中的各种各样的人物。当绵羊和木偶发生了什么很有趣的事的时候,我就去告诉母亲,但总是白费力气。应该说,大人永远也听不懂小孩子在解释什么。母亲心不在焉,我说话她不大注意听,这是她的一大缺点。但是,她习惯于睁大眼睛看着我,叫我“小傻瓜”,这就缓和了我们之间的关系。

    ④一天,她在小客厅里撂下她的刺绣,用双臂把我举起,指着一朵纸花给我看,对我说:

    ⑤“我给你朵玫瑰花。”

    ⑥为了能够认出这朵花,她用刺绣针在上面点了一个十字。

    ⑦从来没有一件礼物比这朵花更使我高兴过。

(选自《世界最美的散文》,冯汉津等译)

【注】①阿纳托尔·法朗士:192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谢谢你,为我点了一盏月亮

①从村子转学去县城那年,我被班里的同学孤立了。那时我穿着姐姐穿剩的过时衣服,脚下踩着一双花布鞋,皮肤黑黝黝的,说话也慢吞吞的。刚开始我觉得同学们只是不愿意和我说话,后来无意中听到两个同学在上学的路上喊我“乡巴佬”时,我才意识到他们对我的恶意。

②在那之后,我在班级里几乎没有说过话。本以为这样就会相安无事,可那天班主任宣布演讲比赛需要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组队搭配练习时,我就知道将有一场暴风雨降落在我身上。

③按照名单分配表,那天体育课,男生和女生站在了一起。和我一组的是余洋,他在班里的人缘很好。排队站好,余洋便转过头毫不掩饰地瞪了我一眼。我面无表情,心里却隐隐地难过起来。拿到演讲稿,开始两个人的自行练习以后,同学们瞬间喧闹起来,我看到前排有两个女生转过头对着余洋做鬼脸,嘴里说着:“活该。”

④余洋气不过,开始挑我的毛病,说我吐字不清,说我读得太慢,说我没有感情。再往后,在我读到倒数第二句时,余洋干脆扯过我的演讲稿撕成了碎片,末了还嫌弃地瞪了我一眼说:“乡巴佬。”

⑤余洋的动作很快,我一时间不知道该做出什么反应。同学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有的在笑我,有的在对着余洋竖起大拇指。那一刻,站在人群中,我感觉自己像一个被世人嘲笑的小丑。

⑥刘宇就是在那一刻从人群中站出来的,他一把扯过余洋的演讲稿也撕成了碎片。余洋愣在原地,一脸不可置信地看着刘宇。我听见人群中有人小声说:“又来一个乡巴佬。”

⑦刘宇立刻转过头冲着那人喊了一句“我看你才是乡巴佬”。那人噤了声,余洋也有些害怕了,可还是壮着胆子小声说:“你凭什么把我的演讲稿撕了?”刘宇回头指了指我:“那你凭什么把她的演讲稿撕了?”这回余洋没再说话。

⑧那天放学,我是和刘宇一起离开的。路上,我还在想着感谢的话,刘宇却先开口了:“我挺理解你的感受的。”我疑惑地抬起头,他继续说:“我刚转学到班上的时候,他们也总给我起外号,孤立我,针对我,但我才不受欺负呢。其实你不用害怕,你又没有做错事情。你越胆小,他们就越欺负你。”

⑨或许是因为刘宇帮我壮了胆,那天之后,班上很少有人再嘲讽我了,偶尔有些闲言碎语,我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卑微和胆小了。走路的时候,我开始抬头挺胸、目视前方,上课的时候也开始主动举手,大声回答问题,不再缩手缩脚。

⑩中考结束后,我就没有再见到过班里的同学。去一中报到的那天,我在校门口碰见了刘宇,本想着为之前的事道谢,没想到刘宇已经不记得了。我耐心地给他讲完那天的事情,刘宇只是笑着说了句:“举手之劳的小事,我早就不记得了,你也不用放在心上。”我点了点头,一时间不知道该和他说些什么。

⑪刘宇不知道,如果不是他的挺身而出,我怕一直会躲在黑暗的角落里独自哭泣。刘宇,谢谢你的勇敢,更谢谢你在深夜里为我点了一盏月亮,让我有勇气抬头望向青春里的星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