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两片秋叶
      ① 我悲秋,我亦恋秋。
      ②秋意渐浓,一阵风过,光秃秃的树干上颤颤地缀着几片不肯离去的枯叶,瑟缩地打着旋儿。倏地,一片落叶飘进了我摊开的书页。(A)颜色黑黄,边儿早已碎败,身子蜷曲着,不知被什么虫子咬得满是疮洞。我突然想到愁,不正是心上搁了个秋吗?
      ③每当第一片落叶从浓密的绿中飘飞下来,每当凉凉的秋雨无声地润湿了我的窗帘。那种夹杂着甜味的秋就袭上来,牵出一线忧思。唇边也会滑出一声长长的“唉”,落进心底,化作一缕莫名的悲哀。
     ④ 有一阵风过,叶儿在书页上颤了颤,想要飞去,我捂住了它,想把它嵌入书中,又觉得摊开的这本书词语太热,容不得这冰冷的形体,须得另寻一本。
      ⑤从枕旁的书堆上取到一封未拆的信,想是同寝室的给带回来搁在那儿的,一看那刚劲的字,立刻就像看到了那双闪亮的眼睛,一股热热的生命的力量关不住般地从那里面溢了出来。于是,我的搁上了秋的心顿然感到一阵麻酥酥的暖意。他是我最要好的大学同学,深深挚爱着大山——大学毕业时,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职位,毅然选择了大山。
      ⑥拆开封口,抽出信来,一片红红的什么被带了出来掉在地上.定睛一看,腾地涌起一股热,热,从心窝里往外冒的热——(B)那是一片火一般红的枫叶
      ⑦我木然地站着,下意识地将两片秋叶搁在一处。顿时,那片枯叶在红枫的映照下愈发显露出它的可憎可怜!我迷惘起来,自己先前为何竟会产生了要将这片已枯死的冷了人心的叶儿珍藏起来的雅兴!
      ⑧“你爱这大山的红枫吗?”那双洋溢着炽热生命力的眼睛好像在信中盯住我说,“是的,它也坠落于肃杀的秋风之中,然而,它却是拼尽了热,将自身烧得通红,用自己最后的生命,给寒冷的世界装点上一片红于二月花的色彩……”
       ⑨我慢慢觉得,心上搁个秋,并不尽是愁。因为,即使到了秋,不是也还有这烧红的枫叶吗?
       ⑩ 我于是将那片枯叶弹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

(1)、           为线索,写出了“我”由                             情感变化的过程。

(2)、两片秋叶在文中被描绘的可见可感。从文中划横线的(A)或(B)句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

(3)、“我于是将那片枯叶弹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这句话中加点字“弹”和“嵌”能否调换,为什么?

(4)、读罢此文,用精炼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题。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高贵的施舍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的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母亲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动了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的左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在额头上。
        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
        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来的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他向母亲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了他20元钱。
        我不解地问:“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
        母亲:“这堆砖放在屋前和屋后都一样。”
        我嘟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
        母亲摸摸我的头说:“①英姬,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了。”
        此后又来过几个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非凡,跟电视上的大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大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老板用一只手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②如果没有你,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你教我搬砖,今天我才成为一家公司的董事长。”
        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独臂的董事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里的人,过好日子。
        母亲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为什么?”
        “因为我们家人人都有两只手。”
        董事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了房子。”
        母亲笑一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也没有的人吧。”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生命的一抹
      ①少年时,总喜欢站在山冈上听风响,躺在原野上看云飞,日子过得轻轻忽忽的,像梦。一切都令人陶醉,一切都美。
      ②什么叫做美呢?那时还说不出来。生活在北国的原野上,只觉得天地无限辽阔。早春,在潮润润的泥土上,踏着刚出芽的青草,心头便充盈着战栗的喜悦,要是在田间找到一朵初绽的小花,更能呆呆地凝视老半天,仿佛怕亵渎了生命的神圣,想采摘却又不敢采摘。秋来的时候,那莽莽的大平原真使人惊奇!从天上到地下,缤纷的彩色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尽够眼睛忙的。等到西风渐紧,黄叶辞枝,我总有无端的喟叹。
      ③那些稚气的举动,其实只是在朦朦胧胧中一种粗浅的感受罢了!稍稍成长,我便流离在连天的烽火里。可怪的是:我竟没有多少颠沛的痛苦,却暗暗欣喜能趁此饱览山河的景色。摄许多美丽的景象于心版上:石头城苍凉的落日,西子湖柔美的夜月,扬子江滚滚的长流……更难忘的是那一次,我徘徊在湘江的河干,一泓秋水,蓝得像镜子似的明澈,对岸的山峰,红叶已灿烂成一片云霞,在澄亮的秋光里,孤村隐约,渔歌悠缓。呀!这岂非神仙境界?于是,便发下了心愿:将来要偕同二三知己,归隐于此。数亩地、几架书、一卷诗,生活像舒卷自如的云彩……
      ④那时候,年轻的梦太年轻,美丽的幻想太美!人们谁没有年轻呢?谁没有过美丽的梦想呢?但谁又像我这样沉迷在梦幻中而永不清醒呢?说我像那只在屋角上缀网的蜘蛛,不如说那只缀网的蜘蛛像我,把生命局促在一个小角落里,而后千丝万缕织成一个孤寂的世界。就这样,我独坐在文学天地中,微笑着面对这七彩的人生。任关注我的人叹息,任懂得我的人沉默,任嫉妒我的人讥讽。
      ⑤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我就是我,在人海中打滚了30多年,依然那么天真或者说依然那么痴傻啊!在需要勒紧腰带的日子里,仍不相信金钱的权力;在儿女成行的年纪,还要去崇拜诗,去迷信美;让许多繁华的机运从指缝间漏过而毫不动容,却常常对于掠过心灵的感受费尽心神去捕捉。有人说,入世深些,年龄大些,思想就会成熟。这句话的真实性使我怀疑,为什么历尽沧桑,我的心灵仍像孩童一样地拙稚呢?
      ⑥少年时那种登高山、穷幽谷的劲儿,到现在还是兴趣不减。而且,只要有一片静美的天地,我也能欣赏上老半天。每天走过的小径,常年招展的椰影,一片明丽的阳光,一刻恬静的宁静,一朵飞花,一叶新绿……这些都城散发着沁人的甘味,在平淡中自有醇厚的情趣在。少年时,我喜欢攀登历史的雕像,去倾听世人心灵的跃动。现在,我觉得一声寒夜的叫卖,一句村野的俚语,都给我不少的认识。生活于尘俗里,我常发现许多事物每一天都有新的意义,有时在绝对的沉寂中,往往有和谐的天籁洋洋盈耳。说是现实也好幻想也好,我总觉得这缤纷的世界,永远在启示我,充实我,美化我。
      ⑦可是,美是什么?年轻时我说不出来,现在更不会说。如果说,美是真理,美是永恒。但是,真理像一种金色的蜥蜴,有时会改变颜色,而永恒是玄妙的,有时和刹那没有分别,这些都是我无法了解的问题,不过,我愿我的生命,如同那蓝天中的缕云,尽管是那么淡淡的、淡淡的一抹,于我已经足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相关问题。

你瞧,我好看吗

       ①梅子在报社工作。那天,一位做生意的朋友打来电话,说在报纸上看到她写贫困学生的故事,自己很想帮助他们,因为能力有限,只能资助一个孩子,请梅子哪天方便时,给那几个孩子拍些照片,他想自己选择资助对象。

       ②凑巧,梅子回老家,正好路过那个小山村。她来到村里的小学,按照校长提供的名单,准备为孩子们拍照片。在这个偏僻的地方,土地贫瘠,吃水困难,时常停电,村民们的日子都很苦,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儿童。他们没见识过大山外面的世界,对梅子手中的数码照相机非常好奇。

       ③孩子们轮番出现在镜头里,他们身上的衣服、鞋子和书包,大都是破破烂烂的,任谁看了都会有几分心酸。这时,一个叫朵朵的小女孩,本来已经站好了,却忽然冲着梅子轻轻摆手:“阿姨,请等我几分钟!”

       ④话音刚落,小女孩飞奔着跑远了。片刻工夫,她拿着什么东西跑回来,转身进了屋子。等到朵朵再出来时,梅子禁不住眼前一亮:朵朵穿了一件红格子的衬衣,因为有些肥大,只好扎到裤子里;她的肩膀上,还挎着一个崭新的书包。看到梅子还没开始按快门,朵朵又伸出手指,迅速理了理额前的头发,脸上露出甜美的笑容,悄声问旁边的女伴:“你瞧,我这样好看吗?”

       ⑤也许是出于童真的妒忌,女伴撇着小嘴说:“臭美!又把别人的衣服穿出来显摆了!”原来,那衬衣是朵朵从隔壁一户人家借来的,所以不合体。至于那个书包,是两年前妈妈回家时,送给朵朵的生日礼物,她一直没舍得用。

       ⑥梅子怀着复杂的心情,为孩子们拍好了照片。她有点担心的是,和别的孩子相比,朵朵这样“光鲜”的形象,会不会第一个被淘汰?

       ⑦出乎梅子意料的是,当她把这组冲洗好的照片,整整齐齐摆放在朋友的办公桌上时,她居然毫不犹豫地指着朵朵那张照片说:“我就资助她,每年为她提供学费和生活费,一直到大学毕业!”

       ⑧梅子忍不住追问:“为什么选朵朵?”朋友意味深长地说:“你看,在那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朵朵爱笑又爱美,这是多么难得呀。其实命运不会一直亏待谁,只要能够保持这种好心态,总有一天,生活也会对她笑,生活也会因为她而变得更美好。”

﹣﹣摘自《羊城晚报》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寻春

    ①迎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②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③“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该上哪里去寻春呢?又寻春的什么呢?……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

    ④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⑤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

    ⑥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⑦渐渐地,云雾中的山峰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来时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⑧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许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⑨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⑩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行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

    ⑪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⑫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诗云“燕山雪花大如席”,哪怕真是“大如席”的燕山雪花砸到热腾腾的胸膛上,也将立刻消融。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少年书架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意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就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的?

    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是,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

    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的飘着。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连声道:够了,够了!

    ⑩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着。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⑪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拣,捡来这能用的木料。

    ⑫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⑬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过。

    ⑭小小的书架成了!

    ⑮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爸爸涂漆,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⑯风来,漆干。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⑰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

    ⑱家里也已拥有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⑲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